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市北棚改征收实现历史性清零
226个棚改征收项目最后两户完成签约

刘子山别墅修缮前后对比图。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陈亚梅
1月11日,市北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最后两户剩余户完成签约,标志着市北区10年间启动的226个棚改征收项目在农历春节前实现了全面清零。2012年以来,市北区征收房屋建筑面积约170万平方米,涉及被征收居民4.9万户,占市内三区总量的70%。为了让市北区棚改征收项目更快清零,2022年2月20日市北区开启了“房屋征收清零攻坚行动”,由区级领导牵头挂帅,集中优势力量成立收尾清零专班,对涉及13个街道共536户历年棚改遗留户进行攻坚清零。
以人为本
温情化解矛盾
棚户区的不少居民家中有困难,生活条件亟需改善,有些居民提出了额外增加补偿的要求,征收的脚步也往往因此放缓。为了不影响征收的推进和城市更新的步伐,街道工作人员通过温情化解矛盾,让棚改征收得以顺利进行。
家住大连路的邱姓老两口,是2015年辽宁路街道大连路南侧棚户区改造项目的住户,他们在这建筑面积不足25平方米的筒子楼里住了近40年。随着年龄的增长,邱老爷子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多年的腰腿疾病导致下身残疾,他的老伴儿也是疾病缠身,四级视力残疾,每月老两口的医药费要花掉大部分养老金。大连路南侧棚户区项目启动以后,老两口向街道提出“增加20万元至30万元补偿”的要求。
“不合理的要求,我们只能拒绝。但同时我们通过残联救助、工会帮扶等方式给予老人更多关怀。老人的儿女不在身边,社区也更加关注他们的生活起居,每周派保洁员为老两口打扫房间、每个月找人去为老两口理发,端午节、老人节期间,社区还给老人送饺子、粽子等。”辽宁路街道工作人员介绍。
虽然市北区13个街道的征收情况各有不同,但以人为本,温情化解矛盾的做法是市北区棚改征收项目普遍遵循的方法,一次次用温情温暖居民,也让棚户区改造项目顺利进行。
先化解家庭矛盾
再解决征收问题
一些历史文化悠久的房屋,由于时间久远产生了房屋产权的纠纷,家庭内部出现了一些矛盾,导致这些棚户区居民的房屋迟迟不能如期征收。
即墨路街道的刘子山别墅群位于上海路至武定路历史文化街区内,是2022年青岛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重点区域。在这片建筑群中,有一栋“特殊”的别墅,位于2016年启动的甘肃路一期征收项目范围内,是该片区面积最大、也是最后一户征收户。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该户是5人共有产权,唯一健在的产权人已经80多岁,其余4位产权人的继承人多达10余名,分别在中国台湾、上海、山东等地长期居住,常年互无联系,签约十分困难。”
街道工作人员多番查找联系,全面摸清理顺居民家庭关系、社会关系、房屋历史原因等,通过信件、电话、微信、视频等多种途径与各个继承人沟通,讲明征收政策,详细记录征收诉求,全力满足合理诉求,使其尽快达成一致意见。其中,有三位常年居住于中国台湾的继承人对征收政策完全不了解,并且对征收补偿款也不满意。街道第一时间将征收政策和补偿依据邮寄给他们,并多次耐心积极与继承人和其律师沟通交流,为其解疑答惑。
对家庭纠纷造成无法签约的剩余户,特别是对纠纷严重、亲人互不往来的被征收人,各街道采取先化解家庭矛盾、再解决征收问题的思路,这成为了市北区有益的征收工作经验,形成可供复制借鉴的经验成果。
既要城市展新颜
又要保护历史建筑
作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的“一号工程”,市北区坚持以保护、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导,按照5A级景区标准对历史城区内的40万平方米历史风貌保护建筑进行保护更新。目前广兴里、无棣路街区、黄台路街区共约11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已完成保护更新,四方路街区、上海路至武定路街区、馆陶路街区共约5万平方米建筑的保护更新工作正在全速推进。
待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完成后,将根据街区功能规划,导入产业办公、文化体验、创意零售、特色餐饮、住宿酒店、休闲娱乐等新经济、新业态。除此之外,市北区将聚焦重塑产业与空间关系,重聚历史城区人气。打造“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可记忆”的全国历史城区更新典范,持续提升历史城区宜居宜业宜游水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6 0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