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风徐来|名家扇面系列作品欣赏——来楚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8 17:23: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清风徐来|名家扇面系列作品欣赏——来楚生

扇者,引风之用,夏令纳凉必备之物。历千年流变,随翰墨韵存。文人雅士多情致,把玩成风,藏家艺友喜形制,品赏成趣。历代书画家无不在其书写绘画而抒情达意,或为他人收藏、或赠友人留念、或作自娱之用。书画成扇,形制特别,都为小品微作。笔墨少繁琐之废笔,多精道简约之构成。其间多见艺家才思。乃小尺幅中的大笔意,观之欣然,品之畅神。可谓方寸之间承雅趣,咫尺扇中蕴风流。

清风徐来|名家扇面系列作品欣赏——来楚生

来楚生(1903—1975)

原名稷,号然犀。浙江萧山人,诞生于武昌。是诗、书、画、印四绝的著名艺术家。其画清新朴茂、笔墨简练、格调隽逸,在现代花鸟画坛上独树一帜。书法拙中寓巧,草书和隶篆最为人称道。

书法拙中寓巧,草书和隶篆最为人称道。篆刻远师秦汉,近踵吴熙载、赵之谦、吴俊卿、齐璜等大家,而能不落前人窠臼,自出新生意,开创了一代印风。西泠印社副社长,当代书画篆刻大家钱君陶先生曾云:“来氏刻印七十岁前后所作突变,朴质老辣,雄劲苍古,得未曾有。虽二吴(按:指吴熙载、吴俊卿),亦当避舍,齐白石自谓变法,然斧凿之痕,造作之态犹难免诮,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能独立称雄于印坛者,唯楚生一人而已。”可谓最恰当的评论。

作品欣赏

清风徐来|名家扇面系列作品欣赏——来楚生

鱼乐

纸本成扇

1972年 作

清风徐来|名家扇面系列作品欣赏——来楚生

果蔬

纸本成扇

1964年 作

清风徐来|名家扇面系列作品欣赏——来楚生

水仙

纸本团扇

1972年 作

清风徐来|名家扇面系列作品欣赏——来楚生

横行

纸本成扇

1972年 作

清风徐来|名家扇面系列作品欣赏——来楚生

荷处清凉

纸本成扇

1962年 作

清风徐来|名家扇面系列作品欣赏——来楚生

不可居无竹

纸本成扇

1972年 作

清风徐来|名家扇面系列作品欣赏——来楚生

山水

纸本成扇

1962年 作

清风徐来|名家扇面系列作品欣赏——来楚生

藕香

纸本成扇

1951年 作

清风徐来|名家扇面系列作品欣赏——来楚生

瓜熟

纸本成扇

1954年 作

清风徐来|名家扇面系列作品欣赏——来楚生

蛙鸣池塘

纸本成扇

1971年 作

清风徐来|名家扇面系列作品欣赏——来楚生

墨葡萄

纸本成扇

1954年 作

清风徐来|名家扇面系列作品欣赏——来楚生

红蓼蛙趣

纸本扇面

1972年 作

清风徐来|名家扇面系列作品欣赏——来楚生

大利

纸本成扇

1955年 作

清风徐来|名家扇面系列作品欣赏——来楚生

秋水池塘

纸本成扇

1961年 作

清风徐来|名家扇面系列作品欣赏——来楚生

利市图

纸本成扇

1939年 作

清风徐来|名家扇面系列作品欣赏——来楚生

石边情趣

纸本成扇

1969年 作

清风徐来|名家扇面系列作品欣赏——来楚生

竹石

纸本成扇

1971年 作

清风徐来|名家扇面系列作品欣赏——来楚生

重阳

纸本成扇

1974年 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8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名家|诗咏泉城——王振范书法扇面作品欣赏
...城的魅力!是为记。王振范作于2024年4月30日王振范扇面作品欣赏 艺术简介王振范(1958—),字听泉,斋号敬羲轩,山东高唐人。原济南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系中
2024-04-30 11:22:00
好风相从:姚朋魁扇面作品欣赏
...·关心下一代”艺术发展委员会高级专家顾问芥英社成员作品欣赏团扇——1团扇——2 扇面——1扇面——2扇面——3 扇面——4扇面——5扇面——6 扇面——7扇面——8扇面
2024-05-06 20:07:00
鉴赏|郭英培花鸟画(扇面)欣赏
艺术家简介|郭英培山东新泰人,受教于著名书画家于太昌、吴悦石、梅墨生先生。济南市美术家协会顾问,山东中国画学会理事,澳门文化访问学者,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客座教授,芥英社成员。作品欣
2024-05-21 10:07:00
送“福”进工地,广州书画名家为建设者送上文化年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吴琼 肖劼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临近农历新年,广州市天河区中建四局好太太国际中心项目工地灯笼高挂,一场“翰墨迎春 浓情送福”活动在这里进行,书法家们挽袖
2025-01-20 17:17:00
“清风徐来——徐青峰绘画作品展”今日在烟台美术博物馆开展
...之作!烟台美术博物馆(烟台画院)2025年2月徐青峰部分作品欣赏《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布面油画120x120cm 2012年《远方》布面油画60x90cm 2020年《盛装的比
2025-03-01 18:38:00
峰无坦途丨当代书画名家学术交流展——郑军健作品欣赏
展览前言“峰无坦途”,取自李可染行书条幅“真知困而得,峰高无坦途”。意为真才实学在战胜艰难险阻以后才能得到,山峰高处没有平坦的路途。困抽象,峰形象。对于艺术家而言,“峰”是一种具
2023-01-30 11:53:00
书坛名家 | 王卫军
...却都在王卫军先生笔墨之间,使人遐想无尽,不亦快哉?作品欣赏
2023-02-24 19:11:00
东港二村:翰墨扬清风 丹青绘廉洁
...参观了精心布置的“廉洁书画展”。展览汇集了多位书画名家的精品力作,以及社区居民的优秀作品,内容涵盖书法、国画、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一幅幅作品或遒劲有力,或清新雅致,不仅展示了
2024-08-12 15:17:00
2023兔年大吉——当代艺术名家杨季作品欣赏
...《榜样》入选国际艺术节及丝路艺术节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欣赏
2023-01-29 13:0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