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与创新主题论坛上,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钟波涛围绕“践行‘两山’论,低碳校园建设案例分享”主题进行了分享。
“我分享的案例是黄平民族中学,该中学积极响应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学校创建要求,将低碳环保理念融入校园建设与教育教学。”钟波涛介绍,黄平民族中学创办于1931年,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
论坛现场
黄平民族中学从校园环境建设、课堂课程培育、绿色实践体验、低碳文化辐射四方面积极打造民族地区特色低碳校园样板,获得“贵州省绿色校园”称号。
校园环境建设,学校通过安装光伏电站、空气源热泵、太阳能路灯等措施,使校园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至35%,光伏年发电达15万度;进行污水处理循环再利用,厨余垃圾化作有机肥料,将生活垃圾处理量降低至30%;安装光伏一体化幕墙、双层低辐射玻璃等措施,学校建筑能耗下降25%。
课堂课程培育,在课程中融入生态理念,开发《生态文明与低碳生活》校本课程,包括气候科学、循环经济、生态伦理知识模块。通过虚拟仿真,项目式学习、“田野调查+文化研学”等教学形式,塑造培育学生的可持续生态伦理观。
绿色实践体验,学校引进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在校园中设置低碳校园专栏,与黄平县生态环境分局共建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生态环境监测,形成从课堂—校园—社会“三位一体”的绿色实践体系。
低碳文化辐射,学校年均接待20余批次关于环境建设与绿色教育主题的参观观摩活动,成功带动5000余学生家庭参与到“低碳家庭”评选活动中。学校的低碳绿色建设经验也被黄平县教育局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县进行推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 王瑶 彭林元
图/ 杨涛
编辑 王小婷
二审杨韬
三审 刘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06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