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导演王小帅:能不能拍好电影,才华只占35%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3-10-19 08:15:00 来源:新周刊

导演王小帅:能不能拍好电影,才华只占35%

多年前,王小帅的父亲反复劝告他,不要走有关戏剧或电影的路。

1959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导系、始终被失意落寞纠缠的父亲,一生跟戏剧有关,最后又跟戏剧无关。

父亲说,在他所处的那个年代,人常常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戏剧电影本身的集体创作形态使一个作者很容易就被淹没掉个性,很多时候导演只不过是个傀儡罢了。”在自传《薄薄的故乡》中,王小帅如是写道。父亲一直觉得,儿子应当去画画,这样就可以“独自一个人完成一件作品,这件作品可以是山,是水,是花鸟,无关乎别人,无关乎政治。在绘画艺术里,你可以自由自在”。

因为父亲一生的经历,王小帅选择相信他的话。但同时,王小帅也选择了坚持自己的理想。

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王小帅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上世纪90年代初,他站在人生第一部影片《冬春的日子》的拍摄现场时,忍不住在心里说:“对不起了爸爸,你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沉住气,坚持住,

我们都还在呢”

1992年年初的一天,已经在福建电影制片厂工作两年、写了五六个剧本的王小帅,在一次会议上听到厂领导说,像王小帅这样的年轻人想要独立工作恐怕还需要五年。这让一直等待机会的王小帅,忽然有了一种清晰的幻灭感。领导话音未落,王小帅就起身离开了会议室,回到住所,用不到三分钟时间收拾好背包,踏出厂门。他急急拐过街角,穿过菜市场,招手打车。车子启动时,他的心还在怦怦直跳。

几天后,重回北京的王小帅和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同学刘小东、喻红,在东四和隆福寺之间的一家广东大排档吃饭。王小帅、刘小东喝二锅头,喻红喝汽水。席间,王小帅正式宣布,自己要流浪北京,并且要拍第一部电影。

“拍什么?”刘小东、喻红问。王小帅说:“拍你俩。”

“为什么是我们?”

“因为没别人,也没一分钱,找不到正式演员。”

“我们能演戏吗?”

“不用你们演,待着就行。”

就这样,刘小东和喻红同意了。王小帅之前在福建时,刘小东就写信给他:“沉住气,坚持住,我们都还在呢。”很多年后,王小帅收拾东西时又看到这封信,他蹲在地上泪流满面。“他们就是为了帮我成就一个事,这样将来可以向别人介绍,这是我们同学,导演王小帅。”

导演王小帅:能不能拍好电影,才华只占35%

《冬春的日子》剧照。(图/豆瓣)

《冬春的日子》就这样开拍了。王小帅借款5万元,聚集了一众老同学,拍了5个月。摄影机是从北影厂器材库里翻出来的废弃品,一开机就哗哗响;胶片由保定乐凯胶片厂提供——那时他们已经不生产用于电影拍摄的大本胶片,但王小帅说服对方,自己的电影可以帮助振兴国产胶片。每个周五,王小帅他们把摄影机从北影厂借出来,周六、周日拍两天,然后还回;周一,王小帅独自拎着拍好的胶片,坐火车到保定冲洗。

同是1992年,同为“第六代”导演的贾樟柯,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一段关于王小帅拍摄《冬春的日子》的描述——“扒着拉煤的火车,去出产地保定买便宜的乐凯黑白胶片。”这让彼时仍在投考北京电影学院的贾樟柯深受鼓舞,以至于多年后,他在参加“一刻talks”演讲时提到:“今天已经发福的王小帅,那时候一定青春年少,身手矫健。河北大地繁忙交错,呼啸而过的无数列车上,原来还搭乘过一个青年的电影梦。”

也许正是因为经历过被迫“野蛮生长”,当被问到“最有意义的作品是什么”时,和相对官方的回答“下一部”不同,王小帅非常看重处女作《冬春的日子》,因为它是“从0到1的起点,让你从梦想做导演,到真的成了导演”。

而只要开始,就预示着更多可能。因此,在2016年成立冬春影业后,王小帅也一直想要帮助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开启电影梦。2023年9月,作为IM两岸青年影展评委会终审主席,王小帅出现在了福建平潭。IM两岸青年影展的创立理念和王小帅的想法不谋而合——帮助年轻电影人搭建更多关于创作的桥梁与机会。在密集看过最终入围的几十部短片后,王小帅感到这才是真正的“野蛮生长”,“它们代表着未来电影的一股凝聚力量”。

但王小帅也强调,在人人都可以拿起手机拍摄、做导演这件事也变得不再神圣的时代,创作者的耐心与认知显得更为重要。

“在中国电影市场突飞猛进时,

有一条窄路也必要有人去走”

这更像是一种有感而发。当年从福建回到北京,走在街头,王小帅忽然发现,一切都需要从头再来。“一个离开学校的人,社会就这么硬生生、辽阔阔地铺展在你面前,家庭的支持、朋友长辈的赞美这时已如沉在水中的石子,河水就这么无情地流淌着,你要成为你自己水中的掌舵手。”

而生活这条河,不断冲刷、磨砺每个创作者的,“大多是才华以外的东西”。就像多年来,王小帅的影片屡屡获奖,但对于“靠什么赚钱”这个问题他一直没找到答案;他说自己爱吃、爱玩,当老同学刘小东拿起画笔画他时,他都忍不住感慨“生活呀,都是麻烦,短暂的乐子都得主动找啊,快乐太难得了”,但他有时却忍不住在公众面前显示愤怒的一面——2015年因为《闯入者》1%的排片率,他对媒体表示,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导演王小帅:能不能拍好电影,才华只占35%

而生活这条河,不断冲刷、磨砺每个创作者的,“大多是才华以外的东西”。

天性中潜藏的不随波逐流,成了王小帅身上的标签。也是在那次“一刻talks”的演讲上,贾樟柯提及“第六代”导演时说,他们这些不合时宜的人拍摄的影片往往无法产生利润,但他们选择跟现实有关系、跟真实有关系。他们的影片“相互补充,相互串联,隐约勾勒出了一条中国变革的影像之线,不至于让中国人的真实遭遇在物欲的喧嚣泡沫中无迹可寻”。

在贾樟柯眼里,他们都是一批忠实于电影的人,“我们无论在与什么对抗,譬如商业经济,都呈现出超凡的毅力”。早在2003年,王小帅曾和贾樟柯、娄烨等10多位独立或所谓“地下”电影导演,去北京电影学院参加了一次由国家电影局组织的特别座谈。会上,他们除了得到他们可以拍片了的信息,也得知电影从此要走市场化的道路。

在《薄薄的故乡》中,王小帅回忆,他们几个并没有像人们想象中那般欢欣—— “市场化当然是早就该有的必然之路,但这究竟会是一个怎样的市场化?独立的思考、个性的表达、自由的创作能否在新的夹缝中得以生存以至发扬,共存于这个‘市场’?”

带着新的担忧,王小帅、贾樟柯和娄烨找了个酒吧坐下。王小帅决定做《青红》,娄烨也决定做一部片子。他们当然知道在新的市场化、商业化之后“应该”做什么,但心里的声音却一直告诉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在中国电影市场突飞猛进时,有一条窄路也必须有人去走。这条路不会比头一个十年好走,相反,可能会越来越难。但埋下的种子多了,破土的概率还会少吗?”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回看这20年,在商业和钱做主角的时代,王小帅也许也有过困惑,不然他不会在《地久天长》上映时对媒体表示“你做了很多,得到很多荣誉,心理上应该很满足,却没有挣到很多钱,你还是会缺少安全感”。但2023年的这个秋天,他向我感慨:“我现在拿一个剧本给人家看,我说这个剧本能有50亿元票房,那就是开玩笑了。”也许,在经历了艺术与商业的拉锯后,他始终还是那个严肃电影的捍卫者,按他自己的说法,“我很幸运,一直顺着自己感知到的东西拍片”。

以下是《新周刊》与导演王小帅的对话,有关创作、磨砺与耐心。

搞电影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工程,

你必须观全局

《新周刊》:作为IM两岸青年影展评委会主席,你如何评价这些短片?

王小帅:短片不进入市场,反倒像露出的沙砾,显得比较自由。你一眼可以看到创作者的本心。没有人给他把关,也没有人给他提意见,作品的纯度会相对高一点。这是创作和成品最好的状态。

《新周刊》:但每一个创作者,都有一个长片梦吧。

王小帅:做长片就像毕业以后真正跨入社会,你要自己去谋生,学校、老师对你的保护都不在了,你要过资本的关、市场的关……这都是很残酷的。

导演王小帅:能不能拍好电影,才华只占35%

2023年9月,作为 IM 两岸青年影展评委会终审主席,王小帅出现在了福建平潭。(图/由被访者提供)

《新周刊》:你也在帮前两届IM两岸青年影展的获奖人孵化长片。年轻人该如何面对“很残酷”的市场?

王小帅:只能一步一步来,需要耐心。有的导演会想,“我想法有了,剧本写出来了,赶快给我钱,我就能拍出来”。但我们需要保证剧本的成熟,年轻人野心大、经验少,我们只有帮他把剧本把握好,才能给投资方信心。如果他认为自己的想法不能改、不能变,那我们就无法达到一种默契。

对于年轻导演,我首先会看他的文字能力;其次,会看他的个性。制作一部电影,他的才华所占的比例,可能真的就只是30%—35%,剩下的,看的是脾气、性格,甚至人格是不是健全。前段时间我跟宁浩聊天,他和我的想法一样——你的才华在这,我可以放手相信。但是我们花时间最多的,是跟年轻导演吃饭、玩牌、喝酒、聊天,看的就是一个人是不是善解人意、通情理。

另外,也要看他对电影的认识。同时,他要对在电影呈现出来之前,自己可能要经历的事情有判断。

《新周刊》:但是创作者有时容易自我。

王小帅:对,因为年轻的时候,我们把电影艺术看得很崇高,把自己的热情和感觉看得很重,这是对的。但搞电影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工程,你需要在观全局的同时,一点点把才华呈现出来。

有些导演有耐心,知道并不是自己一出来就会被市场欢迎,也能看到别人对他们的善意的帮助。我相信,有这份耐心和认知,很可能某一天,他就成功触碰到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片作品。

“除了呈现真实,

我更愿意保持一个距离反思”

《新周刊》:今年电影暑期档“爆款”频现,票房超20亿元的影片有4部。你如何看待近些年的电影市场?

王小帅:对于今年暑期档,我们看到的就是有几部好的,但有些偏重现实主义的或稍微个人化一点的还是不行。老的矛盾、老的困惑,依然存在。

但是我们不能在不好的时候哀鸿遍野,好的时候又觉得希望满满。我们还是要更多地去探讨根源——如果有这么多的可能性、这么好的市场、这么强的观众基础,如果能够给创作的自由度更大一点,我相信,不管是工业化的,还是那些作者型的、偏艺术气息的电影,都会一荣俱荣地更好起来。

《新周刊》:每次去电影节,包括一些青年电影节,氛围都很好,但是它们会不会最终成为乌托邦一样的存在?

王小帅:像IM两岸青年影展或平遥国际电影展等,它们给年轻人创造了机会。这届IM两岸青年影展,至少从投片数量上看,年轻人离梦想更近了——他们可以到电影节彰显身份,等待被发现。

以前,观影渠道少,而且大多数人想都不敢想自己可以拍电影。你必须学这个专业,才有可能触碰它。现在,电影教育变得普遍,每个人也都可以用手机想拍就拍。这很像2000年左右电影开始市场化的时候,那时流传一句话——拿着砖头扔到墙外,砸中9个人,9个人都是导演。

现在我们的电影节也不止于放片,就像IM两岸青年影展也开辟出了创投环节,帮助一些剧本慢慢孵化。对创作者而言,这些表面的、结构性的、市场化的东西已经搭建得相对完整。我觉得还差最后一把——让这个行业真正到市场上去检验,让真正的市场去淘汰、去梳理这些电影。

导演王小帅:能不能拍好电影,才华只占35%

王小帅在《地久天长》拍摄过程中的工作照。(图/由被访者提供)

《新周刊》:有人评价,“王小帅的电影非常知识分子化,绝对不是平民的视点,但是并不代表他将自己和平民分开,也不代表他要将自己和生活切断”。你如何看待这个评价?

王小帅:我本身也是普通人。有些电影的所谓“平民化”,是创作者扎到同属他的人群去呈现人的奔波、遭遇的各种不公。除了呈现真实,我更愿意保持一个距离反思。

《新周刊》:你在创作中,是怎样的状态?

王小帅:我们的生活是创作的宝藏,但创作意志并不会得到充分表达,不能免除别人对你的审视。我也努力去理解,我可以在创作过程中经受苦难、协调问题,但意志或者艺术观不会百分之百地输出,总要妥协,可能要拿出40%—60%去配合,有时会挣扎得厉害。

投资方对我可能也没有太大的期待。就像我现在拿一个剧本给人家看,我说这个剧本能有50亿元票房,那就是开玩笑了。这也是我说剧本很重要的原因。投资方面对一个剧本时非常清楚做它的目的是什么、可能性是什么、风险是什么、期待是什么、对标是什么,有了这些判断其实更好,大家反而心态比较平和。

“对我来说,

有话想说甚至有怒气,都是能量”

《新周刊》:你总说,IM两岸青年影展应当让年轻人更好地玩起来。为什么?

王小帅:年轻人的生命本应是活跃的,荷尔蒙是随时积攒要爆发的,但好像有一个无形的网罩着他们。这个社会应该是自由、奔放、热情的。就像昨晚的音乐会,后来,一些年轻人站起来、跳起来,跟着台上的乐队释放他们的荷尔蒙,其他人也慢慢被带动。年轻人躁动起来,把自己解放出来,我觉得IM两岸青年影展才算真的开始了。

《新周刊》:你是个什么性格的创作者?

王小帅:我喜欢热闹,喜欢玩。只有这样我才有更多触角触到社会生活本真的一面。当然,有些人就不喜欢社交,就愿意一个人待着孤独地思考,跟宇宙沟通,一脑子哲思。你得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这样就会很开心地去处理事情。

导演王小帅:能不能拍好电影,才华只占35%

“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也能弥补一些内心的感受吧。”

《新周刊》:你的很多作品都是围绕家庭生活展开。你对这类题材有偏好?你达成“自洽”的状态了吗?

王小帅:对我来说,有话想说甚至有怒气,都是能量,反映到创作上,就是我想做的。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在大的不可控的社会里浮浮沉沉,在短暂的欢乐之后,有心酸,有难受,有痛苦。看到这些,我会说:凭什么?我们的命运恰恰太不自洽了。

《新周刊》:这种偏好,和你的成长经历也有关系?

王小帅:有一点。我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挥之不去的东西和他的生长环境以及家庭有关。像我们家,来来回回、抛来抛去,都是被动的。我也尝试像大家一样拍拍爱情片,改变一下自己的眼界和思路,改不过来呀。

《新周刊》:人还是要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东西。

王小帅:拍到现在,我还是很幸运的,顺着自己感知到的东西在做。我们经常会有闪念,但是马上就会怀疑能不能做,慢慢地,念头就消亡了。我觉得最好的,是念头出来时敢去做。你一做,发现这条路通了一点点,你就知道这个事是能做的,是挡不住的。

《新周刊》:整体上你是个乐观的人吗?

王小帅:我并不乐观。我觉得能量是守恒的,我好玩好吃,就已经很乐观了。

《新周刊》: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也能弥补一些内心的感受吧。

王小帅:可能往往越是这样,越悲观,鸡汤我喝不动。除非把创作的自由当成最高的境界,这个时候如果我做不成了、我失败了,我是认可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9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藏海传》郑晓龙:成就他的不是“甄嬛”,而是吵了半辈子的女人
...上,郑晓龙作为与会嘉宾,认识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的王小平。郑晓龙被王小平的优雅娴静吸引,接触之后又发现她才华出众、聪慧过人,内心有一丝悸动。王小平也对这个骑着摩托车的大男孩儿
2025-05-25 18:23:00
为娶央视主持王小丫,和潘虹离婚以后,潘虹的“报复”很像教科书
...,米家山在工作中遇见了还没有如今的名声的年轻主持人王小丫。王小丫充满活力、青春四溢的形象以及独特的魅力让米家山心有所动。经过深思熟虑,米家山向潘虹提出了离婚请求,内心虽然对这
2024-11-03 15:31:00
王小帅回应“逼死胡波”传闻,“言辞恳切”,但此重点,并未回应
6月14日夜间,王小帅导演发文,回应“逼死胡波”传闻。这次回应,被王小帅导演下方唯一放出的留言内容称之为: 对于王小帅导演的回应,我觉得非常真诚。他的行文非常客观,他道出了一个
2024-06-15 17:17:00
胡波自杀6年 母亲悲痛喊话王小帅:请您看着我的眼睛与我直接对话
...惜壮志未酬身先死。台北电影节最近突然取消了大陆导演王小帅的国际新导演竞赛评审团主席,原因是有博主投诉王小帅与胡波的死有关,王小帅发声明回应否认与胡波的死有关,称在胡波自杀之后
2024-06-11 09:53:00
2月17日,根据《综艺》报道,导演王小帅新片《沃土》是在没有获得龙标的情况下参加柏林电影节。据业内人士称,该片早在国内有备案信息,在2022年10月提交审查,导演曾试图遵守审查机
2024-02-17 18:52:00
和李琳丁克13年,李大双却反悔了?51岁另娶他人生下儿子
...段婚姻,都充满了变数。李琳的第一任丈夫,是著名导演王小列。两人相识于1998年,当时李琳正在拍摄电影《遥望查里拉》。王小列的才华和魅力,吸引了李琳,两人很快坠入爱河。2000
2025-04-07 22:43:00
“王小蒙”离开赵本山外出闯荡,今39岁的她得到了什么?
...。其中,有个人物深受观众的喜爱,那就是王亚彬饰演的王小蒙,她在剧中的善良纯朴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就在王亚彬在出演完前两季后,她却在第三季消失了,那么她为什么在事
2023-12-20 16:13:00
演员李琳:嫁大10岁导演不幸福,二婚嫁运动员李大双,今苦尽甘来
...一耳光,遇到这样的事情,谁能忍?2005年,李琳和丈夫王小列在北京买别墅,80%的钱是她出的,丈夫却偷偷把自己名字写上。李琳忍不住质问丈夫,丈夫却说:“夫妻一体,写谁的都一样
2023-06-10 13:49:00
《再见,李可乐》诠释爱与成长 闫妮:去看看大海上的春天和那盛开的花
大皖新闻讯 由王小列执导,闫妮、谭松韵主演,吴京特别出演的温暖治愈系电影《再见,李可乐》正在热映。电影讲述一条名为“可乐”的小狗给家庭带来温暖的故事,借宠物视角,关注家庭成长,
2023-12-03 20:10: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观影人次超6600万,海外上映反响热烈《南京照相馆》全球引发情感共鸣□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鲁舒婷“我去看了《南京照相馆》
2025-08-15 07:43:00
当耳机里的旋律突然有了新的期待,当熟悉的嗓音解锁全新故事,所有等待都变得值得 ——田珍全新专辑《记得懂得》正式官宣发布
2025-08-14 08:32:00
饶嘉迪,内娱00花中不可忽视的一席
刀光剑影中目光如鹰,直播间中却羞怯捂脸——她是《锦月如歌》里杀伐果断的应香——“反差感”正成为00后新生代演员饶嘉迪的代名词
2025-08-14 08:32:00
北京人艺口碑之作《老式喜剧》再度上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8月11日,北京人艺口碑之作《老式喜剧》再度登上曹禺剧场的舞台。《老式喜剧》是俄国作家阿尔布卓夫晚年的代表作
2025-08-14 08:50:00
《孩儿枕·家和兴》展现宋代美学 8月21日将亮相“荷花奖”终评
《孩儿枕·家和兴》舞台照近日,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曲阳县人民政府出品的民族舞剧《孩儿枕·家和兴》在北京艺术中心上演
2025-08-14 09:03:00
从 88 元低价到非遗创新 古风体验成年轻人消费新选择 王府井有个格格梦工厂
清晨,故宫博物院尚未开门。距离东华门约800米的王府世纪大厦地下一层,卷帘门陆续拉起。店铺内,几百件颇具宫廷韵味的格格服与妆具整齐陈列
2025-08-14 09:03:00
大众网记者 李欣 东营报道
2025-08-14 10:01:00
连演两场!俄罗斯空政歌舞团胜利之歌音乐会即将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金沙滩啤酒城震撼上演
鲁网8月14日讯蜚声国际的俄罗斯空政歌舞团将携磅礴史诗巨献——“胜利之歌”音乐会荣耀登陆金沙滩啤酒城中心舞台,8月14日-15日连演两场
2025-08-14 10:04:00
“沂蒙精神代代传”文学艺术创作优秀作品展将于8月15日启幕
大众网记者 李梅 实习生 荆露颖 临沂报道8月13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沂蒙精神代代传”文学艺术创作传播活动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5-08-14 10:35: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融入”丨“传承沂蒙精神 培育优良家风” 厉彦林《母爱情深》好书分享面对面活动在河东举办
岁月会带走许多东西,却带不走母亲掌心的温度。近日,“传承沂蒙精神 培育优良家风”《母爱情深》好书分享会成功举办。活动通过四个精彩环节
2025-08-14 10:37:00
爱奇艺《生万物》8月13日开播 群像演绎中国百姓“把日子过出花”
8月13日,爱奇艺大家剧场新作《生万物》在爱奇艺全网独播,同步登陆CCTV-8黄金档,爱奇艺VIP会员享热剧抢先看体验
2025-08-14 11:02:00
陈龙《浴血荣光》诠释周恩来获行业认可,受访畅谈心路历程
40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日前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开播。该剧以“党的建军路线”为叙事主线,艺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初创时期的伟大探索
2025-08-14 12:05:00
无极县文联文艺工作者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
河北新闻网讯(王迎坤、李丛)8月9日上午,无极县委宣传部、县文联联合组织文艺工作者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影片以老照相馆为切入点
2025-08-14 12:24:00
规范化、专业化成团播趋势,吉林省歌舞团抖音直播间展文艺院团风采
随着团播兴起,国有文艺院团正积极拥抱这一线上演艺新形态。8月11日晚,吉林省歌舞团在其抖音官方账号与长春文旅达人@雪饼猴 携手带来主题为“大圣舞千年
2025-08-14 14:37:00
两度登央视春晚 艾热亮相央视新闻《跟着歌声去打卡》海岛音乐会
7月26日,种梦音乐D.M.G艺人艾热AIR亮相央视新闻直播间,在央视新闻《跟着歌声去打卡》联合广东文旅推出的「奔赴山海 不负热爱」海岛音乐会上
2025-08-14 14: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