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共享养老:多少梦想照进现实
彭薇
新型的养老模式透露了一个信号:“积极老龄化”的时代来了,我们可以追求更为积极、主动的方式与社会接轨。AI制图 中国已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上海更是迈入深度老龄化时代。无论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传统的养老方式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共享养老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欢迎。多代同楼、开发共居社区……国内外的多种养老实践,盘活了资源,提供了新思路,让养老成为“享老”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本报记者 彭薇
多代同楼
年轻人住进养老院
近日,杭州滨江区推出“多代同楼”陪伴性养老项目,招募“多代同楼”陪伴者。入住养老院的年轻人每个月只要交300元管理费,并且为老人提供不少于10个小时的陪伴服务,就能免费获得有独立卫浴、阳台的房屋居住权。陪伴服务的内容,可以是参与养老院的活动,也可以是陪老人聊天、吃饭、散步等。
这个陪伴性养老项目采用的是时下流行的“共享”概念。养老院拿出空闲的房间给有需求的年轻人居住,后者通过陪伴服务老人的形式进行资源交换。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这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有一定的吸引力,直接可以节省生活成本。而养老院利用闲置的房间资源,也可以节省一定的人力成本。
想要加入共享养老计划,门槛并不低。比如年轻人需要在滨江区工作,有杭州户口或居住证,在杭州无房,大专以上学历,且最好有医学、心理学、信息化、文化艺术、法律等专业背景。有特长的年轻人还可以教老人简单的瑜伽拉伸,有设计功底的可以帮助老人策划和设计书画展等。毕竟项目主打的是陪伴养老,虽然用服务时长来抵扣房租,但是服务质量也需保障。
共享养老的项目发展下去,需要双方互惠互助。从某种程度上看,这类养老项目是年轻人付出服务,但同样可以有所收获。比如通过和老年人的相处,学到宝贵的人生经验和生活智慧。陪伴老人也能培养年轻人的责任心和爱心,从而达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丰收”。和年轻人住在一起,也能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让老人更有活力。
杭州滨江区的“多代同楼”项目最早可追溯到6年前。这次的新项目是“升级版”。原来年轻人单独住在一栋楼,除了课程和活动,生活中与老年人的交集较少。而“多代同楼”项目的年轻人则和老人住进同一栋楼,代际的共同社交场景比之前更加丰富。与之前看重服务时长相比,升级版更加注重陪伴质量,“多代同楼”的每个年轻人需结对2—3位老年人,建立稳定的跨代社交圈。
当“夕阳”遇见“朝阳”
养老院也是幼儿园
事实上,“多代同楼”的养老模式,早在十余年前,国外就有所探索和实践。代际养老,其实就是构建无血缘关系的多代居民共同生活的场所,国外的许多实践从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就注重了代际合作的概念。
德国将多代养老社区行动上升为国家策略。德国有个“多代屋”的行动计划,要求每个城市至少布局一个多代互助社区点。这个多代屋的地点不限,可以是老人的家中,也可以是社区老人活动中心、幼儿园等。老年人和年轻人在这里彼此陪伴。
位于德国科隆的利多多代屋建于2009年,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住宅型多代屋之一。社区的庭院、公共活动室等公共空间是居民自发性互动的主要场所。这里每周开展卡牌、气功、摄影、电影、厨艺等兴趣活动,以及英语学习、潜能互助、记忆训练等互助活动,还有早午餐、咖啡等聚会活动。高包容度的社区公共空间创造了多代交流的机会,代际养老的社区价值有所体现。
再比如,美国西雅图的圣文森代际学习中心,是养老院和幼儿园复合发展的一次尝试。这里居住了约400名老人,同时也是一座幼儿园,中心以老幼结合的养教模式为老年人与儿童搭建了共同学习和情感交流的空间。
中心每周向幼儿开放5天,选择全日制、半日制或每周两三天均可。孩子可以和老人一起唱歌、跳舞、朗诵、画画、做饭等。好莱坞电影制作人还专门在此拍摄了一部5分钟的纪录片《现在完成时》。当“夕阳”遇见“朝阳”,互相给予和陪伴,从中都能有所收获。
租赁或抱团
小型共居社区的别样尝试
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养老模式悄然发生了改变:由以房地产开发为基础的大项目,远郊型、集中式的养老社区模式向小型城市型的养老模式转变。
在美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养老模式是另一种“共享养老”。老人把自己的房子(至少有5个独立房间)租赁给养老机构,由机构对整栋房子进行翻新,改建成多个套房式公寓,并出租给其他老人。养老机构则负责后期的运营管理。
这种共赢模式更加发挥了盘活个人资源的作用。养老机构前期投入低,主要是改建、采购适老服务硬件等,一般半年内就可投入运营。养老机构付出的房租费用,很大部分以其他入住老人养护费用的方式回笼,算下来也能达到一定的经营收益率。而出租房屋的老人通过拿出资源也有所受益。他仍然可以生活在自己熟悉的房屋里,还能增加租金收入,同时享受专业机构的服务和其他老人的陪伴。
据测算,这种灵活小型的共享养老方式,养老费用比传统的养老院要低20%左右,而且有更加舒适、居家的环境与氛围。入住的老人较少,可以享受到更为个性化的专业服务。
英国的探索是20多名单身的中老年女性以买下或租赁的方式共建了一个养老社区——新园,她们的年龄从50岁到90岁不等。作为英国首个老年女性的共居社区,这里的全新尝试颇为吸引眼球。
共居社区内有20多个房间,分散在几栋独立的舒适公寓里,每栋公寓有阳台或露台,正对一楼的花园,同时可共享花园、客厅、洗衣房等公共空间。老人们早上起来会一起喝杯咖啡,然后各自打太极、练瑜伽等,每两周还会一起做顿饭。这个共居社区是自治管理,一切事务都由居民们协商决定。
新园不是孤立的,奶奶们也会发起或参与所在社区的活动,生活多姿多彩。比如举办“开放日”,邀请邻里来开派对;参加当地合唱团;在一些慈善、公益机构里帮助义卖衣服、首饰等。
积极老龄化
主动与社会接轨
无论是共享养老还是共居社区,这些新型的养老模式都透露了一个信号:“积极老龄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人到了养老的年龄并非没有盼头,而是可以追求更为积极、主动的方式与社会接轨。
世界卫生组织对积极老龄化的定义是,在安全的前提下,以一种更健康的姿态积极参与,以便随着年龄的增长提高生活质量和福祉。一代帮一代、低龄助高龄、助人也是自助,这样的养老氛围是社会温度的直接体现。
近日,中国社科院主管的专业学术期刊《社会学研究》的一篇调研文章指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更关注紧急救援和心理服务。在基本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等方面,现行的养老服务有所保障,而在养生护理、医养结合、精神慰藉等方面,留给共享养老的空间或许会更大一些。
共享养老是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专家指出,国内的不同地区对共享养老进行了各类尝试,但仍存在一些认知、观念、制度和政策上的问题。比如社会认知度低、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缺乏应急处理机制、复合型人才较匮乏等,都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相信今后也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进行更多样化的有益探索。
本栏目欢迎读者来信来稿,编辑邮箱:jiefangbowen@163.com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7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