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玉溪日报
1923年,聂耳(右一)与母亲、两个哥哥的合影。(资料图)□ 本报记者 蔡传兵
玉溪是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不管他走到哪里,旅居于哪座城市,他的家、他的根都在玉溪。要不是他在学生时代就确立了“为社会而生”的社会理想,按照家人的意愿,从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之后,他可能就回到故乡,成为当时玉溪县的一名教育官员。不管怎么说,长期租住在外地,一朝还乡,总是让人百感交集的。对于少年时期的聂耳来说,乡音难改,乡情难忘,故乡的一切深深地影响了他匆匆而又永恒的一生。
玉溪的地方学者,早在20年前就对聂耳还乡的时间、次数,还乡后拜访了哪些亲友乡邻,开展了哪些活动,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等做过专题研究。本文尝试解决的是前人没有触及的聂耳和家人回玉溪的里程、线路问题。
聂家在昆明租住的居所
从目前有文字可考的聂耳还乡记载来看,其起点都在昆明城。可以明确的是,在聂耳的父亲聂鸿仪在世时,聂家在昆明城中的居所就不是固定的。据玉溪学者陈泰敏的考证,聂鸿仪大约在1902年来到昆明,在城中登仕街开设成春堂。到了1904年前后,成春堂迁往晚清制台衙门附近的甬道街72号,这间铺面属于衙门资产。辛亥革命胜利后,云南都督府将甬道街原属衙门的包括72号铺面在内的资产收归公有,同时提高租金再出租。聂鸿仪无力承担过高的租金,只得迁往威远街藩台衙门附近的一个小院子,继续经营成春堂。聂耳4岁时,聂鸿仪病故,遭此变故,聂家生活陷入困顿,不得不迁往威远街菜市的僻静处,租了两间平房,前为铺面,后为居室,空间狭小。聂耳9岁时,菜市的房子因房东收回也不能住了,只得举家迁往端仕街……
可以说,从聂耳出生后不久,聂家在昆明城中便陷入居无定所、艰难度日的处境。再来看聂耳为何要参加玉溪青年学术研究会、玉溪旅省同学会,为何要在毕业证书上保留“玉溪县”的籍贯等问题,就很容易理解了。因为旧时,昆明就是很多玉溪人为了生计而选择的奔波之地,也是聂家的谋生之地。
起于昆明的第一段行程
我们翻看聂耳的日记,一定能体会到,每次玉溪之旅,都成了聂耳一生永远无法忘怀的快乐记忆。
现在我们以1920年寒假聂耳和家人回玉溪为例,梳理聂耳还乡的行程,此时聂耳居住在威远街菜市。据聂耳的三哥聂叙伦回忆,还乡的缘起,是聂耳的母亲彭寂宽大病痊愈,聂耳的外公、外婆挂念她,希望她能回峨山娘家一聚。
20世纪20年代,从昆明到峨山,中间相隔一个滇池、两个县——昆阳、玉溪,那是一段翻山越岭的艰难行程。从威远街菜市出发,向西出城,先赶到篆塘水运码头,乘坐客运木船。船由船工人力驱动,行进缓慢,聂耳和家人在船舱里住了一晚,第二天清晨才到达昆阳县城。
从昆阳县城到玉溪州城,有100多里,全是崎岖难行的山间小路,彭寂宽虽是傣族,自小便已缠足,从昆阳出发,只得雇了一架滑竿乘坐,兄弟三人步行尾随其后。当时,从昆阳到玉溪怎么走,晋宁近代的地方史志上还能找到记载:
昆阳城南门―瓦窑―袁家营―韩家营―清水河―刺桐关―北城―玉溪州城。
在聂叙伦的回忆录中,从昆阳到玉溪这段行程,只提到“昆阳”“刺桐关”两个地名,中间几个站点都不见记录。读者可能会有疑问,史志上记载的这条线路是否就是聂耳还乡必经之路呢?其实,晋宁的史志称这条路为两县之间的驿道,是当时最安全、最便捷的道路,聂家孤儿寡母,除了走这样的大道、官道,不可能有第二种选择。
穿过玉溪坝子南行到峨山
从昆阳进入今玉溪市境内的驿道怎么走,晋宁的史志记载有些简略,查阅1993年出版的《玉溪市志》“交通志”一章,可知这条驿道穿过玉溪坝子的几个站点:
刺桐关―皂角营―太极山―州城―高仓。
1920年,聂耳和家人从昆明城到玉溪州城,刚好两日行程,晚间在州城家中住下,第二日从州城经高仓到研和,关于这一段行程的具体走法,玉溪地方学者冯述典整理的一份史料提供的玉溪州城至峨山的线路最为详细:“向西南经贾井、研和街、和乐村、浑水塘,至与峨山县交界的弥勒哨……”
据聂叙伦回忆,当时从玉溪到峨山是两天的行程,第一天晚上就歇在两县交界一个小镇的旅舍里。而据1993年出版的《玉溪市志》“交通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前,玉溪县境内可以为南来北往的商旅提供住宿的村镇有:刺桐关、皂角营、北城、州城、浑水塘。
另据一些玉溪老人回忆,浑水塘驿站位于今研和街道,毗邻峨山县,在昆洛公路通车前,这里是玉溪南部的咽喉、南北交通的要冲,过往客商大多选择在此处食宿。可以说,聂叙伦回忆录中提及的那个可以住宿的小镇,应是浑水塘无疑。
过了浑水塘,进入峨山境内怎么走?2001年出版的《峨山彝族自治县志》“交通志”记载了一条峨山通玉溪的古驿道:
东北至新兴州道,由县城过东关厢大桥,经三家村、阿习村、镇东营、五里箐,入浑水塘新兴州境,通省会大道,约60里。
将峨山、玉溪两部地方志的“交通志”的记载相关联,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前,玉溪县至峨山县之间的古驿道便一目了然了。再看聂耳一家从昆明至峨山的这段行程,其实就是形成于清代,连通滇中、滇南与中南半岛的迤南古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1940年昆洛公路昆玉段贯通前,它一直是滇中地区的南北交通干道之一。
一次不计成本的还乡之行
1920年,聂耳一家的还乡之行,从昆明到峨山,单程一共走了4天,住了3晚,每天的行程平均都在60里左右,一路艰辛无比不说,为了赶上驿站的住宿,每天都在不停跋涉,一些偏远路段还得时时提防土匪打劫。算算此行的船费、滑竿费、食宿费等,一次往返的开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在聂鸿仪病逝之后,彭寂宽肩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一遇到家人生病、孩子上学,就得变卖家中值钱之物,或向亲友借钱,常常入不敷出。
尽管这样,聂耳和家人为何还要不畏险途、不计成本地返回故乡,其实原因很简单,玉溪有着聂耳一家无法割舍的血脉亲情。随着聂耳的成长,中学时代,玉溪的山水成了他玩乐交友的天堂;玉溪的民间艺人陈茂先、鲁士贵成了他最初的音乐启蒙老师;玉溪的花灯、滇剧、洞经、民间小调为他积累了最基础的音乐素材;上了师范学校,聂耳的革命意识觉醒了,玉溪成了他和他的同伴向劳苦大众宣传革命理念、进步思想的阵地……
可以说,一次次的还乡经历,也建立起了聂耳与故乡玉溪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关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