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1940年,抠门老板每周只吃一顿肉,看上一对杯子花40根金条买回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1-05 14:1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1940年前后,北京一位叫孙瀛洲的古玩店老板,日常生活十分节俭,规定家中每周只吃一顿肉,一顿不可超过二两;可是有一天他看上了一对杯子,竟然花了40根金条将它买了回来,这几乎搭上了他的全部身家,在那个年代,40根金条可是能在北京买两套高端四合院的。

1940年,抠门老板每周只吃一顿肉,看上一对杯子花40根金条买回来

40根金条就算是放到现在这个时代,也不是一般人家随便能买得起的,这孙瀛洲平时连吃肉都控制量,却要“倾家荡产”就为了买一对杯子,正常人应该想,这是疯了嘛?

1940年,抠门老板每周只吃一顿肉,看上一对杯子花40根金条买回来

这孙瀛洲看上的可不是一般的东西,这对杯子是明朝成化年间的斗彩三秋杯,这种杯子仅此一对,作为文物爱好者的他是绝对不会错过的,他买下这对三秋杯以后就珍藏在家里,连家里人也从没见过,直到捐献给故宫博物院的前一天,他儿子还是骑着自行车跑去看的,现在已经成为了故宫镇馆之宝之一。

1940年,抠门老板每周只吃一顿肉,看上一对杯子花40根金条买回来

孙瀛洲真是个慧眼识珠的人,这40根金条这么看也是真的值了!这斗彩三秋杯是怎么被孙瀛洲发现的呢?

上世纪40年代初期,孙瀛洲已经在北京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古玩铺,有一天他听说附近一家当铺要倒闭了,店内正在清货抵债,作为文物爱好者的他自然知道店铺那边住着许多清朝后代,有些人为了生活难免要去当铺,便想前去瞧一瞧有没有什么好物。

1940年,抠门老板每周只吃一顿肉,看上一对杯子花40根金条买回来

当他来到当铺时,店内已所剩无几了,放眼望去也没啥好物,便转身要离开,这会儿正碰到老板正搬来一个保险柜,从里面取出了一个盒子,小心翼翼地打开,孙瀛洲见到后两眼放光,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只要有点风就会被刮跑的明朝成化年间的斗彩三秋杯嘛!

不是行家都不知道这对三秋杯的价值所在,一眼望去也就是对普通的杯子,但是在孙瀛洲眼里,那可是奇珍异宝,孙瀛洲势在必得。

没想到最后当铺老板出了40根金条的价格,40根金条在那个年代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就算孙瀛洲有自己的古玩店,但是也没有富裕到随便就能拿出40根金条,但是他还是毫不犹豫拿下了,搭上了自己的全部家当,甚至还借了钱,就这样孙瀛洲还觉得自己捡到便宜了,我们普通人真是理解不了。

1940年,抠门老板每周只吃一顿肉,看上一对杯子花40根金条买回来

孙瀛洲对文物的鉴别能力确实厉害,这个斗彩三秋杯现在的身价可远远超过40根金条,它是明代御制工艺的巅峰,后人至今都无法完全仿制,这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孙瀛洲其实也是个普通人,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变得不普通,他的这一生也算是传奇。

1893年孙瀛洲出生在河北冀州的一个贫困家庭,1906年,13岁的他来到北京古玩铺当学徒,期间曾在好几家古玩铺学习,孙瀛洲像是为了古玩物出生的,对于古玩十分热爱,加上他聪明好学,在学徒期间掌握了大量的文学基础知识。

1940年,抠门老板每周只吃一顿肉,看上一对杯子花40根金条买回来

1923年,他便在北京开起了自己的古玩铺,名为“敦华斋”,因为他扎实的基础,很快就成了北京著名的古瓷经营者,收集了许多珍贵的瓷器,“敦华斋”也成了当时北京数一数二的古玩铺,生意十分兴隆。

当时的孙瀛洲对文物可谓是十分痴迷,他经手的文物都会仔细研究观察,并做好详细记录,所以他在鉴赏文物上十分敏锐,后来对明清时期的瓷器进行了深入钻研,还创造出来自己的一套仿制方法,为了研究其工艺还多次单独前往景德镇仿制,所以他的技术在当时已经是炉火纯青,一般人看不出真假,这也让后人少走了很多弯路。

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总是不求回报的付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古玩瓷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孙瀛洲就把自己珍藏的三千多件文物都无偿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预估总价值达到300多亿,这其中有25年瓷器被定级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就包括了这对明朝成化斗彩三秋杯。

1956年国家聘请孙瀛洲到故宫博物院从事古陶瓷的鉴定和研究工作,后来还与其他研究人员一起研究总结,他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陶瓷工作者,为瓷器的鉴定和研究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优秀的相关人才。

孙瀛洲能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到极致,做到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而他自己却别无所求,有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管在什么行业都能干出名堂,也值得我们现代社会的每个人学习,热爱会让普通人不再普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05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件国宝,父子守护70年,拒绝10根金条收购,最后无偿上交国家
...将身上携带的包袱往柜台上一放,大声说道:“我要3根金条!”杨鉴堂打开包袱一看,顿时惊讶得合不拢嘴。在这个包袱里,放着一个纯白玉雕刻的玉瓶。这个玉壶造型精美,有一条龙蟠在瓶口之
2023-10-24 17:28:00
10多年前在专柜购买100克金条并寄存 为何如今提取不了
...年前在温州银泰百货世贸店“中国黄金”专柜购买了100克金条,并寄存在该专柜。今年4月底,她去“中国黄金”专柜提取,结果专柜工作人员告知老板换了,提取不了。经温州银泰世贸店方面
2023-05-17 14:35:00
80年代山西一农民发现藏金洞,拿金条到银行兑换,却当场被抓
...切切地发现了一个藏金洞,找到了大量珍宝。他拿了两根金条去银行兑换,却在现场被警方逮捕。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这个奇特的故事!杨老汉是山西朔州的一
2025-05-11 14:26:00
...她准备将饰品放入主卧保险柜时,吃惊地发现里面有15块金条不见了。这些金条是张女士2020年购买的,当时的价格差不多40万。她很诧异,保险柜完好无损,家里门、窗锁也没被破坏,怎
2024-02-27 15:18:00
...说家里门窗完好,保险箱里一只价值140万元的名表和15根金条却离奇失踪。民警一查,也大吃一惊。2月22日晚上11点,小张把首饰放进主卧保险柜时,发现柜子里15根金条不见了。这
2024-02-28 08:42:00
...下黄金销售有了新的玩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选择购买金条,然后到金店打造自己喜欢的任意一款,据说,这样操作比去商场购买可以省下一条项链的钱。橙柿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杭州打金”发
2024-01-16 08:49:00
金价又创新高!有人半年赚2万元,杭州老板:还想再囤20公斤
...价实在高,销售还是有点不给力。婆婆年初送了一根100克金条现在再买要相差近9000元年初至今,金价涨了多少?“不算不知道,算了没法下手。”昨天,杭州90后姑娘小喜算了一下,今
2023-11-01 15:20:00
专职司机偷窃老板保险柜内33万余元现金、价值近8万元金条,用来打赏主播、生活消费,已被判刑三年
...,慌乱中还碰翻了保险柜内叠放的首饰盒,顺势盗走部分金条和金手镯。“我之前看见过老板娘用钥匙开保险柜,钥匙放在柜子上面,一般很容易找到。”陈某某担心老板发现柜门是开的而怀疑到自
2023-12-20 13:55:00
半夜组队挖金条 “摸金校尉”赔了钱财又获刑
...重物品,还动了歪心思,相约半夜“挖坟摸金”。然而,金条没有挖到,却受到了法律制裁。近日,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宣判了这起盗掘古墓葬案。“摸金校尉”组队挖金条在重庆市江津区的一个
2024-05-13 21: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