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燕赵守艺人:“鬼手”王保合:70年和1秒钟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2-20 16:04:00 来源:纵览新闻
燕赵守艺人:“鬼手”王保合:70年和1秒钟

1月10日,王保合在表演传统魔术“三仙归洞”。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

编者按:吴桥杂技、衡水内画、邯郸磁州窑、定州白瓷、蔚县剪纸……燕赵大地古老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批批活跃在燕赵民间的非遗传承人,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同时,不断为其注入现代多元的文化元素,创造出一件件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手工艺品,演绎着一项项不断上新、出圈的华夏绝技。即日起,我们走近“燕赵守艺人”,感受非遗的蓬勃活力,讲述执着传承的工匠精神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新时代故事。

一根木棍、两个碗、三个海绵球;一张桌子、一块红布,再无其他辅助道具。

年近八旬的王保合,身材瘦小,但腰杆像旗杆一样挺拔,说起话来声音洪亮。他手握“魔法棒”,指挥3个海绵球,在两个小碗间变来变去。“碗下有几个球?”每次发问,记者没一次猜对。1月10日,记者来到吴桥县王保合家里,近距离欣赏了一场“三仙归洞”表演。凭借这一技法,王保合赢得“鬼手”之名。

“不管做什么事,没有苦,哪儿有甜呀?”从艺70余载,王保合练就一身绝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吴桥杂技代表性传承人。“身上没有点儿本事,饭都吃不饱,小时候露天练功,冬天手脚都被冻伤了,还得舞中幡、翻跟头,尝尽了各种苦头。”王保合说,练习“缩骨术”,得让各个关节收紧,缩小身体;练习“深喉纫针术”,口内含针,通过肌肉运动,把针纫上线,具有一定危险性,稍微不小心就被扎伤,练习两项绝技前后用了近10年。

成就王保合“鬼手”之名的“三仙归洞”,是在中国传统魔术“仙人摘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个单项节目。发展过程中,“三仙归洞”有了一定变化,硬质道具泥丸、木珠等,演变成了现在较为常用的海绵球,数量也由多个变成三个,小碗也只有两个。

“这么大人练这样的小戏法”“这就是骗人的行当”……最初练习这一技艺时,很多人不看好,认为上不了台面。王保合没这样想,“手艺没有大小之分,只要下功夫练好了,肯定有人喜欢。”就这样,王保合以超乎常人的勤奋练成绝技,成就了他的“鬼手”之名。

“‘三仙归洞’要的是个‘快’字。海绵球在我木棍指挥下,让它到哪个碗里就到哪个碗里。”对王保合的这一说法,记者有些不服气,您是将柔软的海绵球藏到指缝了吧?看记者有疑问,王保合拿来三个核桃,在他的操作下,核桃也像着了魔法,乖巧地听他指挥。“别说是用眼睛看,曾有电视台用三台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拍摄,录像慢放,也看不出其中玄机。能被看破,还能被称为‘鬼手’吗?”王保合自豪地说。

“卖口”是“三仙归洞”的另一大特点。在表演的过程中,不能单纯表演,还需要配合语言,把话说到点子上,抓住观众的兴趣。王保合介绍,表演中让观众参与进来,充满疑问、好奇,越是这样,观众越是为演员的神奇手法所吸引。“演了数十年‘三仙归洞’,最较劲的其实就是那最快的一秒钟。至今加起来我已有数千场演出了,每场都是这些简单的道具,除了出手速度越来越快,还要将话说得有趣些,‘包袱’得抓人,这样才能更贴近观众,大家也会更喜欢看。”

“三仙归洞”还讲究“救戏”。所谓“救戏”,就是收回无意或故意露出的破绽。“‘救戏’最能展示一个演员的实力和魅力。在表演过程中,有些观众会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演员不能被难住。”王保合表示,“救戏”是对演员的一种挑战,要求演员必须手法运用灵活,头脑反应迅速,语言表达机智。由于对这一技艺驾轻就熟,王保合很多时候即兴发挥,赢得无数赞誉。

徜徉在吴桥县杂技大世界江湖文化城,清末民初艺人走江湖街景别具特色,街道两旁精彩的猴戏表演和各式各样的杂耍戏法等,展现着中国杂技之乡的民间传统文化风采。走进鬼手剧场,王保合的儿子王立刚身着一袭国风装,正表演“三仙归洞”。

“父亲因年事已高,便将‘三仙归洞’的技法传给了我和其他晚辈。”结束演出的王立刚告诉记者,吴桥杂技是河北乃至中国的“金名片”,2023年第十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期间,多种文化元素在杂技艺术之乡碰撞交融,他表演的“三仙归洞”深受来自世界各地演员和游客的喜爱。

“杂技艺术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但成为家乡文旅产业发展的一颗耀眼明珠,也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中外友谊通过杂技这座桥梁变得更加深厚。”王立刚说,为让全世界更多游客到吴桥看杂技,爱上家乡的杂技,他会一直演下去,把最好的技艺献给更多人。

“年轻人有创意、有想法,加上灯光、音乐、服装、科技等各种现代手段辅助,杂技观赏性、艺术性得到不断提升,呈现形式也很有新意。”王保合认为,无论怎样演变,杂技的手艺不能丢、功法不能减,他在传帮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开门授艺,寓教于乐。

让王保合遗憾的是,现在“缩骨术”“深喉纫针术”等技艺,面临着失传的风险。他表示,这些绝活也可以保留在书本里、影像中,但演员们敢于挑战、不畏艰难、刚健有为的精神不能丢,只有保持这种态度,吴桥杂技的这些绝活才能在时间长河中发扬光大、生生不息。(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0 1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吴桥杂技大世界焕新出彩
...日前,记者走进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清末民初吴桥杂技艺人闯荡江湖的生活场景一一再现,粗犷震撼的硬气功、各式各样的杂耍戏法,展现出杂技之乡民间传统文化风采。作为河北省非遗旅游融合
2024-04-30 08:26:00
今年春节,沧州有哪些活动?
...?”一根筷子、两个瓷碗、三个海绵球,沧州下辖县级市吴桥县的“吴桥杂技大世界”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鬼手”王保合正携儿子王立刚,为观众上演经典古彩戏法—三仙归洞。兔年春晚上,一
2023-01-29 23:20:00
关注第十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丨杂技最美在故乡
10月28日,第十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获奖节目故乡行演出在吴桥江湖大剧院拉开帷幕。图为节目《“阿曼拉”——大跳板》演出现场。 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杂技的世界再大,吴桥也是家。
2023-10-30 18:07:00
本文转自:沧州日报省“四化”样板示范街道名单揭晓吴桥辽河路榜上有名本报讯(记者韩学敏 通讯员宫晓强)日前,省城市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城市改造提升工程范例项目名单,202
2023-01-08 09:29:00
杂技文化进校园 让3万孩子“人人有一手”
...鑫 李朦朦)马步、展步、摆步、金鸡独立……日前,在吴桥县实验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课堂上,学生们正表演杂技团体操《狮跃龙腾》。该校在深入实施“杂技文化进校园”工程的基础上,将杂技元
2024-03-21 12:45:00
...爷爷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太爷爷叫张金波,是河北的杂技艺人,早年间在南洋(现东南亚一带)演出时娶了我太奶奶,生下了我的爷爷。太奶奶何万顺是粤剧演员。战乱时,太爷爷被日本鬼子打死,
2024-01-19 10:19:00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扎根乡村坚持文艺志愿服务——“吴桥社火”美名扬本报讯 (通讯员 张正才) 2月16日上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侯仰军一行7人,在相关人员陪同下
2023-02-17 07:59:00
河北吴桥:体教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转自:新华网6月15日,在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马库吏小学,学生练习乒乓球。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是著名的“杂技之乡”。近年来,当地充分发挥杂技资源优势,持续深化“杂技文化进校园”工
2023-06-17 09:39:00
母女三人的杂技人生
...刘会娟有时还是感到自责。世界杂技看中国,中国杂技看吴桥。为了让女儿精进技能,在这个行当立住脚,刘会娟先后把两个女儿送进河北省吴桥华艺杂技学校进行专业学习。两个女儿在校期间,多
2023-09-14 07:5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