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官司不断,技术创新与法律如何再平衡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5-02-11 08:31:00 来源:王佐发

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官司不断,技术创新与法律如何再平衡

DeepSeek的横空出世,再一次打开了人们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以下简称生成式AI)产业发展的想象空间。生成式AI可能影响哪些行业?可能如何影响个人的学习和生活?这是当下很多人都在思考和关心的问题。也是导致DeepSeek经常服务器繁忙的重要原因。

不过,生成式AI方兴未艾之际,很多法律纠纷也接踵而至。比如,国际上很多著名的生成式AI企业近两年频频遭遇著作权纠纷。从这些纠纷及法律判决中,我们不仅可以洞悉生成式AI对法律的影响,而且可以分析成熟市场经济体的法院对生成式AI纠纷的判决思路和态度。这些对于我国AI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生成式AI著作权纠纷中,原告的诉求与被告的抗辩

如果用专业的语言描述,生成式AI的工作过程基本上包括三个步骤,即训练数据、交互数据和生成数据。

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描述,以上三个步骤大致是这样的:生成式AI通过输入海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训练,把训练后的数据存放在自己的“数据仓库”里。

然后,生成式AI面对各种用户,和客户进行交流。用户提出问题,生成式AI把问题和自己“数据仓库”里的数据比对后,通过模型的运行,给用户输出答案。

答案可以有各种表现形式。比如,有的答案是音乐,有的答案是图片,还有的答案是文字。

生成式AI运行过程的三个步骤,都可能产生著作权纠纷。这些著作权纠纷中,原告基本上援引传统著作权侵权的基本法律要件提出控告。即,被告未经允许使用原告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给原告造成损失。

比如,不久前,印度的亚洲新闻国际通讯社(ANI),向印度德里法院提起针对OpenAI的侵权诉讼。ANI指控OpenAI未经许可使用其新闻内容,侵犯其著作权。ANI请求法院判令OpenAI赔偿损失并永久禁止OpenAI使用其内容。

显然,根据ANI的指控, OpenAI在训练数据的过程中可能使用了ANI创作的内容。作为一家媒体,ANI及其工作人员在新闻制作过程中搜集了很多信息,经过加工,形成文章或新闻报道。这些文章或新闻报道,成为OpenAI等生成式AI训练数据的重要来源。

ANI不是起诉OpenAI的第一家媒体。此前,纽约时报以及原始故事媒体(Raw Story Media)等媒体公司,也对OpenAI提起著作权侵权诉讼。

纽约时报指控OpenAI用其发表的文章训练数据构成侵犯著作权。原始故事媒体和另外一家公司联合起诉OpenAI。他们起诉的理由稍有不同。他们认为,OpenAI在训练数据时用了他们的文章等内容,却“擦掉(scrape)”作者、文章名称、著作权保护标记等。

还有的原告指控:生成式OpenAI的生成数据,和他们的作品具有著作权法上所规定的“相似”性。因为符合著作权法上的“相似”性,就可以证明被告抄袭或剽窃了原告的作品。

比如,2023年1月,几位视觉艺术家向Stability AI、Midjourney等四家公司提起集体诉讼,指控被告侵犯其版权。原告认为,这四家公司的人工智能生成作品与他们的原作品极其相似,因而指控被告未经其允许使用其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构成侵犯版权。

再比如,2023年7月,一位叫Richard Kadrey的作家起诉Meta公司,指控Meta公司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与其作品极其相似,因而指控后者侵犯其版权和署名权,并损害其作为创造者的名誉。

面对这些指控,作为被告的人工智能公司往往援引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原则。如何证明自己的行为构成 “合理使用”,则依据具体的场景有不同的理由。

比如,针对ANI的指控,OpenAI抗辩认为,其使用的数据是公共领域的数据。从公共领域获取数据并训练模型,属于合理使用。

再比如,针对Richard Kadrey指控其剽窃自己的作品,Meta公司抗辩认为,自己的人工智能输出的作品与原告的作品相似是偶然现象,两者不存在直接的复制关系,因而不构成侵权。而且,生成式OpenAI创作的作品,在很多方面相对原来的作品都发生转换性改变(transformative),所以,属于合理使用。

这里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转换性改变。所谓转换性改变,即对原作品的使用不仅仅是简单复制或再现,而是通过增加新的表达、意义、目的或功能,使原作品具有新的价值或用途。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当生成式AI业务跨越国境时,会产生国际诉讼。在国际诉讼中,被告经常援引的另一个抗辩理由是管辖权。

比如,OpenAI就在前述应对ANI的诉讼中提出,OpenAI的服务器不在印度境内,数据加工及使用的行为都不在印度境内。根据侵权法的基本原理,侵权行为地法院对侵权纠纷享有管辖权。印度法院不是侵权行为地法院,因而没有管辖权。

生成式AI著作权纠纷中,法院的判决思路和态度

面对生成式AI著作权纠纷,总体上,法院倾向于保护技术创新,防止过于频繁的诉讼成本妨碍生成式AI的发展。

比如,在原始故事媒体(Raw Story Media)公司诉OpenAI案件中,原告认为,OpenAI用于训练数据的很多来源于互联网上的数据。而这些互联网上的数据中就有来自原告的文章、新闻报道等。

原告指控,OpenAI在训练数据的过程中,把这些文章、新闻报道中的作者名字、文章标题、著作权信息等删掉,装进训练模型。最后,在生成的数据中没有作者名字、文章标题、著作权信息等,类似于传统著作权侵权中的洗稿、剽窃等行为。

根据以上事实,原告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损失,停止侵权。

法院的推理是,原告必须证明其受到的损害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原告只是指控被告在训练数据中把这些文章、新闻报道中的作者名字、文章标题、著作权信息等删掉,但没有拿出证据证明其遭受了具体的损失。

法院认为,如果某一指控没有建立在具体的损失之上,则原告是没有起诉资格的(standing)。

法官进一步论证,原告没有资格提起损害赔偿诉讼,更没有资格要求被告停止侵权。

笔者以为,法官在本案中的判决思路及其法律态度是,通过判决抑制可能对生成式AI发起的滥诉。即,原告拿不出证据证明有确切的损害,仅泛泛地指控被告的行为损害了自己的著作权。

如果法官不这样判,我们可以设想,会有更多的企业,尤其是个人,声称生成式AI公司未经许可使用了自己的作品,要求损害赔偿。这样的诉讼成本不仅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所无法承受的,也给司法造成太多的负担。

在其他类似的诉讼中,比如Richard Kadrey起诉Meta公司的案件中,法官也做出了对被告有利的判决。

生成式AI带来的技术创新如何与法律博弈?

生成式AI不仅对著作权等传统知识产权带来法律上的挑战,实际上,其影响超越了法律本身,也对传统的市场模式带来冲击。

比如,前述纽约时报诉OpenAI和微软侵犯著作权的案件中,原告不仅指控被告侵犯著作权,而且指出,被告不仅使用了纽约时报上受版权法保护的内容,而且,其侵权行为还导致大量的纽约时报读者流失。这些读者不再访问纽约时报的线上渠道,转而阅读OpenAI输出的内容。

也就是说,生成式AI的出现,对传统的媒体市场格局也带来深刻的影响。

即便法律解决了知识产权归属问题,生成式AI的创作行为也给市场交易及其利益分配带来新的挑战。这从本文前面案例中很多原告的指控可以看出来。

比如,即便生成式AI合理使用了其他公司或个人的数据,合理使用的结果是,数据的创造者和所有人原来享有的市场份额被蚕食,市场份额重新分配。

这就给传统媒体带来不公平,甚至遭遇生存危机:自己的数据被生成式人工智能利用(即便是合理利用)后,生成更受市场欢迎的数据(内容),自己的客户(读者)被分流走,失去了市场份额。

显然,生成式AI带来的法律冲击背后是市场交易模式的冲击。如果法律不能解决这种市场交易模式的冲击,合理分配生成式AI与其数据来源主体之间的市场利益分配,没有人会有动力创造第一手数据。

如果立法或者司法判决仅仅停留在法律“保护谁”这个传统思维上,而不是考虑生成式AI给市场格局带来的变动,保护创新的立法或司法判决最终可能破坏生成式AI发展所赖以存在的优质的“数据生态”。

设想,传统媒体中的调查记者要花费成本调查市场,分析市场,形成第一手信息,并从中获得回报。如果人工智能在此基础上加工,形成更便于消费者使用的信息。如果法律不能解决生成式人工智能和第一手信息所有者之间的市场分配问题,则谁会有激励调查市场、分析市场,形成第一手有价值的信息?没有第一手的有价值的信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优质数据来源何在?信息市场的正常生态如何维护?

笔者以为,在肯定生成式AI带来的社会效益(如信息普惠、创作民主化),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立法和司法还应该从“维护优质数据生态”这个更高的视野和更大的“社会收益(social benefit)”视角,思考法律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博弈。

限于篇幅,本文只提出宏观的思路,即法律应该鼓励传统媒体业态等原始数据所有者或创造者与生成式AI之间自由交易。通过自由交易寻找最优的资源配置安排,形成帕累托改进效应。即,原始数据的所有者或创造者和生成式AI之间通过合作,创造价值增量,让每个参与人的境遇都能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运营中变得更好。这样,更多的市场主体(个人)有激励创造更优质的数据,生成式AI受益于更优质的训练数据,产出更优质的产品,形成良性循环,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优质的数据生态。

(作者王佐发为西南科大法学院副教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11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研究人员提出版权授权方案,能将艺术家风格和IP版权授权给AIGC模型
生成式人工智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与此同时,由于这类大模型的训练需要非常巨大的训练数据,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到人类创作者的未授权数据
2024-06-24 09:13:00
谷歌掌门人畅谈AI:为何“动作慢了” 对人工智能有何担忧?
...博客发布了一份热情洋溢的公开信,并高呼伴随着谷歌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将推动下一个25年的非凡科技进步。(来源:谷歌Blog)从亮眼的一面来说,在过去25年里,谷歌已经拥有1
2023-09-12 11:33:00
...的数字素养,掌握好驾驭这项新技术的本领,从而把握住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应对好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回答问题、创作代码、翻唱歌曲……近期,被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技术被应用于许多新
2023-06-12 05:49:00
我国发布首部生成式AI翻译应用指南
...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发布了《翻译行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指南(2025)》。该指南秉承\"技术赋能、人文守正\"的理念,旨在引导翻译行业正确把握技术发展机遇,构建人机协
2025-05-04 12:29:00
扛起“国家使命”,抢占AI新赛道
高标准建设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扛起“国家使命”,抢占AI新赛道中国(南京)智谷。 栖宣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宁出门问问公司携内测探索大模型“序列猴子”及AIC
2023-07-24 08:14:00
本文转自:人民论坛【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数字化时代已经成为推动创新和效率的重要动力。这些进步不仅标志着技术能力的巨大飞跃,更预示着人类认知和交互方式的深刻变革。然而
2024-01-02 15:47:00
新闻传播业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及其风险应对
...用,探究“AI治理AI”新模式,坚持人本主义,是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治理的关键。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形塑社会互动模式。在信息传播、医疗、交通、教育等场景中,人工智能成为社会互动的
2024-06-13 10:23:00
深度融合带动创新 人工智能赋能行业转型升级
...报告》)显示,伴随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创新技术群体突破、行业应用融合发展等新特点,不仅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在持续改善人类福祉方面潜力巨大。博
2024-03-27 09:50:00
苹果ceo库克: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技术的未来
...领科技潮流的重要原因。在采访中,库克还谈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他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就像一股不断增长的“浪潮”,正在深刻改变着技术的未来。库克透露,苹果早在2017年
2024-12-12 04:39: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
南京国博射频二期项目冲刺收尾
11月10日,中铁建工承建的南京国博射频集成电路产业化(二期)项目冲刺收尾。该项目位于江宁区,建筑面积约7.6万平方米
2025-11-11 08:02:00
吴薇获批担任兴业银行厦门分行行长
11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发布关于吴薇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行行长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吴薇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行行长的任职资格。
2025-11-10 15:43:00
李莹获批信泰人寿驻马店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11月10日,驻马店金融监管分局发布关于李莹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驻马店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李莹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驻马店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
2025-11-10 15:45:00
“胖东来模式”点亮区域品质消费!永辉超市清镇店焕新首日销售火爆
11月7日,永辉超市清镇首家“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店正式焕新开业,玻璃门推开的瞬间,烘焙区的麦香混着果切的清甜扑面而来
2025-11-10 15:47:00
榕江县:“榕商汇”企业家沙龙促进多项企企合作
11月6日,由榕江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县企业之家联合组织的第二期“榕商汇”企业家沙龙暨青年企业家、创业者培训活动举办
2025-11-10 15:48:00
重阳传情暖桑榆 邮储服务显担当
10月29日,值此重阳佳节,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以“旺季营销”为契机,精心组织辖内各分支机构开展重阳节主题营销活动。作为全年业务冲刺的关键节点
2025-11-10 15:54:00
邮储银行六盘水市分行旺季营销劲头足
近日,邮储银行六盘水市分行成功落地贵州邮储系统首笔委托贷款业务,向当地重点领域企业精准投放资金5亿元。此次业务的顺利开展
2025-11-10 15:55:00
5亿元授信支持滇商企业,邮储银行黔西南州分行旺季发力开门红
近日,黔西南州云南商会成功举办第三届换届选举大会暨会员代表大会,邮储银行兴义市支行受邀出席参会。会上,邮储银行兴义市支行与黔西南州云南商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2025-11-10 15:55:00
邮储青年勇担使命 金融服务谱写新篇
近日,在“青年文明号开放周”号召下,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青年以“号声嘹亮·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积极践行使命担当
2025-11-10 15:55:00
阳光财险贵州分公司推出“视频查勘”服务 养殖险实现远程定损、快速赔付
为破解传统农险理赔流程长、时效慢的难题,阳光财险贵州分公司近日推出基于“线上视频”查勘技术的远程定损服务,实现养殖险案件“足不出户
2025-11-10 15:55:00
工行六盘水分行:金融活水润乡土,跨境扬帆助外贸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石迪)为深入贯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指示,工行六盘水分行从实际出发,基于“汇初心”外汇服务站的建设
2025-11-10 16:58:00
工行兴义分行“慧餐通”智慧赋能 重塑校园缴费新体验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罗丹)为深入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工行兴义分行以“慧餐通”智慧缴费平台为战略抓手,精准破解校园缴费难题
2025-11-10 16:58:00
光大银行贵阳分行:发挥综合金融优势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在贵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民营经济已成为创新驱动的“活力源”、稳岗就业的“压舱石”。面对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态势
2025-11-10 16:58:00
贵州银行锦屏支行:银医同行 情暖重阳
为弘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切实守护老年群体身心健康与财产安全,10月31日,贵州银行锦屏支行联合锦屏县人民医院,在县医院老大楼五楼会议室共同举办了“银医同行·情暖重阳——健康反诈双护航”主题活动
2025-11-10 16:58:00
工行贵阳分行以金融力量助推民营企业践行“双碳”战略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朱现丽)为全力书写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深入践行国有大行“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工行贵阳分行紧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和贵州省大力推进绿色经济倍增计划的发展蓝图
2025-11-10 1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