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官司不断,技术创新与法律如何再平衡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5-02-11 08:31:00 来源:王佐发

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官司不断,技术创新与法律如何再平衡

DeepSeek的横空出世,再一次打开了人们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以下简称生成式AI)产业发展的想象空间。生成式AI可能影响哪些行业?可能如何影响个人的学习和生活?这是当下很多人都在思考和关心的问题。也是导致DeepSeek经常服务器繁忙的重要原因。

不过,生成式AI方兴未艾之际,很多法律纠纷也接踵而至。比如,国际上很多著名的生成式AI企业近两年频频遭遇著作权纠纷。从这些纠纷及法律判决中,我们不仅可以洞悉生成式AI对法律的影响,而且可以分析成熟市场经济体的法院对生成式AI纠纷的判决思路和态度。这些对于我国AI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生成式AI著作权纠纷中,原告的诉求与被告的抗辩

如果用专业的语言描述,生成式AI的工作过程基本上包括三个步骤,即训练数据、交互数据和生成数据。

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描述,以上三个步骤大致是这样的:生成式AI通过输入海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训练,把训练后的数据存放在自己的“数据仓库”里。

然后,生成式AI面对各种用户,和客户进行交流。用户提出问题,生成式AI把问题和自己“数据仓库”里的数据比对后,通过模型的运行,给用户输出答案。

答案可以有各种表现形式。比如,有的答案是音乐,有的答案是图片,还有的答案是文字。

生成式AI运行过程的三个步骤,都可能产生著作权纠纷。这些著作权纠纷中,原告基本上援引传统著作权侵权的基本法律要件提出控告。即,被告未经允许使用原告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给原告造成损失。

比如,不久前,印度的亚洲新闻国际通讯社(ANI),向印度德里法院提起针对OpenAI的侵权诉讼。ANI指控OpenAI未经许可使用其新闻内容,侵犯其著作权。ANI请求法院判令OpenAI赔偿损失并永久禁止OpenAI使用其内容。

显然,根据ANI的指控, OpenAI在训练数据的过程中可能使用了ANI创作的内容。作为一家媒体,ANI及其工作人员在新闻制作过程中搜集了很多信息,经过加工,形成文章或新闻报道。这些文章或新闻报道,成为OpenAI等生成式AI训练数据的重要来源。

ANI不是起诉OpenAI的第一家媒体。此前,纽约时报以及原始故事媒体(Raw Story Media)等媒体公司,也对OpenAI提起著作权侵权诉讼。

纽约时报指控OpenAI用其发表的文章训练数据构成侵犯著作权。原始故事媒体和另外一家公司联合起诉OpenAI。他们起诉的理由稍有不同。他们认为,OpenAI在训练数据时用了他们的文章等内容,却“擦掉(scrape)”作者、文章名称、著作权保护标记等。

还有的原告指控:生成式OpenAI的生成数据,和他们的作品具有著作权法上所规定的“相似”性。因为符合著作权法上的“相似”性,就可以证明被告抄袭或剽窃了原告的作品。

比如,2023年1月,几位视觉艺术家向Stability AI、Midjourney等四家公司提起集体诉讼,指控被告侵犯其版权。原告认为,这四家公司的人工智能生成作品与他们的原作品极其相似,因而指控被告未经其允许使用其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构成侵犯版权。

再比如,2023年7月,一位叫Richard Kadrey的作家起诉Meta公司,指控Meta公司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与其作品极其相似,因而指控后者侵犯其版权和署名权,并损害其作为创造者的名誉。

面对这些指控,作为被告的人工智能公司往往援引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原则。如何证明自己的行为构成 “合理使用”,则依据具体的场景有不同的理由。

比如,针对ANI的指控,OpenAI抗辩认为,其使用的数据是公共领域的数据。从公共领域获取数据并训练模型,属于合理使用。

再比如,针对Richard Kadrey指控其剽窃自己的作品,Meta公司抗辩认为,自己的人工智能输出的作品与原告的作品相似是偶然现象,两者不存在直接的复制关系,因而不构成侵权。而且,生成式OpenAI创作的作品,在很多方面相对原来的作品都发生转换性改变(transformative),所以,属于合理使用。

这里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转换性改变。所谓转换性改变,即对原作品的使用不仅仅是简单复制或再现,而是通过增加新的表达、意义、目的或功能,使原作品具有新的价值或用途。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当生成式AI业务跨越国境时,会产生国际诉讼。在国际诉讼中,被告经常援引的另一个抗辩理由是管辖权。

比如,OpenAI就在前述应对ANI的诉讼中提出,OpenAI的服务器不在印度境内,数据加工及使用的行为都不在印度境内。根据侵权法的基本原理,侵权行为地法院对侵权纠纷享有管辖权。印度法院不是侵权行为地法院,因而没有管辖权。

生成式AI著作权纠纷中,法院的判决思路和态度

面对生成式AI著作权纠纷,总体上,法院倾向于保护技术创新,防止过于频繁的诉讼成本妨碍生成式AI的发展。

比如,在原始故事媒体(Raw Story Media)公司诉OpenAI案件中,原告认为,OpenAI用于训练数据的很多来源于互联网上的数据。而这些互联网上的数据中就有来自原告的文章、新闻报道等。

原告指控,OpenAI在训练数据的过程中,把这些文章、新闻报道中的作者名字、文章标题、著作权信息等删掉,装进训练模型。最后,在生成的数据中没有作者名字、文章标题、著作权信息等,类似于传统著作权侵权中的洗稿、剽窃等行为。

根据以上事实,原告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损失,停止侵权。

法院的推理是,原告必须证明其受到的损害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原告只是指控被告在训练数据中把这些文章、新闻报道中的作者名字、文章标题、著作权信息等删掉,但没有拿出证据证明其遭受了具体的损失。

法院认为,如果某一指控没有建立在具体的损失之上,则原告是没有起诉资格的(standing)。

法官进一步论证,原告没有资格提起损害赔偿诉讼,更没有资格要求被告停止侵权。

笔者以为,法官在本案中的判决思路及其法律态度是,通过判决抑制可能对生成式AI发起的滥诉。即,原告拿不出证据证明有确切的损害,仅泛泛地指控被告的行为损害了自己的著作权。

如果法官不这样判,我们可以设想,会有更多的企业,尤其是个人,声称生成式AI公司未经许可使用了自己的作品,要求损害赔偿。这样的诉讼成本不仅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所无法承受的,也给司法造成太多的负担。

在其他类似的诉讼中,比如Richard Kadrey起诉Meta公司的案件中,法官也做出了对被告有利的判决。

生成式AI带来的技术创新如何与法律博弈?

生成式AI不仅对著作权等传统知识产权带来法律上的挑战,实际上,其影响超越了法律本身,也对传统的市场模式带来冲击。

比如,前述纽约时报诉OpenAI和微软侵犯著作权的案件中,原告不仅指控被告侵犯著作权,而且指出,被告不仅使用了纽约时报上受版权法保护的内容,而且,其侵权行为还导致大量的纽约时报读者流失。这些读者不再访问纽约时报的线上渠道,转而阅读OpenAI输出的内容。

也就是说,生成式AI的出现,对传统的媒体市场格局也带来深刻的影响。

即便法律解决了知识产权归属问题,生成式AI的创作行为也给市场交易及其利益分配带来新的挑战。这从本文前面案例中很多原告的指控可以看出来。

比如,即便生成式AI合理使用了其他公司或个人的数据,合理使用的结果是,数据的创造者和所有人原来享有的市场份额被蚕食,市场份额重新分配。

这就给传统媒体带来不公平,甚至遭遇生存危机:自己的数据被生成式人工智能利用(即便是合理利用)后,生成更受市场欢迎的数据(内容),自己的客户(读者)被分流走,失去了市场份额。

显然,生成式AI带来的法律冲击背后是市场交易模式的冲击。如果法律不能解决这种市场交易模式的冲击,合理分配生成式AI与其数据来源主体之间的市场利益分配,没有人会有动力创造第一手数据。

如果立法或者司法判决仅仅停留在法律“保护谁”这个传统思维上,而不是考虑生成式AI给市场格局带来的变动,保护创新的立法或司法判决最终可能破坏生成式AI发展所赖以存在的优质的“数据生态”。

设想,传统媒体中的调查记者要花费成本调查市场,分析市场,形成第一手信息,并从中获得回报。如果人工智能在此基础上加工,形成更便于消费者使用的信息。如果法律不能解决生成式人工智能和第一手信息所有者之间的市场分配问题,则谁会有激励调查市场、分析市场,形成第一手有价值的信息?没有第一手的有价值的信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优质数据来源何在?信息市场的正常生态如何维护?

笔者以为,在肯定生成式AI带来的社会效益(如信息普惠、创作民主化),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立法和司法还应该从“维护优质数据生态”这个更高的视野和更大的“社会收益(social benefit)”视角,思考法律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博弈。

限于篇幅,本文只提出宏观的思路,即法律应该鼓励传统媒体业态等原始数据所有者或创造者与生成式AI之间自由交易。通过自由交易寻找最优的资源配置安排,形成帕累托改进效应。即,原始数据的所有者或创造者和生成式AI之间通过合作,创造价值增量,让每个参与人的境遇都能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运营中变得更好。这样,更多的市场主体(个人)有激励创造更优质的数据,生成式AI受益于更优质的训练数据,产出更优质的产品,形成良性循环,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优质的数据生态。

(作者王佐发为西南科大法学院副教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11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研究人员提出版权授权方案,能将艺术家风格和IP版权授权给AIGC模型
生成式人工智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与此同时,由于这类大模型的训练需要非常巨大的训练数据,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到人类创作者的未授权数据
2024-06-24 09:13:00
谷歌掌门人畅谈AI:为何“动作慢了” 对人工智能有何担忧?
...博客发布了一份热情洋溢的公开信,并高呼伴随着谷歌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将推动下一个25年的非凡科技进步。(来源:谷歌Blog)从亮眼的一面来说,在过去25年里,谷歌已经拥有1
2023-09-12 11:33:00
...的数字素养,掌握好驾驭这项新技术的本领,从而把握住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应对好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回答问题、创作代码、翻唱歌曲……近期,被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技术被应用于许多新
2023-06-12 05:49:00
我国发布首部生成式AI翻译应用指南
...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发布了《翻译行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指南(2025)》。该指南秉承\"技术赋能、人文守正\"的理念,旨在引导翻译行业正确把握技术发展机遇,构建人机协
2025-05-04 12:29:00
扛起“国家使命”,抢占AI新赛道
高标准建设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扛起“国家使命”,抢占AI新赛道中国(南京)智谷。 栖宣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宁出门问问公司携内测探索大模型“序列猴子”及AIC
2023-07-24 08:14:00
本文转自:人民论坛【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数字化时代已经成为推动创新和效率的重要动力。这些进步不仅标志着技术能力的巨大飞跃,更预示着人类认知和交互方式的深刻变革。然而
2024-01-02 15:47:00
新闻传播业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及其风险应对
...用,探究“AI治理AI”新模式,坚持人本主义,是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治理的关键。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形塑社会互动模式。在信息传播、医疗、交通、教育等场景中,人工智能成为社会互动的
2024-06-13 10:23:00
深度融合带动创新 人工智能赋能行业转型升级
...报告》)显示,伴随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创新技术群体突破、行业应用融合发展等新特点,不仅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在持续改善人类福祉方面潜力巨大。博
2024-03-27 09:50:00
苹果ceo库克: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技术的未来
...领科技潮流的重要原因。在采访中,库克还谈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他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就像一股不断增长的“浪潮”,正在深刻改变着技术的未来。库克透露,苹果早在2017年
2024-12-12 04:39: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
厦企超15亿元收购算力产业链企业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李晓平)9月29日,华懋(厦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懋科技”)发布重组方案,将以15
2025-10-04 09:20:00
我爱你中国丨走过四季,中国石油人用行动诠释
编辑:林辉审核 :莫韶华
2025-10-04 20:16:00
河北中行创新金融工具助企化解汇率风险
帮助外贸企业有效应对汇率风险,是企业走出去、走得稳、走得远的关键。位于河北石家庄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先控捷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2025-10-04 09:37:00
大众点评“必吃榜”发布“十一”假期首日寻味数据,烟火小店流量涨超125%、订单涨超178%
“十一”假期,第一批“吃货”已跟着“必吃榜”深入大街小巷,“吃”出了一份“味蕾游”指南。10月2日,大众点评“必吃榜”发布“十一”假期首日寻味数据
2025-10-03 10:34:00
节假不停歇!织金摩天冲磷矿日均采矿量维持高位
井下胶带运输机轰鸣声不绝于耳,选矿厂浮选设备转动不停,调度中心大屏数据闪烁不断……这个国庆中秋假期,位于毕节市织金县大山深处的西南能矿集团贵州锦麟化工公司摩天冲磷矿项目日均采矿量仍保持高位运行
2025-10-03 22:01:00
农行烟台龙口市支行营业部开展专项宣传 筑牢企业金融安全墙
近日,农行烟台龙口市支行营业部以“金融教育宣传周”为契机,组织业务骨干深入企业,开展“普惠金融与风险防范”专项宣传。活动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及新市民群体金融需求
2025-10-04 02:03:00
贵阳燕楼镇保障房项目建设不停歇|大抓项目看进度
10月3日,贵阳市花溪区燕楼镇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火热。室内区域内,施工队正严守成品精装标准开展墙面处理、管线布设等装修收尾工作
2025-10-04 02:10:00
速度刷新!又一省重点项目全面封顶
10月1日,随着最后一立方混凝土浇筑完成,由中建八局一公司承建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东院区综合楼建设项目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2025-10-03 17:54:00
油田一案例入选“十四五”石油和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
近日,胜利油田“数据治理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成功入选石油和化工行业“十四五”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这标志着油田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成为行业标杆
2025-10-02 10:26:00
金汇泉城 共绘未来|天津银行这场对接会让普惠金融更“有温度”
9月23日,一场以“金汇市中·融聚未来”为主题的政银企对接会在济南市市中区火热召开。天津银行济南分行携手市中区政府,联合市中区金融运行监测中心
2025-10-02 16:43:00
黎平县“企业之家”为12家企业协调资金约8000万元
9月25日,黔东南州黎平县委常委、副县长张泽猛在“企业之家”主持召开企业融资需求协调推进会议,聚焦企业融资瓶颈问题,凝聚多方力量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2025-10-03 02:14:00
北大教授亲自为您支招,家庭保险配置“三步法”助您快上手
买保险,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就图个心安,不仅要买好,还需买对。可以说,这本白皮书给出了新选择,家庭保险配置“三步法”给出了最佳路径
2025-10-02 16:09:00
在青岛楼市,海景房才是真改善……
摘要:买到的不只是房子,是一片海,更是青岛的历史与未来!从崂山前海住区到市南滨海区,青岛的一线海景房已经越来越少……如今
2025-10-01 10:17:00
有色行业迎来政策利好
有色金属行业迎来指导高质量发展的重磅文件。9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2025-10-01 10:58:00
招商银行科创贷,为科技企业腾飞插上金融羽翼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尚青龙招商银行面向科创企业客群焕新推出“科创贷”专属产品第三版,以金融产品创新助推科技企业健康发展
2025-10-01 11: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