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三大督抚为什么会输给大老粗李卫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1 21:4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雍正最信任器重的封疆大吏中,有三个人最为显眼,他们分别是刑部尚书、直隶总督、太子少傅李卫,云贵总督(乾隆朝任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太子太傅)鄂尔泰,兵部尚书衔河南山东总督兼北河总督(不是河北总督,清朝没有河北省,河北归直隶)、太子太保田文镜。仅仅从加官称号上来看,似乎李卫最小,因为少傅比太傅和太保要低半格: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但是身为三公之一的田文镜和鄂尔泰都曾经智斗李卫,但是却毫无例外地输了,而且输得都挺惨,富贵一生生荣死哀的,也就是李卫这个江湖习气深重的封疆大吏了。

三大督抚为什么会输给大老粗李卫

关于雍正如何器重李卫,李卫是不是叫花子出身,本文都不讨论,咱们今天要聊的话题只有一个:同样是花钱买来的官,田文镜跟李卫斗智为啥输了?田文镜输了情有可原,可以系红带子的西林觉罗鄂尔泰(清太宗皇太极规定觉罗皆束红带),二十岁就高中举人,怎么也斗不过李卫,还差点搭上亲弟弟的性命?其实这答案很简单:鄂尔泰和田文镜都输给了大老粗李卫,是因为李卫没参加过科举考试不等于没有文化,大老粗其实就是忽悠人的假面具,李卫那种带江湖气的精明,可以完虐鄂尔泰和田文镜。

在《清史稿》里,鄂尔泰家族和张廷玉家族合为一传,李卫、田文镜、宪德、诺岷、陈时夏、王士俊合为一传,那是因为鄂尔泰后来受到了亲满排汉的败家子乾隆的赏识,提拔鄂尔泰来制衡张廷玉,搞笑的是被制衡的张廷玉字衡臣,衡臣被平衡,心中苦闷可想而知。

鄂尔泰因为身世显贵再加上学问很好,是一直不把李卫这个捐班出身的“大老粗”放在眼里的。按照古代规矩,花钱买来的官叫“捐班出身”,通过正规考试取得举人进士身份后当官的,叫“科班出身”。只是后来科班捐班也分不清了,因为很多官员可以一边当官一边花钱买一个“科班出身”,拿着朝廷俸禄去读书,而且这样买来的科班身份,是被官方认可的。大家不要误会,我说是前清。

鄂尔泰的科班身份不是买来的,因为即使是在清朝,买来的官也是被人瞧不起的,不像有的朝代,不花钱就当不了官——最富裕的朝代好像是宋朝,买个保正花的钱,在清朝能买个知府道台。

闲话少叙,还是来说鄂尔泰和田文镜跟李卫是如何智斗又是怎么惨败的。话说雍正五年,李卫刚当上江浙总督兼管巡抚事,就迎来了钦差大臣、云贵总督、加兵部尚书衔督查三省事的鄂尔泰,鄂尔泰“路过”江南肩负着一项特殊使命——查账。其实直到雍正驾崩,各省积欠的亏空也没有完全清理完毕,李卫手下的道台知府知县们也不是完全干净。李卫本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原则,只要不犯大错还能干活,李卫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前任留下的亏空,哪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填补上的?康熙当了都是年皇帝养了一大群蛀虫,雍正才掌权四五年,凡事不能太着急。

三大督抚为什么会输给大老粗李卫

但是李卫可以不着急,雍正却不能不着急:打仗、赈灾、养廉,处处花钱,而康熙留下来的国库,老鼠进去也得哭着跑出来。于是雍正派出钦差到各省去查账,连亲信督抚李卫也在审查行列之内。明知道鄂尔泰来者不善,李卫却一点也不着急,反而积极配合调查,为鄂尔泰“分忧”:把治下府县一分为二,两个人分头行动“彻查”,结果查出来的都是廉政典型,一个亏空的都没有,鄂尔泰灰溜溜地打道回府了。至于李卫用什么办法掩盖了亏空,读者诸君心知肚明,这是官场常规伎俩,鄂尔泰心里明知道李卫捣鬼,但却有苦说不出。江浙官员和百姓却对李卫感恩戴德:“上督责各直省清釐仓库亏空、钱粮逋欠,卫召属吏喻意,簿书、期会、吏事皆中程,民间亦无扰。”

鄂尔泰想搞掉李卫没有成功,缓过手来的李卫掉过头来反击,而且一击必中:他找上了鄂尔泰的弟弟、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庶吉士出身的鄂尔奇。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严格地说李卫不是什么君子,所以他报仇的时间是雍正十一年。那时候鄂尔奇已经当上了户部尚书兼步军统领,但是鄂尔奇可没有鄂尔泰的清廉严苛,结果被直隶总督李卫抓住了把柄:“论劾坏法营私、紊制扰民诸状,鞫实,当治罪,上推鄂尔泰恩,宥之。十三年,卒。”这样看来,鄂尔奇实际是被李卫扳倒憋屈死的,而且死在了乾隆接班之前,连个翻身的机会都没有。要是熬到喜欢贪官的乾隆时代,鄂尔奇“起复委用”也未可知。

李卫扳倒了鄂尔奇,弄得鄂尔泰好长时间抬不起头来。而同样捐班出身的田文镜,居然也瞧不起李卫——田文镜是参加了科举考试没考上,李卫则是一次考试都没参加,仗着家里有钱直接买了个从五品的兵部员外郎(副司长)。“有文化”而且有点怀才不遇郁闷的田文镜看着“没文化”的李卫也当上了封疆大吏,就想搞他一把,就对李卫实行了“经济封锁”:河南总督田文镜严禁省内粮食物资运往李卫当总督的江浙出售(清朝人口激增,粮食紧张)。李卫明知田文镜跟自己叫板,却反其道而行之:河南的东西不肯卖给咱们,那咱们就把东西卖到河南去!

如果按照现在的计算方法,就是江浙对河南的经济往来出现了巨大顺差,李卫不但没有挨饿,反而赚得盆满钵满——这就是田文镜脑袋进水了:你地瘠民贫的河南跟鱼米之乡拼经济,不输才怪呢。而李卫的反击方式也很奇妙:你断我粮道,我挖你墙角。李卫这一招挺狠,因为他做的是跟田文镜抢人才。

三大督抚为什么会输给大老粗李卫

不知道为什么,读过书的田文镜跟读书人似乎有刻骨仇恨,科班出身的官吏在田文镜手下简直就是风箱里的老鼠,每天挨打受骂,还闹出了“罢考”事件。而李卫这个没读过书的“大老粗”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断提高读书人待遇,还拐弯抹角劝说雍正取消了江南科考禁令:“疏言两浙士子感恩悔过,士风丕变,乃命照旧乡会试。”李卫挖走了田文镜的人才,所以江浙一带越发展越红火,李卫也升任直隶总督,田文镜却在窝在河南动弹不得。

李卫在江浙“吃大户”,从富商大贾收税补贴读书人和普通百姓,对从逃难来的老百姓也是极力赈济,所以好骂人的李卫在文人和百姓中口碑甚好,田文镜则被取了个“田阎王”的绰号。其实田文镜被骂做“田阎王”一点都不冤,因为他为了迎合雍正,不惜让治下百姓受苦受难,惊人的一幕被记载在史料中,但是却不能翻译,因为翻译出来就太眼熟了:“山东水灾,河南亦被水,上(雍正)命蠲免钱粮。文镜(时任山东河南总督)奏今年河南被水州县,收成虽不等,实未成灾,士民踊跃输将,特恩蠲免钱粮,请仍照额完兑。”每看到这一段,笔者都忍不住恨恨地骂一声,至于骂什么,还是别说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1 2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太多知识,人才自己认识的也不多,而且也是一个正宗的大老粗。但是这个人虽然是一个大老粗,做起事情来很利索,对于很多非常错乱而且复杂的案件,李卫总是能够非常迅速的就能理清头绪,他
2024-06-22 06:18:00
李卫被雍正重用的原因原来是这三个
...卫在政绩上十分突出。李卫虽然识字不多,是一个正宗的大老粗,但是此人粗中有细,对于错综复杂的案件,李卫能够迅速的理清头绪,并且经过他一口述,条理通畅,让文人也敬佩不已。李卫在任
2023-02-03 20:23:00
雍正去世之后,乾隆是如何对付雍正心腹李卫的?
...是重用学识渊博的鄂尔泰这些人了。李卫一个没有文化的大老粗,只能靠边站了,新皇帝瞧不起没文化人,不愿跟他多接触。以前,李卫经常参鄂尔泰、张廷玉,现在风水轮流转,鄂尔泰整他的时候
2023-04-30 21:32:00
李卫:从流浪乞丐到雍正皇帝的得力宠臣
...疆之任。数月以后,雍正皇帝再次公开赞许李卫:时天下督抚,朕于心关切者,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三人耳。也就是说,历史上的李卫虽然并非出自雍正皇帝潜邸,只是一个“捐官”出身,以从五
2023-12-01 14:41:00
铁腕能臣田文镜,雍正3次为他护短,乾隆却全盘否定
...,雍正在位时,鄂尔泰、田文镜、李卫被称为“三大模范督抚”,都是为先帝立过大功的人。第二,虽然三人都是模范督抚,但在乾隆心中,田文镜不如李卫,李卫不如鄂尔泰。也就是说,田文镜是
2023-01-05 16:57:00
雍正皇帝的心腹大臣李卫,在乾隆时期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方面,他嫉妒李卫。据《清史稿·李卫传》记载:李卫于督抚中并非公正纯臣,在浙江无功德于民,闻其仰借皇考恩眷,颇多任性骄纵之处。设使此时尚在,犹当究治其愆!乾隆明则褒奖李卫的能力
2024-06-23 20:26:00
...伯。跟张廷玉鄂尔泰封侯拜相不同,李卫和田文镜在地方督抚的任上遇到了天花板,终生不为大学士也不得入军机,其中的主要原因,雍正的评语可谓一针见血,而乾隆却有点事后诸葛亮的意思:他
2024-05-31 19:49:00
和珅和李卫到底谁的官职更大
...,才让他发挥了自己的重大价值!而李卫的总督却比许多督抚都干得有声有色,雍正的形势奇异,也自有其背后的好处。雍正品评督抚优劣,往往以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三人为标准。而李卫在当朝
2023-04-24 12:17:00
雍正帝改革期间任用了三位人物备受重用,还得以善终
...隆三年(1738年),李卫病死,终年五十一岁。三、模范督抚田文镜出身汉军正蓝旗,早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就被任命为长乐县县丞,之后历任知县、知州等职,拥有二十多年的地方
2023-08-26 16: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每年的9月18日,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9-18 12:03:00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