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何七香
随着低碳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碳普惠”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和民众生活。“碳普惠”这一概念是指对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并采用碳积分、碳币兑换等激励方式,使公众获得绿色效益,从而推动个人绿色行动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
不少企业正依托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社区、普惠公益等场景,在社会各领域推广碳普惠实践。
此外,多家银行也依托金融产品开发碳账户体系,推出“低碳家园”“C邮记”“G+低碳达人”等个人碳账户平台,记录用户步行、公交、地铁、绿色寄递等低碳行为。个人碳普惠平台可自动核算减碳量,鼓励积累个人碳积分,为客户提供相应的信贷优惠、消费折扣、支付满减、低碳商城权益兑换等服务。
碳普惠对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我国碳普惠机制还处在发展初期,仍存在制度法规不健全、平台不统一、受众范围小、碳账户未真正打通、市场化机制尚未形成等不足。下一步应推动各方形成合力,促进我国碳普惠机制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建立完善全国性碳普惠制度,推动构建统一的碳普惠平台。研究出台个人减排核算标准、碳普惠监管规制、交易规则等制度安排,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普惠平台,为公众提供个人碳账户的建立、减排量的核算、签发、兑换、交易、变更等服务。在确保个人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全国统一碳普惠平台的建设和互联互通,为我国碳普惠机制的长效发展提供制度和基础设施保障。
二是丰富碳普惠激励手段,扩展个人减排场景。借鉴在交通、商超等领域取得的碳普惠实践经验,深入探索碳普惠方法学,围绕绿色消费、低碳出行、循环经济等领域,挖掘更多适用于我国碳普惠实践的领域、场景和激励方式。
三是加强政企银合作,鼓励第三方机构参与平台联通。可通过政企银合作,推动碳账户互联互通,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让广大公众通过低碳行动,获得更多可及的绿色福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4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