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115个四季变幻,这位德国人的深情仍在中国流传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3-12-15 02:4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每日电讯走进北京联合大学的图书馆,穿过一排排藏书,一个为纪念国际友人约翰·拉贝所修建的交流中心映入眼帘。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自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们,不久前就在这里聆听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

“1937年侵华日军在南京发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时,约翰·拉贝与一批国际友人,设立了国际安全区,保护了25万中国人。因此,他被中国人民亲切地称为‘南京好人’。”作为约翰·拉贝北京交流中心的副主任,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瑜讲起了拉贝先生的故事。“因为在南京的事迹,拉贝先生被人熟知,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实他与北京也有着不解之缘。”

约翰·拉贝与中国的缘分,从1908年跨入北京城的那一刻便已开启。

“他在中国30年,其中有17年时间都住在北京。”李瑜说,在他留给世人的《拉贝日记》中,与北京相关的部分足足有5卷。同时,他还拍摄了大量照片,收集了绘制版的北京民俗地图和不少古建筑旧照。这些文字和图片,对于研究近代北京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

品美食、寻中医,在与中国民众的交流和接触中,他对这片心中“神圣的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了初步认识。一战结束后,他于1919年被遣返回国。当他1921年重返中国时,惊奇地发现自己的房屋被他的中国朋友们打扫得一尘不染,财物一直被妥善保管,这让他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善良。

长居北京的17年,也见证了约翰·拉贝人生中的几个重要节点——与妻子在北京举行婚礼、女儿和儿子先后在北京出生。一座城与一个家庭的情感羁绊,让他对这个古老国家和善良人民的情感不断加深,也促使他在中国人民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迫害时,毅然挺身而出。

沉浸在老师的讲解中,同学们越来越了解这位国际友人不为人知的一面。“在北京生活的经历,让约翰·拉贝勇于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拾起人道主义火把。”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焦远喆凝望着约翰·拉贝的雕像说,“真正聆听和感悟他的故事,可以成为我学习和理解什么是国际主义的一把钥匙。”

斯人已去,但拉贝家族与中国人民的友谊却从未间断。他的故事在中国不断流传,同时他的后辈子孙也与中国持续互动,延续着这段跨越近百年的友谊。

2020年3月,新冠疫情席卷德国,身在海德堡的约翰·拉贝嫡孙托马斯·拉贝教授,正为他工作的医院里医疗物资严重短缺而苦恼,后来他决定向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以及中国朋友们求助。

最终,来自中国的3万只口罩、200套防护服和数百瓶药品被送至德国,托马斯·拉贝远隔万里,切身体会到了祖父曾感受到的中国人的友善和温暖。

近年来,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客座教授的托马斯·拉贝,将自己在妇科内分泌与生殖医学领域从业40多年的丰富经验和科研成果带到中国,推动中德两国医学发展。

托马斯·拉贝2018年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这是为表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中国国家最高荣誉奖项。今年他还入选首届为表彰奖励全球范围内致力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外籍人士或机构而设立的兰花奖30名入围名单。

今年9月,“从北京起步——约翰·拉贝与中国人民的友谊——纪念约翰·拉贝来京115周年活动”在北京联合大学举行,托马斯·拉贝也来到北京,回顾祖父在北京的生活经历,继续传递约翰·拉贝秉持的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作为这次活动的学生志愿者,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安靖接待了托马斯·拉贝教授。“他当时戴着一副老花镜,微笑着对我们说‘人道主义精神是永恒的,它超越国界,将每个人的心紧密相连’。”安靖回忆,这份中德人民之间的特殊情谊弥足珍贵,历久弥新。

如今,参观约翰·拉贝北京交流中心已成为北京联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点环节。在李瑜看来,约翰·拉贝的“博爱、责任和勇气”,已深深地印在中德两国人民的共同文化记忆中。

“未来,我们不仅欢迎大家来校观展,还努力与校外单位合作组织更多展览、巡展,让更多学生和市民了解约翰·拉贝的故事,让大爱深入人心。”李瑜说。(记者乌梦达 邰思聪 赵旭)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5 0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传承发扬拉贝人道主义精神 一位德国“新南京人”的安全区徒步之旅
...,串起86年前不能忘却的历史,对于这位来宁刚满一年的德国人来说是一次特殊的经历,背后更藏着一家德国企业19年在宁“传承”的印记。 2021年5月,博西家电中国新总部大楼在南京
2023-11-26 08:58:00
共读《拉贝日记》,和平之音在这里回响
...不寻常的岁月,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约翰·拉贝出生于德国汉堡,曾作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代表在北京、天津、南京等地经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身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拉贝先
2023-09-17 17:48:00
徒步8.7公里 重走87年前大爱之路
...空洞,最多的时候这里容纳了600多人。“拉贝先生是一位德国人,他救了很多中国人……”队伍中,来自江苏省红十字会的周贵阳正在给9岁的儿子介绍这段历史。他告诉记者:“生活在南京这
2024-11-17 10:17:00
...侵占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枪林弹雨中,德国人约翰·拉贝保护了数十万中国百姓。百年过去,约翰·拉贝家族的后人,仍在续写着他们的“中国情缘”。【同期】约翰·拉贝之孙
2023-12-12 20:28:00
讲述南京大屠杀见证者拉贝中国经历的新书在京出版
...贝家族与中国绵延至今的友谊。该书的作者是拉贝嫡孙、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托马斯·拉贝。他在视频致辞中简要回顾了其祖父在中国的经历,以及他本人与中国医学界的合
2024-01-20 10:20:00
...访柏林孔子学院并同中外师生亲切交流。秦刚表示,作为德国的第一所孔子学院,柏林孔子学院成立17年来不仅传播了中国语言文化,也传播了友谊的种子。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跨越文化差异,增
2023-05-10 04:39:00
记录南京大屠杀铁证追寻历程 《寻找马吉影片》出版
...追回。一部影片,让南京大屠杀真相浮出水面1990年12月,德国公布了一份前德国驻华大使馆南京办事处政务秘书罗森的报告。罗森写道:“日本人在南京的恐怖统治已达无以复加的程度。在
2023-12-14 00:44:00
...谢那些让历史真实铁证如山的奋斗者们。在那至暗时刻,德国人约翰·拉贝奋力保护中国人,并写下《拉贝日记》,向国际社会揭露真相。他在日记中写道:“如果你夜里曾坐在一个避难所里,在日
2023-12-13 11:15:00
原来这就是为国争光的美貌,见识了!
...人白求恩,抗战期间在中国救死扶伤655天直至生命结束;德国人约翰·拉贝,在南京大屠杀中冒死救下25万中国人疫情刚爆发那会儿,约翰·拉贝的孙子曾因当地药品和防护物资短缺向我们求
2023-12-18 10:48: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