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昨天,参与活动的在宁高校学生在拉贝旧居的拉贝雕像前献花,向这位德国友人表达敬意。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
南报网讯(记者杜莹)11月16日清晨,空气中透着丝丝凉意。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里层林尽染,飞檐斗拱、廊腰缦回间,依稀可见昔日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古典优雅。上午9时许,随着第八届“感恩·南京安全区”国际和平徒步启动仪式的举行,200余名中外人士在此共同开启一场8.7公里的徒步之旅,用脚步丈量87年前的这段大爱之路,感恩南京大屠杀期间国际友人对平民的救助和庇护。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民生的女儿、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刘榴走在第一方阵,来到魏特琳女士的雕像前鞠躬并献花。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在这里,明妮·魏特琳保护了上万名中国妇女和儿童免受日军摧残,被视为妇女和儿童的保护神。“当年,我的父亲刘民生就是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难民收容所里避难的,父亲一直怀念、感恩包括魏特琳在内的国际友人。”刘榴说,“父亲参加过第二届国际和平徒步活动,现在他年龄大了,我会接力讲述他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
随后,徒步方阵来到位于小粉桥1号的拉贝旧居,这里曾是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拉贝的住所。南京大屠杀期间正是深冬,拉贝先生在这里搭棚子、铺稻草,尽量让难民睡得暖和,还在院子里挖了简易但坚固的防空洞,最多的时候这里容纳了600多人。
“拉贝先生是一位德国人,他救了很多中国人……”队伍中,来自江苏省红十字会的周贵阳正在给9岁的儿子介绍这段历史。他告诉记者:“生活在南京这座城市,更要牢记民族的苦难与惨痛的历史,带着孩子来参加这次活动,也是希望他深入了解这段历史,在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的同时,还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只有实力强大,才能捍卫和平。”
西门子公司和博西家电公司职工也参加了徒步,大家在拉贝雕像前驻足,依次献花,向这位德国友人表达敬意。据悉,博西家电公司员工已连续6年参加徒步,传承拉贝等国际友人的人道主义精神与和平理念,以实际行动让更多人铭记拉贝先生的事迹和贡献,思考社会责任的现实意义。
离开拉贝旧居后,徒步者来到鼓楼医院、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部旧址等地,沿途有志愿者进行讲解,还有原创情景双人舞《守护》、小提琴手演奏《南京难民合唱曲》,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87年前那段历史的理解。
中午11时30分左右,大家回到终点南师大随园校区,并在明信片上写下对和平的祈愿,投入“时光信箱”,把和平寄语传向世界各地。“通过徒步读城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年划定南京安全区的范围,循着国际友人的足迹体会人道主义精神,感知他们身上闪烁的人性光辉,并再次理解南京这座有温度的城市。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生和煦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7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