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信息存到DNA 细菌变身移动硬盘?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2-20 00:0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

信息存到DNA 细菌变身移动硬盘?

北大团队:使用的是非致病细菌 存储数据效率是传统硬盘的1000万倍

近日,北京大学定量生物中心钱珑/欧阳颀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尖端科学》上发布的一篇论文引发了网友热议,论文中称研究人员将一篇容量约5KB文章存储到了细菌的DNA中,从而将细菌变成了“移动硬盘”。

为何选择细菌作为信息的载体?是否会存在生物安全风险?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到该论文的其中一位通讯作者钱珑,她表示,DNA数据储存技术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此次是国内首次利用细菌来承载储存数据的DNA。研究人员此次使用的是一种不会导致疾病的细菌,再加上其他的技术手段,可以确保实验对人类的安全性。

如何变身“移动硬盘”?

将字符串记录在DNA碱基对上

北京大学官方网站显示,上述论文的两名通讯作者中,欧阳颀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讲座教授、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副主任。另一名通讯作者钱珑为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助理研究员。

钱珑介绍说,DNA是生物体正常运作必不可少的一类物质,存在于各种生命体的细胞之中。如果不作改造,DNA携带的是生命延续和生物运作必需的遗传信息。从结构上讲,DNA像条链子一样,是由碱基对组成的序列,每一个位置上都有四种可能性,像“结绳记事”那样由前到后记录了遗传信息。DNA这条链子越长,承载的信息就越多。

在计算机领域,无论汉字、英文还是数字符号,抑或是一张图像、一支音乐或一部电影,它在计算机中保存时,都可以按照全球通用的编译规则转化为“1”和“0”两种数字的字符串。这个转化的过程称为“编码”。硬盘里储存着大量这样由“1”和“0”组成的字符串。在打开图片或文档时,计算机要执行读取数据的过程,“1”和“0”的字符串又要经过“解码”,呈现为感官接触的图片、文字或音乐等。而DNA数字存储,就是把原本记录在计算机硬盘上的“1”和“0”的字符串,改为记录在DNA的碱基对上,不同的碱基对应不同的字符串。

这样,我们人类可读的信息就转化成DNA的序列。在需要读取数据时,就从试管中提取出DNA分子,对DNA的序列进行读取,“解码”为平时使用的数据。

信息如何读取?

所用仪器比手机还小

钱珑表示,在DNA数据存储方面,科研人员已经努力了10年左右。在过去十年,主流的DNA数据存储方式是“DNA池”:把DNA分子做成溶液保存在试管里,这就可以称为一个DNA池。一个DNA分子能承载200比特左右的信息,而一支小小的试管里,能保存大量的DNA分子。估计下来,一毫升的DNA溶液里可以保存的数据相当于2000多个2TB移动硬盘的内容。但这种“DNA池”的存储方式也有弊端。读取这些DNA时需要专用的仪器,普通家庭一定不会购置。所以,“DNA池”中信息的读取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不能像手机里的数据那样即写即读。因此,这种“DNA池”模式适用于比较大的数据库或数据中心,但无法满足少量、频繁、日常的数据存储。

“我们现在是把数据保存在细菌的DNA里,然后对细菌进行培养。”钱珑介绍,细菌是一个生命系统,细胞中的各类结构相互协调,能够维持DNA结构的稳定存在,一个DNA链就能变得更长,能存储更多信息。所以,一个DNA分子上就能承载更多的信息,比如这次就是把大约5KB的信息储存在了细菌的DNA里。

传统的模式在信息读写方面都需要比较大的专业仪器,这是因为它们的数据是由大量短链片段组成的,相比之下细菌的DNA链条更长,就可以用更小巧的测序仪进行解读,其大小比手机还小,需要的时候取出一点细菌液,经过简单处理就可以读取出数据。

“细菌作为一种生物,还可以通过自我复制进行增殖,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细菌自身的繁殖能力,让承载着信息的DNA随着细菌的增殖而复制。细菌自己不断复制的同时,我们的信息就能不断保留下去。”钱珑说。

是否存在安全风险?

使用的是非致病细菌

有网友担心,在编辑细菌的DNA用来保存信息的时候,是否会产生对人有伤害的“超级细菌”?对此,钱珑表示,生物安全是全社会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们在编码的时候会使用算法,并且和全世界的基因库进行对比,保证这一段信息之中不会出现与生物本身的编码基因相同的片段。这就意味着,我们用于编码信息的DNA不太可能表达出任何生物体本身的性状。也就是说,我们导入的信息对于细菌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意义只是能承载人类才能读取的信息。可以说,我们编辑的信息几乎不会干扰细菌本身的生理特性和生物功能。这是我们最基本的要求。”

钱珑说,“未来在技术上我们还可以在细菌的DNA里添加一些基因,确保细菌离开特定环境的时候就会自行死亡。类似这样学界公认的生物安全操作手段,可以被应用到这个系统里。我们使用的细菌是一种在极端环境的盐湖里找到的微生物,并不是能够导致疾病的细菌。这种细菌在人类生活的环境下生长比较缓慢,这使得它的营养会很快被别的细菌夺走,难以继续生存。总之,这个实验是非常安全的。”

DNA存储数据有何优势?

存储效率是传统硬盘的1000万倍

钱珑表示,DNA的存储密度特别高。以硬盘存储为例,它的精度是纳米级别,但几纳米的尺度上只能记录一个“1”或一个“0”。此外,传统的硬盘、光盘等存储设备不是百分百的结构都用来存储数据,它还要散热结构等来挤占空间;与之相比,DNA存储的密度在理论上可以是传统的硬盘存储效率的1000万倍。

DNA的保存时间比较长。例如一些化石中提取出的DNA,虽然已经成为碎片,但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仍然能够提供大量的信息。它的寿命远远超过现在的存储介质,有的硬盘放置十几年,可能就无法读取数据了,它的硬件是会随着时间损耗的。相比之下,DNA的保存时间是非常长的。

DNA的存储和读取不需要什么能量。虽然合成DNA和为DNA测序的过程需要特定装置耗电,但如果只是长期保存,可以直接在常温环境下保存,连冰箱冷藏都不需要。所以它的保存几乎是没有能耗的。现在的数据库、数据中心都要用硬盘存储数据,这些硬盘是需要通电保持的;而且它平时也会放热,需要降温装置,降温也需要很大的能耗。

此外,DNA的体积低。DNA是一个纳米级的分子,比如大医院的病例数据,如果专门建造一个数据库进行储存,它的资金消耗可能是千万元到亿元级别,需要一个大型空间和专业设施来承载硬盘及其他存储设施。但一屋子的硬盘存储的数据,用DNA来储存可能就是手里的一捧试管。“这个对比就是很明显的。基于这种考虑,科学家开始思考用DNA作为存储数据的工具。”钱珑介绍。

对话

北青报:为什么要用DNA这种生命体内的遗传物质来存储数据?

钱珑:我们正身处一个大数据时代,也许普通人会觉得自己手中的数据没有多少,但在整个社会中,数据的积累已经到了很大的程度。一个U盘可以承载几个GB的文件。日常使用的存储介质中容量最大的可能就是硬盘,有的硬盘存储容量能达到1个TB,相当于1024个GB。

但社会上采集的各类数据要大得多,比如,一个天文台每天产生的数据是以PB为单位的,一个PB的文件量就能装满1024个容量为1TB的移动硬盘了。这样日复一日积累下去,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天文数字”。许多数据现在虽然采集了,但长年用不上,只是需要存档,不能删除。现在我们的解决方法是将这些数据存放在数据中心,但数据中心需要耗电维护,降低数据丢失的风险。这种情况下一年消耗的电量是极大的。

另外,现在我们的硬盘使用的材料主要由硅元素构成。但是,地球上每年能开采的硅资源是有限的,无法承担未来海量数据的存储。所以,我们要为未来寻找资源再生的、密度高的、存放时间长的新型材料。

北青报:储存在细菌DNA里的5KB信息包含了什么内容?

钱珑:我们导入的数据是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沃森在1953年发表的DNA双螺旋结构论文,这篇论文首次揭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在这一研究领域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论文转成数据以后有5KB大小。将这篇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保存在细菌里的想法是我们团队的欧阳颀教授提出的。

北青报:这项技术多久能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钱珑:应该说,现在我们存储和读取DNA中的数据所需要的成本还比较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成本很可能会逐渐降下来。

未来,如果DNA成为重要的数据介质,DNA池存储和细菌基因组存储两种方式各有不同的特性,两者可以互补。它们之间就像大数据中心和普通人手中的U盘,用途不同、形式也不同。未来一段时间,像细菌基因组存储这样的便携式、功能性存储系统或许会是重点发展的方向。当然,这样一个技术路线的打通需要每个节点的进步,也就意味着需要全球各个学科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

本组文/本报记者 屈畅 实习生 侯翔宇

统筹/蒋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0 06: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评测移速磁吸移动固态硬盘:多规格容量可选,4K HDR ProRes随身拍
...种”。今天,充电头网带来的是MOVESPEED移速磁吸移动固态硬盘,它除了拥有USB 3.2 Gen2x2 高速率传输规格和精致小巧的金属机身外
2024-04-16 09:40:00
致态灵·先锋版移动固态硬盘评测:2000MB/s成就达成 办公效率提升Max!
...效率。致态专为商务人群推出了致态灵·先锋版移动固态硬盘,其读写速率飙升至令人瞩目的2000MB/s,助力追求效率与品质的商务人士高效办公,快人一步。下面我们就带来这款移动固态
2024-09-23 23:27:00
中科存储上架usb-c3.2gen2移动硬盘,提供两种配色
...消息,中科存储近日在京东上架一款“小灰块”USB-C3.2Gen2移动硬盘,提供中国红、活力黄两种配色,可选256GB-1TB容量
2024-05-11 20:42:00
移动硬盘无法读取?这几件事一定不要做
移动硬盘是一种外接的储存空间,多数用户在电脑空间不够的情况下,会外接一个移动硬盘来帮助储存数据,但在使用的过程中,突然发现移动硬盘无法读取,这也是非常闹心的。移动硬盘无法读取的原
2023-02-02 09:32:00
朗科ZX20 1TB移动固态硬盘评测
...整体表现和CrystalDiskMark的真实性能测试结果接近。 对于移动硬盘来说,实际的文件拷贝速度测试才意义重大
2024-01-16 13:34:00
...,即通过技术手段让显示容量远大于实际容量的“扩容”移动硬盘,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扰乱了市场秩序。广东省消委会就此发布了消费提示。消费者侯女士花费799元从电商平台上
2025-01-08 15:24:00
三星t9移动硬盘星际灰版上架,2TB 款:1559 元
3月25日消息,据三星官方微博,三星宣布将在明天上架T9移动硬盘星际灰版,系列硬盘主打“读写速度2000MB/s”,IT之家整理价格信息如下
2024-03-26 10:48:00
AI赋能移动存储,佰维PD2000高速移动固态硬盘评测
...用金属材质不仅能起到对内部元件散热器的导热作用,对移动硬盘的保护作用更是全方位的。 除此之外,佰维PD2000移动固态硬盘还配备了智能散热算法,高速传输时外壳依旧能保持在4
2024-04-10 17:05:00
...电商平台推送,以99元的价格在某店铺购买了一个128TB的移动硬盘,价格十分“美丽”,张先生十分满意,开心地等待收货。然而,张先生收到硬盘后却发现该硬盘存在严重容量虚高的问题
2025-01-09 20:41: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悠湖湾商业综合体项目基本完工
近日,江宁区上秦淮未来科技城悠湖湾商业综合体基本完工。项目总建面约17.33万平方米,含6层裙楼与14层塔楼,裙楼将打造一站式体验空间,涵盖运动、餐饮等业态,提供多主题消费体验。
2025-08-27 07:36:00
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赛道,更是筑牢实体经济根基的关键支撑。近年来,泰安市市场监管局将标准化作为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2025-08-26 10:07:00
近日,山东移动淄博分公司济东数据中心再传喜讯——在第三届“华彩杯”算力大赛中区决赛中,该中心凭借卓越的绿色节能表现荣获三等奖
2025-08-26 10:25:00
本报讯 (记者 王薛淄)记者从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获悉,2025年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行业年会暨精品博览会(以下简称“2025CAME”)将于9月25日至27日在江苏南京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2025-08-26 10:55:00
鲁迅故里景区投诉人社交账号已无法查看
8月25日,绍兴鲁迅纪念馆公众号发文,关于“鲁迅故里景墙画面误导青少年”一事回应。近日,有位孙姓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帖称“鲁迅故里景墙使用鲁迅吸烟画面
2025-08-26 10:59:00
北京机器人为何更聪明自主?
北京机器人在赛跑、足球等比赛中从跑步、踢球、跳高、跳远到场景应用,从遥控到全自主,在8月14日至17日举行的2025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
2025-08-26 11:12:00
AIGC短片《你的样子》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复原”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左权、彭雪枫、张自忠等十余位抗日英烈拍摄历史照片时的鲜活模样。(技术支持:南京超级头脑信息技术责任有限公
2025-08-26 11:17:00
天籁之音,穿越时光回响,缅怀那段不朽历史。逝去的英雄与故人,面容虽模糊于岁月,但精神永存。AI技术奇迹再现,让一张张珍贵的照片重焕光彩
2025-08-26 11:19:00
北京礼品展文创区成爆款集合地
本报记者 赵 曦 □ 唐 瑞在刚刚落幕的第52届中国北京国际礼品、赠品及家庭用品展览会上,文创与玩具展区格外热闹。琳琅满目的展品中
2025-08-26 11:26:00
眼下,新的入托季、入学季正在开启,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秋季学期起,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将被免除。具体来说
2025-08-26 11:26:00
一张小小的碳标签,正在成为撬动轻工业绿色转型的关键支点,从源头到终端系统重塑着“中国制造”的低碳竞争力。8月6日,在本报刊登《轻工行业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战略》一文中
2025-08-26 11:27:00
贵州磷化磷镁材料在全国镁质材料发展大会受关注
日前,中国菱镁行业协会镁质材料发展大会在山东济南举办。贵州磷化集团磷美公司携磷镁产品受邀参会,并凭借其在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上的表现
2025-08-26 11:31:00
网易云音乐声明:你的隐私我守护,没有“访客记录”功能
8月25日,网易云音乐微博发文称:你的隐私我守护,网易云没有“访客记录”。近期,我们关注到网上有用户询问“在网易云浏览他人主页
2025-08-26 11:33:00
在竞争白热化的重庆房地产市场,房产中介机构如何杀出重围?仅靠门店数量与人力堆砌的粗放式扩张时代已然过去。优居重庆以其独特的平台化赋能模式和精准的差异化服务策略
2025-08-26 12:09:00
超级球球首款疗愈级AI机器人即将亮相IOTE国际物联网展
由超级有爱(杭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首款疗愈级AI机器人“超级球球”,即将于8月27日至29日,在IOTE 2025 第二十四届国际物联网展·深圳站(以下简称
2025-08-26 13: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