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春城晚报
周科 孙飞
合理的探望慰问拉近了人心,过度的礼品红包增加了压力,甚至带来亲朋邻里矛盾。有关部门宜出台一些激励性和约束性的措施,促使部分乡村的攀比风气转变。
今年春节,记者回到中部某县的老家过年发现,不断抬高、拓展的“探望礼”歪风,让不少村民苦不堪言。按照民间习俗,探望病人一般会带礼品以示慰问。如今,礼品货币化并不断抬高价码,给农民带来不小压力,这一不良趋势应引起重视。
记者走访多个村庄了解到,过去亲戚朋友生病住院,拎一包冰糖或一瓶罐头前去探望是很正常的事,既融洽了关系,又没有负担。但现在,由于人们观念转变,探望“病人”的实物改为货币,从起初的50元增加到现在的100元甚至200元,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由于对于什么样的病情才去探望没有固定标准,导致不少村民去检查个身体、头痛脑热都会到处宣扬,生怕全村人不知道而漏收“探望礼”。有村民得一次病可能“坐收”数千元,有村民每年要“病”上好几次,亲朋好友之间常因这些无中生有的“探望礼”发生口舌之争,甚至因为收支不对等比着生病。
攀比风气之下,在一些地方50元钱的“探望礼”被村民嫌少。“至少100元,”一位村民直言,“我在外打一天工可能都挣不了100元。”
在我国广大农村,红白喜事“随份子”、生病探望慰问是人之常情。亲朋好友之间的探望,本是给病人增添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合理的频次与数额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正常表达。然而,部分地区原本融洽关系的民间习俗却异化成敛财的歪风邪气,从以前的大病到现在的小病甚至无病呻吟,村民频繁奔走,浪费了时间,也加重了负担。记者了解到,有的村民一年“出人情”就要花去数万元,在经济并不宽裕的农村,沉重的人情往来让一些家庭苦不堪言。
生病不等于生财。前些年,婚丧嫁娶的“人情礼”乱象在舆论批评声中有所降温,刹住“探望礼”歪风,同样需要加大宣传引导。在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要大力营造“没有压力”的社交氛围,树立积极正确的人情观念,积极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引导村民抵制攀比之风,将节省的钱“好钢用在刀刃上”,如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等,带动村民增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合理的探望慰问拉近了人心,过度的礼品红包增加了压力,甚至带来亲朋邻里矛盾。有关部门宜出台一些激励性和约束性的措施,积极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引导示范作用,鼓励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促使部分乡村攀比风气的转变,减少村民因此产生的不必要矛盾和纠纷。
据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1 10: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