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法院报
新型网暴会利用新技术出现新的花样,我们要在制度设计上为治理新型网暴留有空间,也要及时研究推出新技术手段反新型网暴。
将辱骂他人的博文设置“转发抽奖”;“大V”私信被骂后“挂人”泄愤;朋友圈盗图冒充他人发送不良信息……随着社交网络不断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新型网络暴力手段层出不穷。在冲破道德底线、破坏网络生态的同时,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新挑战。
所谓新型网暴,主要表现为合成虚假照片、制作表情包、传播“AI换脸”视频……即利用新的合成技术、AI技术等实施网暴。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发现,为扩大侵权范围出现“抽奖转发”“0.01元链接挂人”等新侵权形式,助推侵权信息迅速广泛传播。可见新型网暴形式多样。
相对于传统网暴,新型网暴由于借助新技术、新手段,对受害者伤害更大,对网络生态破坏更严重。比如,一起典型案例中,李某通过社交平台发文辱骂赵某,并且对该博文内容设置“转发抽奖”,受此激励,更多网友参与网暴,导致该条博文的转发量超过4000次,评论数超过400条。
而且,新型网暴由于很多人尚不了解不适应,一旦遭遇网暴,受害者往往面临取证难、维权难。这更容易助长新型网暴为非作歹。同时,由于新型网暴侵权行为复杂多样,加大了司法认定难度。所以,对于利用新技术侵权的新型网暴,治理动作要“新”。
2022年11月,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要求加大网暴治理力度,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可谓抓住了要害,因为任何网暴行为都脱离不了平台,只要平台尽责,网暴难实施。今年,又有两部可期待的重要制度或文件正在征求社会意见,正式出台后有望对网暴形成有效遏制。一个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依法严惩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可增强法治威慑力。另一个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首次对网络暴力信息作出明确定义,并提出,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针对网络暴力信息的一键取证等功能,提高证据收集便捷性。这给了我们解决取证难的想象和期待。
新型网暴随着更多新技术的出现,还会利用新技术出现新的花样。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在制度设计上,为治理新型网暴留有空间。另一方面,反新型网暴,从平台方到监管者,都要及时研究推出新的技术手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3 09: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