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微软蓝屏引起的“蝴蝶效应”?
230亿美元,还是现金支付,大概没有一家初创公司会拒绝这样丰厚的收购要求。
就在上周,《华尔街日报》称谷歌母公司Alphabet将以230亿美元(约合1670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收购以色列网络安全初创公司Wiz。如果交易最终达成,这将是谷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
由于谷歌及其母公司Alphabet都十分重视此次收购,且选择现金支付,因此大多数外媒都认为这笔交易可能很快就会达成。
然而就在近日,Wiz拒绝了这份优厚的报价,并表示将全力冲刺IPO以及实现10亿美元的年度经常性收入。
在近期微软全球蓝屏事件的背景下,网络安全成了近期互联网行业的热门话题,可见这次谷歌收购失败有多么“尴尬”。
但从Wiz的成长速度以及公司业务来看,想收购这样一家公司,注定会遭到其他科技巨头的一致反对。
在以色列,有一只由电脑精英组成的神秘军事单位——8200部队。他们由一群电脑精英组成,号称以色列的高科技安全产业的心脏。
在战场上,他们无需一枪一炮,却能轻松破译敌方重要信息情报, 被称作世界上令人生畏的网络间谍部队。而从8200部队走出的精英们,又继续以高科技企业高管的身份涉足网络安全领域,这其中就包括Wiz CEO Assaf Rappaport,以及另外几位创始人。
在结束8200部队的义务兵服役后,Rappaport于2012年创办了一家 SaaS 云安全公司Adallom,仅仅三年就被微软收购。
此后,他又于2020年进行二次创业成立了Wiz,并在短短18个月时间里就将公司的ARR从100万美元提升到1亿美元,并吸引来红杉资本、Index Ventures 等知名风投机构的投资,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网络安全独角兽。
单从背景来说,以色列在网络安全领域主打“市场需求为导向”,并依靠军事及情报机构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网络安全专家和技术人才,天生对于网络安全具有极高的敏感性,这使得以色列的网络安全公司在研发、创新和市场应用方面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Wiz的成功,背后同样包含着些许“政治色彩”——先是通过快速雇佣、筹集大量资金,瞄准市场顶级企业;
紧接着,Rappaport在拿下D轮融资,估值达到了100亿美元后,迅速对外发表了政治立场,表示Wiz将把所有钱留在美国,而不是以色列,以此得到美国行业内部人士的一致认可。
当然,Wiz自身用于企业安全的解决方案确实戳中了美国科技巨头公有云服务的痛点。
简单来说,随着大规模的上云,成本飞涨以及安全漏洞激增,企业需要高额成本来管理并保护规模不断增长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但问题是目前大多数公有云都变得太大且笨重,很难自行管理。
这时候,Wiz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它们可以连接到云提供商,对存储在云中的所有内容进行,标记并处理安全风险。
也正是看中了Wiz的实力,目前在大力发展云计算业务的谷歌希望用一笔诱惑力十足的报价拿下Wiz,以此增强其云服务的安全能力,并提高云服务的竞争力。
目前,谷歌虽然在搜索和在线广告方面十分强大,但在云计算领域落后于亚马逊和微软,尤其是在AI竞赛的压力下,谷歌AI给云业务带来的收益增幅远远比不上微软。
不过从Wiz的态度以及市场的反应来看,反垄断审查以及其他科技巨头的压力确实是影响了这次收购案。
一旦收购Wiz的交易达成,谷歌在云业务领域或将构建一道技术壁垒,这对于其他客户来说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另外,在微软全球蓝屏事件的背景下,收购网络安全公司也显得过于“敏感”,监管机构的审查也会更严格。
值得一提的是,在给员工的备忘录里,Rappaport表示,公司下一个目标是实现10亿美元ARR 并冲刺IPO。
对于目前的科技公司来说,云安全是一个非常有潜力但相对冷门的赛道。不过随着AI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领域的投资和建设将成为未来的重点方向,因此Wiz选择IPO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另外,在传出收购的消息之前,Wiz本身也在进行扩张,包括以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独角兽Lacework,同时在积极寻找首席财务官推动IPO进程。
可见,在充满机遇的市场面前,Wiz还是露出了野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24 1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