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7月5日下午,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司法服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主题论坛上,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能作关于“服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夯实四川现代化建设绿色本底”的发言。
据介绍,近年来,四川法院坚持全领域转型、全链条治理、全方位保护,以一系列制度创新与精准措施,积极服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巴蜀大地勾勒出司法护航绿色发展的清晰路径。
加强统筹谋划,健全环境司法服务制度机制
面对生态环境治理的跨区域、跨流域、跨部门特性,四川司法系统将体系化建设置于首位。
张能介绍,四川法院强化政策引领,先后出台意见文件9个,指导全省法院服务保障美丽四川建设、碳达峰碳中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文旅融合发展等工作。
又基于四川河流众多,生态功能区横跨多个市州的地理状况,为实现生态一体化保护,四川法院创新管辖机制,设立成都环境资源法庭、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与省检察院联合印发通知,明确集中管辖案件范围,形成司法保护合力。
更进一步地,四川法院主动融入全国生态司法保护大局,围绕长江、黄河流域、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等工作,与贵州、重庆等地高院加强协作,做到“以一域服务全局”。
聚焦降碳减污,全力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
司法利剑直指制约绿色发展的痛点--高碳排放与环境污染,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硬核保障。
四川是能源大省,产业基础扎实,拥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5个,在全国产业发展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张能介绍,四川法院坚决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如崇州市法院设立“以竹代塑”司法服务驿站,助力减少塑料污染。
另外,把平等保护、控本增效、赋能发展贯通办案全过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如攀枝花法院设立“钒华·新常钛”工作室,以办案为引领开展专项服务,助力“钒钛之都”产业发展。同时积极应对“双碳”目标下的新型法律需求,审理破坏森林、草原、湿地泥炭等固碳资源犯罪案件411件。
推进扩绿增长,探寻服务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司法服务不仅守护生态本底,更积极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法治通道。
四川生态良好、资源丰富,绿色生态空间总量居全国第五,价值转化潜力巨大。
张能介绍,四川法院秉持生态优先理念,保护与修复并重。建设生态司法修复基地182个,探索适用补植复绿、碳汇认购等责任承担方式,判令补植林木近9.5万株,认购碳汇424.6吨,承担生态修复资金约1.9亿元。
同时,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特色作物种类丰富,生态农业优势显著。四川法院聚焦农业生态价值转化,护航绿色农业发展。如雅安法院设立茶事法庭,服务“中国茶都”建设。
从顶层设计的精密编织,到降碳减污的雷霆出击,再到扩绿增长的价值赋能。四川法院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司法服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川西高原,法治保障筑牢生态屏障;在工厂车间,裁判指引推动绿色转型。蜀地“含绿量”正有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净媛
一审 何永利
二审 田洋
三审 欧阳海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09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