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社会实践的舞台。偏远贫穷之地,为公益实践提供了巨大的活动空间,有爱心的人可以在这里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但伪善家们也会盯上这样的地方,到这里“淘金”。
这两年,大凉山成了网红的“天然流量池”。在各大视频平台,活跃着很多带有“大凉山”标签的假慈善网红,“穷人”、土房子成了他们吸粉的道具。他们利用这些来博取人们的同情心,利用点赞、打赏赚钱。近日,《中国新闻周刊》披露了一个包装打造网红卖货牟利的假公益、假助农团伙,头目韩文因虚构“大凉山贫困”非法牟利被行政拘留。
透过这个新闻,不少人猛然发现:大凉山在网络世界的“火热”,原来相当程度上是形形色色的假公益团伙制造出来的“短视频景观”。在这个景观的背后,是那些打着公益旗号的“公益商家”煞费苦心虚构的剧情,是花钱在当地雇人“演绎”的故事。这样的“故事”结局,以网络直播带货或者打赏赚流量而谢幕。
假公益团伙的编剧和导演,对网络用户进行视觉欺诈,他们赚取的流量,收到的巨额打赏,以及利用直播带货带来的滚滚利润,如果不是因为“局内人”的揭发而被撕开伪善的面具,这样的把戏不知道还要上演多久。
一旦这样的伪善面具被撕开,网友的道德觉醒,带来的是众人对假公益团伙及其卑劣行为的一片谴责:“用善良人的同情心牟取暴利,太可恨了。”“倒卖良心的人”“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同情弱者、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都给破坏了。”“打着公益的旗号谋取商业利益是极不正当的欺诈。”“要在网上红下去,除了要有爱心,更要有底线”……
倒卖良心的勾当,什么时代都有。短视频的普及,似乎为这样的勾当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短视频制作技术门槛低,炮制坑蒙拐骗的内容成本低廉,虚假内容的传播速度快,假公益的欺骗性强,为假公益团伙找到了招摇撞骗的“新舞台”。
假公益的实质是利用公众的同情心自己“发财致富”。通过渲染贫穷,激发人们的同情心,诱导人们凭借道德直觉作出慷慨解囊的选择。不论是制造群体性的打赏竞赛,还是将直播带货包装成扶贫的义举,假公益都是通过“倒卖”良心达到敛财的目的。他们把道德工具化做得有多彻底,就把良心“倒卖”得有多彻底。
假公益团伙搭上短视频的快车,通过假公益把自己变成“倒卖”良心的贩子,这样的行为为何屡屡得逞?
每个人都有基本的是非感。在常态环境下,一个理性的人行为上的过失,将在他们内心释放出内疚和悔恨,这是人的良心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良心是一个人的无价资产,它的减损或流失,造成的后果是人的动物性的复活。良心要不被倒卖,需要人们对自己良心的守护,需要给自己留下理性思考的时间。
纵观假公益团伙的诈骗活动,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恰恰是“知人心者”,懂得人在什么情境下容易受到刺激,从而刻意制造这样的情境,利用人性的“短板”做文章。在这些“知人心者”眼里,滥用公众的同情心需要道具,再没有比贫穷地区、贫穷器物和贫穷之人更适合唤起公众的同情心了。
当他们通过短视频调动众人的同情心,同情心就麻木着他们的道德敏感。被激情激发起来的同情心,让观看短视频的用户仿佛置身于道德世界里,他们的善心和善举就是最伟大的壮举。这样的善心和善举很容易被利用,让许多打赏或者踊跃购货的人丧失道德反思的能力,而假公益就这样通过唤醒人的良心,赚得金钵满盆。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还有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就需要真正热爱公益的人奉献爱心。真正的公益,是在力有余的情况下纯然的奉献,而不存在任何索取的行为。公益动机的不纯正,必然会给私心杂念留下余地,这样的私心杂念很容易把公益标签化,把扶贫道具化,最终把自己的良心在虚假公益中贩卖掉。
遏制假公益通过网络传播达到牟利的目的,人们普遍把希望寄托在外在力量的干预上。好像管理部门一出手,假公益之类的活动就销声匿迹了。这显然是一种简单的道德想象。而实际上,只要人性之恶没有退场,假公益就会变着法儿寻找适合自己的土壤。
遏制假公益团伙变成“倒卖”良心的贩子,除了规范平台的管理,也要有效提高公众的道德感知力和媒体素养。当知道短视频可以呈现事实也可以“制造”事实时,视觉的辨识力提高了,被别有用心者利用自己道德情感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不让良心贩子利用网络平台做假公益,平台用户需要让自己的良心学会“审判”自己,在急着打赏和购物前,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的反思多了,良心贩子的“舞台”就自然萎缩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0 2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