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共向上,同向新,挺起中部“脊梁”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3-25 02:2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上接1版)

5年之后的2013年,一位中部省份领导率团在安徽考察时由衷感慨,安徽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先行先试,产业结构调整起步早、行动快,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如今,安徽又提出,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

回望20年,科技创新确实是中部乃至全国发展大舞台上的“关键变量”。

中部崛起战略提出前的2003年,安徽的生产总值为3973.2亿元,占全国比重为3.4%,人均生产总值6457元(不足1000美元)。

20年后的2023年,安徽生产总值47050.6亿元,占全国比重为3.7%。在全国发展百舸争流大势下,这0.3个百分点的比重提升,真可谓“看上去毫不费力,背后都是拼尽全力”。而人均生产总值10903美元,已经是20年前的10倍以上。

数据的背后,安徽的发展热度以及在“科创+产业”发展路子上不断提升的发展优势,都在中部地区有着抢眼表现。

如果要数中部地区“最靓的崽”,安徽无疑是其中之一。

活力:共情和共识

对待区域发展战略,不应抱持取舍思维,而应秉持融合共生观念。

正如这次在湖南长沙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所强调的,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

安徽是长三角的安徽,也是中部的安徽。

中部是值得尊重的中部,是在新发展格局中最具潜力希望和良好的发展条件的区域。

在这一点上,中部对全国确实“举足轻重”。

中部六省以约占全国十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承载了约四分之一的人口数量,创造着约五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科技自立自强是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在中国经济越来越依靠创新这一主引擎驱动的当下,中部的优势与后劲令各方期待——

中部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有700多所高校,在校生占全国的30%。武汉、合肥、长沙等中部省会城市都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与厚实的创新要素资源优势,在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推进的路径上正在走出富有成效、良性循环的路径。

中部在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领域研究走在前列,在半导体存储器等关键领域勠力攻坚突破。

中部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工程机械和高端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镇。

中部也用发展实绩证明了自身确实是撬动和支撑全国发展的“牛肚子”——

“十三五”时期,中部地区经济年均增长8.6%,增速居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之首,特别是从2017年第三季度到2019年底,连续10个季度经济增速领跑四大板块。

中部,当然也是最能和安徽“共情”的区域。

人口众多、底子不厚。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这些话,中部哪个省可能都会觉得:“这不是在说我吗?”

与沿海省份相比,中部最大的短板还是观念意识、发展环境和体制机制等“软实力”的差距。

中部缺少民营经济强省,吸引外资整体与东部沿海仍有数量级的差距。一些不当干预市场、破坏营商环境等伤及发展口碑的案例,中部省份也曾发生。

作为新时代高水平开放的重大平台,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中部地区还没有全面覆盖。

改革开放,是站在更高起点上的中部地区突围制胜的关键一招。

“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

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的把脉定向,让中部地区有了更坚定和清晰的行动指南。

唯有触及灵魂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能淬炼出令世人更加瞩目的“活力中部”。

布局:引进和辐射

中部地区实力越壮大、对全国发展的支撑作用越强,安徽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就会越重要。

这应该成为一个基本认知和共识。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其一大使命就在于辐射和带动全国的发展。安徽作为长三角省份,既扩展了长三角的广阔腹地,夯实其作为全国引领性增长极的“底座”,同时也被赋予了链接带动中西部的战略纽带功能和使命。这是用意深远的一着“大棋”。

作为两大区域战略的“交集”,两大板块同时发展壮大,交集部分的实力、地位、影响力当然也会相应地“水涨船高”——这将对安徽构成“实锤”利好。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超过24%,并且有逐年抬升之势。而中部地区生产总值由2019年的21.8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7万亿元,在全国占比超过1/5。

安徽近年来的发展热度和影响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受益于此。

中部地区制造业门类齐全,科教资源富集,是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基地,这是中部的硬核实力。

这样的实力,近年来也开始受到东部地区垂青,出现了一波东部省市去武汉等中部地区“反向招商”的现象,备受关注。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推动中部崛起摆在首位的任务。

能拼的,才是好队友。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中部地区竞相发力、竞逐向前,在很多领域已经整体性地占据了靠前甚至是领先的位次。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目前全国排名前五的城市中,东部的深圳、上海居前两位,中部的合肥、长沙居第四和第五位。

武汉的“中国光谷”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名列前茅,合肥的新型显示产业、长沙的工程机械和装备制造产业、郑州的电子信息产业等都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基地。

在相关媒体最近发布的20个“新质生产力标杆城市”中,合肥、武汉、郑州、长沙均位列其中。

这次在长沙召开的座谈会,也明确要求中部地区“积极引进东部地区产业创新资源,增强对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这样的向东引进、向西辐射的双向发力布局中,谁更有利?

答案当然是——安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5 09: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新型工业化,挺起发展“脊梁”
...本文转自:亳州晚报■编者按:新型工业化,挺起发展“脊梁”锚定“两个加快” 亳州奋勇争先周凯正在查看智能车间生产参数。“两个加快”看亳州·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突破篇昨日,市委紧跟
2023-01-30 09:43:00
时政新闻眼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再次召开,习近平作出哪些部署?
...在5年前的座谈会上,有人在发言时把中部地区比喻为“脊梁”。总书记说,中部地区这个“脊梁”要更硬一点,“补补钙”,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湖南长沙。(总台记者陈稼拍摄) 打开版
2024-03-21 12:23:00
...总量。在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区域发展格局中,中部“脊梁”的地位举足轻重。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中部地区结合自身优势、紧扣战略定位,在发展中亮出一张张产业“新名片”。记者:屈彦 金
2024-06-12 19:24:00
中部崛起20年,还需要一个“火车头”
...会议定调“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让中部地区这个“脊梁”更硬一点,变得比以往更迫切。“无核”今年3月,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在长沙召开。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新时代推
2024-07-23 06:34:00
泗县:特色引领谋振兴 “当家产业”挺脊梁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近日,走进位于泗县高端制造产业园的安徽家瑞轴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精巧灵活的机械手臂不停运转,技术工人在智能化控制台上有条不紊地操作,赶制即将发往德国的薄
2023-11-15 18:38:00
国家级内江经开区:以产业领航 挺起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脊梁
...开区坚定以“产业领航”,挺起“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脊梁。近年来,内江经开区以“产业立身、项目为要”发展理念,汇聚八方资源,集聚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强区
2023-05-29 21:21:00
三大支撑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产业“脊梁”
...科学院原院长王珺:三大支撑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产业“脊梁”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明确,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
2023-01-06 06:51:00
· 央广财评|多地重大项目“加速跑”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启动“新引擎”
...“进”,促经济发展之“稳”,撑起我国经济发展的“硬脊梁”,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增活力。
2024-01-14 14:53:00
达州挺起制造业“硬脊梁”
...推动“智改数转”、拓展发展新空间达州挺起制造业“硬脊梁”建设中的方大达钢搬迁升级项目。 郭沣沂 摄□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城霖近日,达州市渠县李渡镇,中顺洁柔(达州)30万吨
2024-05-17 05:50: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