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人所共知,地处泰山山脉北麓的山东省会济南是千泉之城,城区郊野泉水遍布,其中的趵突泉被称为天下第一泉。可要说鲁西南平原地区也有泉水,并且还有一处早有盛名的古泉,许多人可能就不太清楚了。它,就是位于菏泽市鄄城县的“亘古清泉”。巧合的是,在1999年全省东西帮扶工作中,都处于黄河岸边,又都拥有名泉的济南和鄄城结成东西帮扶对子,开起了一段大小城市之间经济文化合作发展的难忘历程。
“亘古清泉”,呈泉井形态,位于鄄城县老城区南大街中段路西,是鄄城现存最具盛名的历史文化遗迹之一。现在,泉井西侧立有明代万历四十八年(1620)石碑一方,距今已经有400多年历史。该碑高约160厘米,宽约69厘米,厚约20厘米,碑阳上方题刻为“重修碑记”,正中间竖刻“亘古清泉”四个大字。上款题“大明万历四十八年三月初六日,修井人秦世祥,下款题“重修观音堂乡约李彦珍”,碑阴上方题刻“勒名不朽”。上款刻有“仅题崇兴集修井人姓名于后”,下面刻有百余名捐资修井人的姓名。
在古碑旁边,还有一方鄄城县人民政府在2012年5月10日竖立的文保碑,最上面刻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字样,左上角刻有“中国文化遗产”中英文圆形图标,正文自左至右横刻“亘古清泉”,下面落款刻有“2011年10月24日公布”字样。
“亘古”二字,意思为“自古以来,整个古代”。以“亘古”命名清泉,一是说明此泉历史悠久,难以考证其形成年代;二是说明此泉为历代当地人饮用喜爱。
关于“亘古清泉”的形成发现,除了明代石碑的题刻能证明此泉古已有之外,其他有关此泉的记载很难找到了。但在当地百姓口口相传中,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古时候,这里有一汪清泉,因水质清澈甘冽引来众多百姓在周围居住。后来,因黄河经常发生决溢,洪水中的泥沙把此泉淤为平地。东汉献帝初平四年(193),曹操在此地屯兵驻扎时,为解决兵马用水,令士兵按照百姓提供的线索,在被黄河洪水淤平的土地上又挖掘出这眼清泉,并取名“亘古”。由于水质好,百姓除了日常饮用外,还用此泉水酿酒。很快,用该泉水酿出的美酒就名声鹊起。曹操的第四个儿子、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曹植,被封为鄄城王后,经常饮酒赋诗。有一次,他饮过“亘古清泉”水酿造的美酒之后,写出“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的诗句流传后世。
改革开放初期,当地为振兴经济,古为今用,由国营鄄城县酒厂注册了“亘古泉”商标,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用“亘古清泉”水脉的地下水,酿制出“亘古泉”系列白酒。其中,亘古泉老窖酒以其无色透明、窖香浓郁、绵柔回甜、余香悠长、尾子干净等浓香型特点,在1983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4年名列全省同类产品第一名。值得一提的是,1980年代,“亘古泉”系列白酒火爆销售,国营鄄城县酒厂这一家企业贡献的利税,占据了全县财税收入的近三分之一。要说“亘古清泉”的名号,在叫响千百年之后,又供养了一方百姓,也不是一句空话。更让“亘古清泉”声名远播的是,1980年代,市场经济的萌芽刚刚出露时,国营鄄城县酒厂就曾在北京长安街沿线开设了“亘古泉”系列白酒专卖店,一时风光无限。只可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鄄城县酒厂破产倒闭。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亘古清泉曾是鄄城城区机关单位和老百姓主要饮水地。当时街头有这么一景:一个外号“王拉水”的人,每天用地排车掛满水桶,水桶盛满刚刚打出来的亘古清泉水,逐门逐户送泉水。
如今,亘古清泉附近的居民小区已经拆迁,曾经被人涂画的古碑已清洗干净,曾经淤积的泉井也做了初步清理。下一步,鄄城县古泉街道办事处将在此建设一个凉亭,并打算重新恢复昔日清泉盈井口的景象。相信到那时,这里将是一处人们怀念乡愁,观泉品茗的网红打卡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8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