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福建最有钱的城市,被低估太久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9 11:28:00 来源:新周刊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城市漫游计划

(ID:csmyjh01)

作者:谢毛毛

在中国的东南一隅,有一座古城,在千年以前代表着国家最鼎盛的经济实力。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东方第一大港”。两年前的申遗成功把它再次推到世人面前,但它依然低调得不像话。

城市漫游的第一站,我们走进泉州,看这座500种神明济济一堂的“神仙城市”,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落寞与荣光,才形成了如此开放而包容的城市气质,养育出一代又一代虔诚而勇敢的“转究郎”?

衣冠南渡,边陲渔村变海港

泉州的中古往事,要从一场南迁说起。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衣冠士族逃离中原,一路向南播迁,以林、陈、黄、郑等八姓为代表的“八族”进入福建,自此留居东南[1]。

在统治者眼里,这里是一个几乎等同于“天涯海角”的蛮荒之地,横亘西北至西南的戴云山和博平岭形成了天然的边界,也长期阻隔了正统文明的进入。

流经闽南的三条河流,形成三处冲积平原,天然地划分出三个行政区域,泉州平原上的原住民,长期以渔猎采集和小规模农耕为生,直到北方汉人的到来,才得以共享“农业革命”的成果[2]。

由唐至宋,这个远离帝都的安宁海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土流民。

北宋元丰年间,泉州府的户口数排名全国前八,到南宋淳祐年间,泉州人口已达到唐开元的5.4倍[1]。

人口的增长,呼唤一个容纳更多市民的城区。历代地方官不断扩建泉州城,因为状似鲤鱼,从此有了“鲤城”的别称。

五代“晋江王”留从效主政期间,在城内遍植一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地区的刺桐树,经西方航海家的传播,又赋予了泉州“刺桐城”的美名。

随着地方人口的渐趋饱和,泉州面临地少人多、农产品不足的资源困境,向海而生的泉州人,迎来了一次重新选择经济模式的历史机遇。

依山面海的泉州,地处华夏与海外岛夷之间,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带来深水良港的天然禀赋,“以海为田”成为了解决人口压力的一大良策。

福建最有钱的城市,被低估太久了

泉州平潭岛,深水良港。(图/图虫创意)

然而,此时的泉州港,还没有得到官方的许可。南面的广州、北面的杭州、宁波扼守海关,来泉的外商,只把这里当作一个高效的货物转运中心[1]。

他们在此停留,是为了等待季风的来临,为远航提供助力。殊不知,把泉州驶向闽南乃至全中国商业中心的航船,也已经暗暗蓄力,只欠一阵海风。

梯航万国,宋元泉州造神话

公元1087年,北宋朝廷在泉州设立市舶司,这意味着泉州终于成为了官方的外贸海港。泉州商人迎来了对自己有利的游戏规则,泉州也走进了历史上的黄金时代[1]。

等到宋室南迁时,泉州已经成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东方大港。

一方面,泉州舶商的商业版图扩大到世界各地。德化、晋江的陶瓷,安溪的茶叶、永春的蔑香,还有各色刺桐绸缎从泉州这个“世界货仓”中运往全球,泉州成为当时中国贸易商品最重要的集散地[3]。

另一方面,泉州也吸引了众多外国商人在此定居。在西方旅行家的笔下,刺桐城里生活着各种民族和中国本土的商人共济一堂,文化相交。

直到今天,泉州蟳埔村的村民依旧保留着中亚遗风,戴簪花圈、插象牙筷、住蚝壳房。

福建最有钱的城市,被低估太久了

泉州蟳埔村的一些女性,现在仍戴簪花圈 。(图/微博@赵丽颖)

与外国来客们一同抵达泉州的,还有世界不同地区的宗教。无论何种信仰,在这座城市里都被视为应当。

于是,走在今天的泉州古城里,你依然能看到这样一幅场景:以泉州府文庙为中心,画一个半径1.5公里的圆,就能囊括拥有千年历史的关帝庙、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清净寺、始建于唐代的佛寺开元寺、福建第一座道观元妙观、国内外建筑规模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还有明清时期建成的一座座基督教堂。

就连世界上仅存的摩尼教遗址,都能在泉州找到踪迹。

变幻莫测的大海,造就了泉州人虔诚谦抑的底色。海上贸易最大的风险来自天气和海盗,人们唯有借助神灵获得内心的力量,才有勇气去往未知之地大浪淘金。

市舶祈风、信仰妈祖,都是“讨海”的渔民和舶商们抵抗不确定性的手段[4]。

为了便捷地通往异国邻邦、构造四通八达的海陆交通枢纽,泉州还修建了一系列码头和桥梁。

福建最有钱的城市,被低估太久了

晋江梧林传统村落。(图/图虫创意)

中国现存最长的古代石桥——安平桥,曾经是通往漳州、广州等地的交通要道,如今依旧伫立在泉州城西南的海湾上,勾起人们对那个大航海时代的无限遐想。

繁华落尽,重整旗鼓下南洋

所有好的故事,都需要用一个命运使然的悲剧转场,泉州的风云岁月,也不出意外地好景不长。

元末战乱的烽火、明清海禁的实行,让官商合营的航海贸易遭到致命打击,19世纪中国与海外势力之间不平等关系的形成,成为泉州被通商口岸取代的根本原因[1]。

中世纪的东方大港就此落幕,等待它的是重返滨海边城的落差,和亟需解决的人口压力。

泉州,也曾有过一段艰难岁月。(图/图虫创意)

为谋生计、躲战乱,泉州同东南沿海人民一道开启了“下南洋”的海外移民潮。

滔天的巨浪浇不灭“过番”闽商的勇气,他们向东南亚引入榨糖机、开拓橡胶种植、经营锡矿业,在南洋闯出了一番天地[5][6]。

为了在异域求生,泉州人往往借助家族的力量,互通南洋经商的信息,由此形成了坚固的宗族纽带。

身处海外时,他们通过侨批与家乡保持联络;回到故土后,这群华侨用来自世界各地的建材,建造出融合了南洋与闽南传统建筑风格的骑楼和番仔楼。

如今,泉州依然保留了这种“晴不曝日,雨不湿鞋”的骑楼式建筑,为往来的行人提供便利[7][8][9]。

福建最有钱的城市,被低估太久了

泉州建筑。(图/图虫创意)

到20世纪末,已经有600多万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110多个国家地区,其中90%居住在东南亚各地[10]。

这些生活在海外的泉州人,自然也忘不了家乡的美食与文化。

早晨来一碗加了醋肉的“正港”面线糊,是从小吃到大的古早味;中午一份牛肉羹配咸饭,再来一块厚实软烂的牛排,是多少人难以言喻的乡愁。

福建最有钱的城市,被低估太久了

面线糊,是在外的泉州游子难以忘怀的家乡味道。(图/图虫创意)

华侨们制作出的泉州牛排,有着和所有西式牛排不同的风味,用咖喱和中式药材的芳香勾起你的味蕾。

还有悠悠的南音,也随着华侨行游四方,如今在东南亚的闽南社团聚会中,依旧可见“南琶横抱”的景象。

爱拼敢赢,民族品牌走四方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作为海防前线的泉州,屡次和经济扶持的资源擦肩而过。改革开放前,泉州的经济总量曾居福建全省地市倒数第二[11]。

但泉州人骨子里的闯劲,驱动着他们探索出一条民营经济之路。

有人说,泉州是中华灿烂历史的一抹余晖,但我更希望这样定义它:在时代的沉浮下,泉州永远是一片充满生气的朝霞,涌动着不服输的野心和梦想。

2021年,泉州GDP突破万亿,其中接近六成来自第二产业。而在此之前,泉州已经连续22年蝉联“福建经济总量最高城市”。

这里有超过100家上市公司,安踏、特步、七匹狼,恒安、盼盼、达利园,这些国民耳熟能详的品牌都出自泉州。

有了实体经济的底气,泉州不需要炒作房产,就能坐拥超高幸福指数的生活。

今日的泉州,虽然因为“没有地铁”而被屡屡吐槽,但不能否认的是,它的古城面貌依然保存完好,你可以随手拦一辆小白车,两块钱游遍古城内的所有景点;也可以在太阳下山后,上清源山和本地人一起吃大排档、泡茶话仙,感受市井泉州的人间烟火。

福建最有钱的城市,被低估太久了

保存完好的泉州传统建筑。(图/ 图虫创意)

你会发现,在浮躁的现代社会里,泉州不似一座座面貌雷同的网红城市熙攘喧嚣,始终以一种沉稳的姿态迎接四方。

对于生长在这里的孩子,泉州也给予了令人心安的眷顾。当然了,这背后的功臣,一定少不了一个在神明前絮絮叨叨、求签掷筊的妈妈。

一代又一代的泉州人,在长大成人后,就带着这样的祝福启航,自由无畏地跃入有着无限机遇的海洋。但和许多逃离家乡的游子不同,他们发自心底地为泉州而自豪。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能轻松地凭借口音认出同乡,说出那句和家乡重新联结起来的暗号——“鲤厚,哇喜转究郎”。

[1] 王铭铭. (2018). 刺桐城:滨海中国的地方与世界.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 苏基朗. (2012). 刺桐梦华录:近世前期闽南的市场经济(946—1368)(李润强译).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3] 孙虹, 吴清远 & 庄诗莹. (2020). 福建泉州:“非遗”跨界 促茶瓷香三产业 融合发展. 企业家日报. Retrieved on 11th September, 2023 from

[4] 泉州市泉港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 (2018). 海上丝绸之路:泉港文化遗产. 北京:朝华出版社.

[5] 蔡苏龙. (2020). 移植与再造 华侨群体与泉州社会的近代转型.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6] 苏文菁, 罗肇前, & 廖大珂等. (2013). 闽商发展史总论卷 近代部分.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7] 黄清海. (2016). 海洋移民、贸易与金融网络 ——以侨批业为中心.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 吕睿. (2021). 泉州华侨建筑文化内涵分析. 美与时代(城市版)(12),13-14.

[9] 陈兆丰. (2022). 南洋华侨“光前裕后”的价值实践——以泉州陈启紫洋楼为例. 福建史志(02),64-70.

[10] 庄建平. (2015). “海上丝路”泉州缘. 泉州晚报. Retrieved on 11th September, 2023 from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晋江经验’新发展新启示”课题组. (2018). 泉州践行“晋江经验”的新发展新启示.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读完点个【在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9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刺桐花开马尼拉 丝路扬帆情谊浓——2023(菲律宾)世界闽南文化节开幕式暨文艺演出侧记
...演出过程中掌声不断。此次活动由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泉州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菲律宾菲华各界联合会、菲律宾华教中心主办,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泉州市城镇
2023-11-04 10:54:00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本报讯 (记者 李向娟) 2月28日,记者从泉州市城管领域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泉州自2022年启动“绿满泉城”专项行动以来,“一盘
2024-03-01 06:43:00
刺桐城中话合作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三届中德科技论坛在福建泉州举行——刺桐城中话合作参会嘉宾在泉州三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内参观。 徐劲峰摄在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展出的智能巡检机器人。 本报
2023-05-31 05:05:00
...不减。近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福建省委网信委联合指导的“何以中国·向海泉州”网络主题活动在福建泉州举办。主题活动围绕“耕海千帆竞”“刺桐万国商”“古厝吐新
2024-01-30 10:45:00
...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社泉州12月15日电 (记者 孙虹)侨乡福建泉州建设的为侨服务新平台——“刺桐侨汇”15日正式上线。依托该平台,泉籍海外侨胞可在线上办理侨务事项,实现异国
2023-12-16 07:29:00
第二届“刺桐杯”国际设计大赛启动
...”国际设计大赛在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启动。活动现场,福建众益太阳能科技股份公司、晋江福兴拉链有限公司、福建省德化县华茂陶瓷有限公司企业代表依次发布产品设计需求,组委会将组织优秀
2023-05-02 15:13:00
种下1900多株刺桐 为城市添美景
...环城遍植刺桐”盛景有望再现》追踪种下1900多株刺桐 为城市添美景众人一起植绿美化家园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王金植 通讯员庄炳春 文/图)昨日,市城市管理局组织发动本市园林绿化
2024-03-18 10:58:00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综合掌上福州、泉州发布、福建发改委、闽南日报等)
2023-11-28 19:20:00
感恩母校建“刺桐” 世遗风采进高校
...园文化景观,在感谢母校教育之恩的同时,也宣传家乡的城市文化。相关倡议立即得到了泉州学子的响应。泉州校友会在泉校友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澳门、上海、广州、厦门、福州的泉籍校友
2023-05-04 09: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