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8月12日,记者从省科协获悉,为提升基层科普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多元化科普需求,2026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已经启动,申报时间截至8月27日。
此次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坚持“重示范、强基础、补短板”的工作方针,以项目方式实施,由“科普惠农强村工程”“科普社区益民工程”“科普能力提升工程”“科普示范创新工程”四类项目构成。
科普惠农强村工程以村(寨)、科技小院、农村科普基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为申报对象,计划实施30至40个项目,每个项目资助10到20万元,聚焦重点难点和瓶颈问题,组织农技专家下乡20人次以上,年度培训农村科技骨干200人次以上,建成5个以上科技推广示范户,实现农户增收10%以上,开展主题科普讲座、活动5场以上。
科普社区益民工程计划实施40至60个项目,每个项目资助10-20万元,将开展主题科普活动15场以上,惠及居民不少于2000人次;开展健康卫生、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等专题讲座、培训10次以上;每季度开展科技志愿服务不少于2场;开展智能设备使用培训10场以上,实施区域居民基础数字技能掌握率达70%以上,实施区域防诈骗宣传覆盖率达90%以上。
科普能力提升工程计划实施20-30个项目,每个项目资助20-30万元,将为乡村、社区、基层科协、科技社团等配备/更新VR、数字展板等科普设备,实现设施优化升级,促进科普服务效能提升。同时,搭建微科普云或科普宣传平台,集聚科普图文、音视频等优质科普资源,实行分类服务和精准推送,点击总量不少于1万次。
科普示范创新工程计划实施5至10个项目,每个资助20至30万元,应用人工智能、数字地图等技术开发智能化科普产品,线上平台使用量达10万人次以上,或线下场景服务量1万人次以上。创作本土化、有地域特色的原创科普作品20项(短视频、AR等形式)以上,传播触达20万人次以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航
编辑 王雨
二审 谌贵璇
三审 李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12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