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赖雅芬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画面:孩子乘坐公交车时有点吵闹,妈妈立即拿出手机播放动画片进行“安抚”;爸爸在游戏里“大杀四方”,身旁的孩子听到动静赶紧伸过头来看;家长刷视频刷得起劲,潜移默化中,孩子也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
当下,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已成为很多孩子必不可少的玩具,家长也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些电子产品当成了“哄娃神器”。殊不知,这样的“哄娃神器”使用不当非但哄不了娃,还有可能毁了娃。
看动画片、刷短视频、玩手机游戏……沉迷在电子产品里的孩子如“老僧打坐”般“两耳不闻窗外事”。而少了“熊孩子”的干扰,家长的世界也能得以清净。但这种清净只是一时的。等到孩子视力减退、语言发育迟缓、认知能力下降甚至染上网瘾时,家长就追悔莫及了。
现实中,也有家长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玩,一切尽在掌控之中。但在那些看不见的隐秘角落,沉迷电子产品的长期影响可能比想象的更为复杂。
一个现象足以说明一切: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里,很多孩子不仅把“老六”“完了,芭比Q了”等“网络烂梗”挂在嘴上,甚至会用在课堂上、试卷中及日记里。过度沉浸网络游戏、短视频、直播所带来的感官刺激,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语言表达。
这只是其一,更大的问题在于,用电子产品“哄娃”还可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其造成深层次的心理危害,甚至会影响到孩子健康理念的养成,使他们成为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群体。
“哄娃神器”如果不能正确使用,给孩子打开的很可能就是“潘多拉魔盒”。要避免他们过度沉迷电子产品,除了不断织密监管网络外,家长也要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和孩子沟通交流。比如约法三章,和孩子讨论电子产品的使用规则;找好方向,帮孩子断网后疏通“心理出口”;回归现实,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等。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孩子完全不接触电子产品也不现实。但家长应该认识到,最好的教育是陪伴。与其用“哄娃神器”来营造一时的“母慈子孝”,还不如一开始就下茬立势,在“鸡飞狗跳”中乐享亲子时光。
在即将来临的暑假,家长既不要把孩子丢给“哄娃神器”,也不要因噎废食禁止孩子接触一切与网络有关的娱乐休闲,而是要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镜子”。毕竟,防止孩子沉迷网络,爱和陪伴是最好的解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3 08: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