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这个省有近千公里海岸线,可几乎不靠海吃饭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5-25 15:39:00 来源:新周刊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浪潮工作室

(ID:WelleStudio163)

作者:浪潮工作室

又到了看海的季节,打开社交媒体上的攻略,大家推荐的目的地一般是大连、青岛、厦门、三亚等城市。

从北往南,这些著名的海滨城市组成了一道亮丽的海岸风景线;但仔细一看,沿海的江苏却显得格外低调。如果再问问身边江苏的朋友,你会震惊地发现,他们本地人可能也没在江苏看过海。

江苏的海存在感弱,可不只体现在没有著名海边景点。江苏的海洋经济放在全国来看,也是落后的。2022年,江苏的海洋生产总值低于广东、山东、福建等省份,在全国11个沿海地区中排名第6[1],属于中等偏后水平。

为什么海在江苏的存在感这么弱,以至于江苏都不像个沿海省份了呢?

拥有全国最大滩涂,

旅游、港口都难发展

你心心念念的海边度假,有碧蓝清澈的海水、细腻柔软的沙滩和波光粼粼的海浪,可以让你一边晒着日光浴一边感受滨海城市独有的浪漫气息。

旅游业发达的海滨城市能够满足你的愿望,在于它们拥有独特的基岩质海岸和沙质海岸[2],坚硬的岩石和柔软的沙滩,共同构成了“黄金海岸”的基本要素,适合开发“大海(sea)、阳光(sun)、沙滩(sand)”这种“3S”滨海旅游模式[3]。

但拥有长达954千米海岸线的江苏,近93%的海岸都是粉砂淤泥质[3],形成了“黄泥海岸”的独特景象。再加上江苏的海滨城区通常与主城区距离较远,建设落后,服务能力不强[4],一到旅游旺季,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浙闽海滨游客如云,而江苏海岸却一片沉寂[3]。

这个省有近千公里海岸线,可几乎不靠海吃饭

(图/Pixabay)

你兴冲冲地来到江苏海边,想尽情享受阳光沙滩与碧海蓝天,但放眼望去,只有一片位于陆地和海洋的过渡地带的泥巴“滩涂”。

这片我国面积最大的淤泥质滩涂,得益于千百年来长江和黄河的共同努力[5]。

长江以每年约10亿吨的水准,源源不断地向江苏附近海域输送泥沙[6]。大量泥沙在江苏南部的沿海地区堆积,形成了滩涂湿地[7]。曾持续七百多年改道流向江苏的黄河,也将来自黄土高原的泥沙,千里迢迢运送至江苏中部、北部的海域[8]。

开发滩涂可以有效增加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但给江苏带来的经济回报却并不高。近40年来,江苏的滩涂主要用来养殖水产,但渔业产出在江苏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连四分之一都不到[9]。放眼全国,2018年,江苏的海水养殖、近海捕捞和远洋捕捞产量在全国的比重仅为5%左右,远低于山东、福建、广东、辽宁和浙江等省份[4]。

这个省有近千公里海岸线,可几乎不靠海吃饭

(图/Pixabay)

此外,江苏沿海滩涂平坦的地貌也不利于港口建设[10]。比如江苏第一大海港连云港就因自然水深不足,存在泥沙回淤等问题[11][12],多个单位共同合作了十多年,才制定出系统的港口规划[12]。

可海洋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港的吞吐量,比如广东就拥有广州港、深圳港等5个亿吨大港[5]。2009年,江苏海港无论是货物吞吐量、外贸吞吐量还是集装箱吞吐量,在沿海各省市中,都是倒数第一[13]。即使过了十年,江苏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比重也只由2.50%上升到3.42%[14]。

相较于其他沿海省份,大面积的滩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江苏沿海经济的发展;但滩涂也并非一无是处,作为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部分滩涂会逐渐变成陆地[7]。家住江苏启东县城的你如果穿越回唐朝,估计只能待在海底[15]。

内河航运发达,

自古以来就靠江吃饭

上帝给江苏关上了“靠海吃饭”的大门,却也打开了一扇窗,那就是直达中国腹地的万里长江。

历史上,大规模的北方人口南迁为长江流域带来了劳动力、技术和知识,这些南迁人口与原住民一起,加速开发长江流域经济。到了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就基本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16]。

长江沿岸的城市商贸云集,形成了以粮食、盐、矿产、木材以及杂货为主的商贸通道。频繁的商贸往来,使得扬州在唐朝时就“雄富冠天下”;清朝乾隆年间,无锡更是成为当时名满天下的“江南四大米市”之一[17]。

相比之下,曾经依靠海盐生产繁荣一时的苏北沿海地区,受黄河改道影响,原有的盐场离海渐远,食盐产量逐步下滑[18]。再加上战火不断、自然灾害频发,民众只得向苏南甚至上海逃荒[19],导致沿海地区的人口数量经常处于稀缺状态,直接制约了江苏沿海的经济发展[20]。

今天,长江仍然是江苏发展的重要依托[21]。在长江流域江苏段,南京、镇江、苏州、南通、江阴、泰州6个亿吨大港组成了实力雄厚的沿江港口群,成为连接内河、长江、南北沿海以及远洋运输的枢纽,交通区位优势极为突出[22]。

其中,南通港、张家港、南京港和镇江港有利促进了江苏外贸运输业的发展。四个港口开辟了日本、朝鲜、新加坡以及西北欧各国等10多条航线,大大改善了江苏的投资环境,促进了江苏外资的引入和外向型企业的发展[23]。

这个省有近千公里海岸线,可几乎不靠海吃饭

(图/Pexels)

江苏还凭借发达的水运区位,乘上了国际产业与资本向中国转移的东风,沿江分布的31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因此成为石化、钢铁、电力、汽车、冶金等产业的优先集聚地[22]。昔日的“天下粮仓”摇身一变,发展成为了“世界工厂”。

除长江外,江苏还拥有2万余条乡级以上河道、2000多条县级河道[24],内河航道总长2.4万公里,里程和密度均居全国之首[25]。

大运河江苏段更是京杭大运河通航条件最好的区段,至今仍发挥着交通航道的功能,不仅对北煤南运、南水北调等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还带动了沿线城市的发展[26]。

这个省有近千公里海岸线,可几乎不靠海吃饭

(图/Pexels)

江苏沿江地区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和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也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往沿江城市流动[27]。

江河交汇,内河成网,纵使沿海发展受到阻碍,发达的内河航运却使得江苏能轻易靠着江河“吃饭”,打破了同一地区“沿海比内陆发达”的铁律[13]。

沿江沿海的发展,

一碗水难端平

比起作为全省经济“发动机”的沿江地区,江苏的沿海地区堪称爹不疼妈不爱,鲜少能够享受到发展政策带来的红利。

五十年代,为防止敌对势力从海上进攻、内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情况,国家开始将经济发展中心和工业布局从沿海转移到内地[18]。这期间,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出现停滞甚至倒退[28]。

之后,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的战略,但实际上主要实施的还是“积极提高苏南”的不均衡发展策略[29]。

九十年代以来,为了防止沿海与沿江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江苏在海洋经济开发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

然而,无论是1991年的“三沿”战略,还是1996年的“海上苏东”战略,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沿海三市的发展速度和贡献份额,仍远低于沿江地区[13]。2015年, 沿江地区生产总值是沿海的4倍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则是沿海的1.7倍[30];2019年江苏沿江港口货物吞吐量更是达到了沿海港口的8倍[14]。

与此同时,全国对外开放重心开始转向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31]。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江苏沿江地区,享受到了上海开发带来的红利。

上海由于地域有限,土地和商务成本高,制造业外资将总部和研发中心布局在上海后, 为了节省生产组装环节与总部之间的协调成本,会优先选择离上海更近的沿江城市开设工厂[32]。比如苏州就通过配套上海发展制造业,与上海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分工格局[33]。

沿江地区之所以能够抓住上海开发带来的机遇,离不开自身过硬的工业实力。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源地。辛亥革命之后,长江下游地区凭借其区位和资源优势,成为了民族工业布局最集中的地区[34],这为江苏沿江地区打下了良好的工业基础。

这个省有近千公里海岸线,可几乎不靠海吃饭

(图/Pexels)

改革开放后,长江下游又成为了工业布局和发展的重点[17],沿江港口的对外开放,更是直接推动了江苏沿江工业带经济走廊的建设[35]。2003年,江苏又实施了沿江开发战略,使沿江地区成为各类资源聚集的主要区域,形成了我国低成本制造业的工业化走廊[36]。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江苏沿江地区已经成为机械装备、化工等产业的集聚地[37]。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上榜的恒力集团、盛虹控股集团和沙钢集团三家江苏工业企业,均来自沿江的苏州地区[38]。

反观沿海地区,临港工业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规模,缺乏石化化工、钢铁等作为海洋经济发展支柱的临港重工业。这也进一步导致了江苏沿海经济规模偏小、港口吞吐量提升乏力[4]。不过,好在江苏已经开始将沿江地区的部分工业基地转移到沿海地区[39]。

江苏虽然“江强海弱”,但2022年的经济总量仍高居全国第二[1],且所有地级市都位于全国百强之列[26]。就像班里的一些学霸,虽然偏科,但总成绩依然能高得吓人。

[1] 江苏省人民政府. (2024). 江苏加快建设海洋强省.

[2] 余凤龙 & 王英利. (2016). 江苏沿海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特征、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资源开发与市场, 32(02), 244-248.

[3] 黄震方. (2002). 海滨生态旅游地的开发模式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4] 宣昌勇 & 翟仁祥. (2020). 现代海洋经济视阈下江苏沿海经济带建设的理论依据与路径选择.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8(05), 16-24.

[5] 章剑华, 金伟忻 & 张茂龙. (2023). 向未来报告——江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全速启航.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6] Zhao, R., Dong, X., Liu, Q., Xu, M., & Zhao, Y. (2023). Distribution, sourc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rganic carbon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coastal tidal flats in Jiangsu Province.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7]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 (2024). 海岸带的概念与范围.

[8] 孟尔君. (2000). 历史时期黄河泛淮对江苏海岸线变迁的影响.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04), 148-160.

[9] 何蕾, 李国胜, 崔林林, et al. (2021). 江苏沿海滩涂围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 生态学报, 41(23), 9228-9238.

[10] 陈丽. (2017). 江苏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结构优化研究.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7(05), 18-22.

[11] 金镠 & 武可贵. (1993). 连云港港口建设六十年. 水运工程, (05), 1-4.

[12] 金镠 & 虞志英. (1993). 关于淤泥质海岸筑港的几点认识. 水运工程, (05), 4-8.

[13] 路瑶. (2009). 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04), 8-13.

[14] 沙璐娟, 杨周昊, 陈华健, et al. (2021). 江苏沿海港口联动发展研究. 合作经济与科技, (10), 40-41.

[15] 江苏省地方志. (2022). 沧海桑田越千年, 8张地图看启东前世今生.

[16] 滕磊. (2020). 长江流域经济地位的历史变迁. 中国统计, (01), 50-51.

[17] 段学军, 邹辉, 陈维肖, 王雅竹 & 叶磊. (2019). 长江经济带形成演变的地理基础. 地理科学进展, 38(8), 1217-1226.

[18] 王英, 潘抒灵. (2011). 经济学视域下江苏沿海开发的历史演进. 科学·经济·社会, 29(02), 38-40+45.

[19] 韩星耀. (2022). 慈善与政治: 1946年上海市救济“苏北难民”义演研究. 近代中国, (02), 273-294.

[20] 凌申. (2016). 20世纪初江苏沿海移民运动及其影响.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6(01), 27-30.

[21] 夏锦文, 吴先满著. (2020). 新时代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2] 长江策. (2020). 问策长江经济带①: 长江里藏着江苏经济发展的秘密.

[23] 崇庆余, 杨德山. (2018). 读点国史: 迎风破浪——1992年的中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4] 江苏省水利厅. (2021). 水利概况.

[25] 李巍 & 张娇凤. (2022). 新时代江苏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路径与对策. 中国水运(下半月), 22(02), 17-19.

[26] 瞿锦秀. (2023). 江苏打造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协同发展示范段的思考. 经济研究导刊, (17), 52-55.

[27] 臧磊. (2015). 1990-2010年江苏省人口迁移特征及机制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28] 颜银根. (2008). 江苏沿海经济发展历史及现状研究.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03), 37-41.

[29] 张颢瀚, 沙勇. (2014). “十三五”江苏区域发展新布局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0] 陈君. (2018). 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途径浅析. 水利经济, 36(03), 1-5+15+77.

[31]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 江苏省商务厅. (2020). 江苏国家级开发区. 江苏人民出版社.

[32] 巫强, 徐子明, & 黄南. (2017). 外商直接投资从上海向苏南扩散吗? 华东经济管理, 31(09), 14-22.

[33] 李艳, 黄甫, & 陈雯. (2004). 新时期上海周边地区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苏州沿江地区为例. 现代城市研究, (06), 51-54.

[34] 虞孝感, 王磊, 杨清可, 叶士琳. (2015). 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背景及创新发展的地理学解读. 地理科学进展, 34(11), 1368-1376.

[35] 刘国新,武力,许建国,刘晓,孙大力等. (2020).辉煌年代:国史丛书. 四川人民出版社.

[36] 胡俊峰 (2010). 江苏沿江、沿海开发互动发展的研究——基于非均衡发展的倒“U”型理论.

[37]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2003). 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

[38] 江苏省委新闻网. (2023).《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新鲜出炉 苏州3家企业上榜.

[39] 泰州市人民政府.(2016).江苏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全省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5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江苏省境内拥有1162.8km的长江岸线和1011.04km的黄海海岸线,沿线聚集了大量的化工生产仓储企业。举办此次论坛旨在研讨仓储装备新技术,交流安全管理经验,了解企业仓
2022-12-14 17:13
寻迹江苏老地名 | 江苏“盐地名”,在黄海之滨铭刻历史印记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拥有954公里海岸线的江苏,产盐历史极其悠久。 白花花的海盐,在江苏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也在今天的江苏沿海留下了一处处“盐地名”。海盐。
2023-08-31 22:51:00
...%以上。”公司总经理助理姚烨菁介绍。 相距数百公里江海岸线,中天钢铁和五山地区被一条“绿线”连结——南通以“南通之链”滨江绿道、“缤纷百里”沿海绿廊串联江海,430公里生态
2023-06-22 06:37:00
长江“腾飞”起宏图
...三角区域汽车出口企业的选择。在浙江宁波舟山港延绵的海岸线上,船笛悠扬。桥吊班工班长王燕明正加紧装卸,集卡车穿梭往来,井然有序。春节假期码头作业也24小时不间断。8天集装箱吞吐
2024-02-28 10:22:00
...,可停靠海洋渔船7000余艘江苏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954公里。全省共有20座沿海渔港,可停靠海洋渔船7000余艘,其中洋口、吕四港等中心渔港6座,高公岛、
2024-03-30 18:53:00
江苏加快建设海洋强省 “蓝色引擎”活力澎湃
...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苏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954公里,海洋资源禀赋独特。近年来,江苏持续向海进发,海洋产业强劲活跃,沿海地区加速隆起,海洋强省建设步伐不断加
2024-05-29 03:03:00
共叙乡情共话发展 江苏如东首届发展大会召开
...东靠江、靠海、靠上海,涵盖4555 平方公里海域、86公里海岸线、100余万亩滩涂,建成亚洲最大的县域海上风电场、全国最大的海上能源岛、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LNG枢纽基地,区
2024-02-17 19:25:00
培育新动能 激发新活力 在高质量发展中争先进位走在前列
...探讨,他指出,盐碱地是重要的战略储备耕地资源,江苏海岸线长、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快速改良技术推广力度,分区分类开展综合改造利用,加快选育更多耐
2023-09-01 22:04:00
三国时期孙权为什么定都武昌?
...今天的福建省福州市,在这里造好船之后,然后沿着东南海岸线经长江再输送到沿岸各地,因为建业在下游,所以一定会经过建业,虽然武昌也有造船业,但是规模还没有发展起来,相对来说,建业
2023-08-25 06:51: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