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一颗颗土豆,在习水县温水镇春荣食品加工厂经历了清洗、加工、切块、搅拌、包装等流程后,通过物流车辆运送,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在消费者的面前。
“把家乡绿色有机、营养丰富的原料加工成易储存运输、品质优良的产品,让更多的人知道家乡农特产品,这是我应有的使命。”该加工厂负责人曾庆红说。
绿水青山好风光,生态经济大文章。近年来,习水县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九月骄阳炙烤着大地,循着醒民镇红岗村小径蜿蜒上山,只见满眼青翠,橘树下,一个个圆润翠绿的西瓜十分诱人,山风吹拂,暑意全无。瓜农们正忙着采摘收运,丰收的喜悦溢满脸庞。“我的林下西瓜又大又圆,甘甜可口,一共种植了60余亩,今年的产量大约30万斤,效益十分可观。”醒民镇红岗村种植大户冯静乐呵呵地说道。
时下,正是秋收的大好时节,隆兴镇新光村葡萄地里套种的南瓜,喜获丰收;程寨镇石门村枇杷树下套种的时蔬,蔬果飘香;民化镇丰坝村柚子地里套种红薯,硕果累累……今年以来,全县林下种植利用林地面积约4.37万亩,种植有蔬菜瓜果、中药材、食用菌等,总产量超4800吨。
抬头见蓝天,平视望树林,低头看产业。在三岔河镇丹霞谷景区内,茂盛苍翠的森林中,一群蜜蜂飞来飞去,热火朝天地酿造着蜂蜜。养蜂人徐亚超已经在此养蜂16年。“蜂蜜本身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我的蜂蜜都是天然好蜜,晶莹剔透,芳香甜润,深受市场喜爱。”徐亚超介绍,三岔河镇丹霞谷景区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森林植被丰富,清幽凉爽,气候宜人。目前,林下养蜂人已超500户,蜂蜜产品销售范围覆盖国内各大、中型城市,年收益约2000万元。
此外,二郎镇莫洛村林下养鸡,有声有色;马临街道临丰村林下养猪,风生水起;温水镇芦村村林下养羊,如火如荼……目前,全县林下养殖利用林地面积约27.7万亩,养殖羊、牛、鸡等牲畜、禽类。
据悉,习水县森林面积共304万亩,森林覆盖率63.22%。全县适宜发展林下经济面积为157.8万亩。2022年,全县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到84.32万亩,实现林下经济全产业链产值6.5516亿元,在全市排名第2名。
在习水县马临街道沔山村,随处可见高低错落的稻田,沉甸甸的稻谷颗粒饱满,肥美的鱼儿在稻田里快乐地游来游去,而村民们正在农业机械的配合下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抓鱼、割稻、捆草……每个人脸上都挂满了丰收的喜悦和笑容。
今年来,马临街道因地制宜,以“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打造稻鱼综合种养项目示范基地,成功带动360户群众发展稻鱼综合种养500余亩。并组织农技人员和志愿者深入田间,从育稻苗、栽种、投鱼苗到收割,全程跟踪指导,尽全力让群众坐收“渔利”。
在习水县习酒镇新园村,这份喜悦也洋溢在了当地村民们丰收的笑脸上。该村通过“一地两用、一水两养、鱼稻双赢”的生态养殖模式,大力推进“稻田养鱼”项目,不断加大稻花鱼产业扶持力度,稻田养鱼已成为该村群众致富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通过村集体示范带动,激发群众种粮积极性,守好粮食生产线。”习酒镇新园村党支部书记雷红介绍,今年全村种植水稻面积1000余亩,其中村集体100余亩,稻+鱼50余亩,村集体经济预计实现产值40余万元。
此外,习酒镇积极探索稻田养鱼等观光农业新模式,通过产业融合、农旅发展、农事体验等方式,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一三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习水当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稻田养鱼产业,探索生态旅游,在保障群众“米袋子”不减量的基础上,增加群众“钱夹子”,推动乡村振兴,走出一条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王烨 刁苓沙 罗金 谢永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3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