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赤水:生态“富竹”带来生活富足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7-08 09:4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遵义日报

盛夏时节,凌晨五点,在“中国竹都”赤水市大同镇天桥红托竹荪基地,基地管理员陈启国正带领工人们穿梭在竹林中采摘即将“开花”的“竹荪蛋”。再过几个小时,这些“竹荪蛋”就将破壳而出,变成白生生的竹荪,销往全国各地。这是赤水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赤水市按照省委和遵义市委对林下经济发展的系列部署和安排,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融合发展新路子。

长期以来,勤劳智慧的赤水人民结合当地的地理、气候等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和竹林资源,种植食用菌、铁皮石斛,发展林下养殖,推动该市林下产业蓬勃发展。

绿色发展农村宜居宜业

赤水地处黔边、紧邻川渝,是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全国首批“十大竹乡”和“中国竹都”培育试点单位,林地面积约224万亩,森林覆盖率82.51%,居全省第一,气候以高温高湿为主,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一棵竹子富了一方百姓。赤水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资源禀赋,紧紧围绕“竹”字做文章,以132.8万亩竹林为基础,通过笋用林培育、国储林建设等多渠道强化笋用林基地建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目前,赤水市年可采伐楠竹1500万株、杂竹100万吨;已完成笋用林培育面积56.0万亩,年产竹笋12万吨以上,产值5亿元;发展各类竹加工企业300余家,开发竹下游产品300余个,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

小竹子联通大产业,赤水市通过一棵绿竹联通了一二三产业,形成了“山上栽竹、石上种药、林下养鸡、水中养鱼”的立体生态农业体系。

因竹而美,万亩竹海吸引了不少游客来到赤水旅游,竹产业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藏身竹海的赤水匠庐·雅路古是一个新建的洞穴酒店,吸纳了周边24位村民就近就业。黎思秀就是其中一位,实现就近就业的她,还能照顾家里的三个小孩,让她家的幸福感得到很大的提升。

赤水市还抢抓双碳新机遇,率先启动竹林碳汇开发,创新探索转换路径。2022年,成立贵州省首个森林碳汇管理局,成功发行全省首张竹林碳票——赤水丹青碳票,率先在全省获批首笔4.5亿元竹林碳汇产业类贷款。

科学规划农业高质高效

产业要壮大,必须实施规模化。赤水市推行林下经济与资源禀赋相结合、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相结合、与乡镇特色优势相结合的“三结合”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林下资源优势,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林地利用率和林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坡度较缓、地势较平的林地种植食用菌,石多地少的林地种植石斛,坡度较陡的地方发展林下养殖……赤水市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充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林药”“林禽”“林菌”等产业,取得了良好成效。

科技赋能,赤水市人民政府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农业产业科学发展。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中,从产业规划、选良育种,到技术把关,省农科院给予全程指导。

根据科学规划,赤水市在海拔700米以上的林地重点发展黄精、重楼等中药材,海拔700米以下的林地种植林下竹荪、大球盖菇、羊肚菌和适度放养林下乌骨鸡,实现林下经济科学化、标准化发展,形成了“上中下、短中长”的发展格局。

赤水市还通过现场观摩会、学习会、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不同发展模式,以点带面,纵深推进,带动全市林下经济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

天桥村村民陈启国学会红托竹荪种植技术后,当上了基地管理员,从产业工人变成了技术工人。陈启国说:“一般问题我都知道怎么解决,如果以后自己要种植红托竹荪,心里也更有底气了。”

即使有了科技的加持,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让农民心里还是有所顾忌。为了让农民无后顾之忧,在发展林下经济中,赤水市采取“投保+”模式向保险公司投保,有力提高了经营主体林下种植、养殖、采集的保障能力,让农业更有保障,让农民更有底气。

结合乡镇地理条件,赤水市重点打造“一乡(镇)一品”产业,因地制宜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如今,10万亩金钗石斛、100万亩商品竹林培育、1000万羽乌骨鸡、万亩生态冷水鱼农业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形成了“山上种竹、林下养鸡、石上种药、竹水养鱼”的山地立体生态体系,走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协同发展农民富裕富足

“石上开花”是赤水市一道特别且亮丽的风景。在赤水市旺隆镇红花村金钗石斛示范基地,绿荫下的石头上开满了紫白相间的金钗石斛花,村民们正在石头上采收石斛花。

阳光透过树叶散射在红花村村民马廷云的身上,他一边将采摘的石斛花轻轻握在手心,一边笑着说:“以前没有想到树下的石旮旯还能种石斛,更没想到的是种出来的石斛还这么受市场欢迎。”

今年,马廷云种植了20亩金钗石斛,预计能收入20多万元。

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红花村石斛种植大户袁图会建立了电商平台,他家种植了200多亩金钗石斛,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他说:“林下种植中药材产值高,我每年卖金钗石斛花和鲜条,毛收入近200万元。”

高温高湿的自然环境特别受金钗石斛的喜爱,赤水市充分利用林下闲散的荒山荒地,结合金钗石斛喜阴喜湿和喜欢生长在丹霞石上的特性,创新采取林下自然栽培和垒石栽培方式,形成林药互生良性生长模式,孕育了品质上乘的金钗石斛,深受市场欢迎。

赤水市通过“国有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在13个乡镇建成金钗石斛生产基地近10万亩,占国内金钗石斛种植面积的90%以上,年可产鲜条约6000吨、鲜花1000吨,占全国金钗石斛种植面积和产量的90%以上。

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推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赤水市培育石斛加工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创新开发金钗石斛切片、面膜、牙膏、香皂等15个系列40余个产品,大大提升了石斛的产品附加值。

在红花村金钗石斛基地,不少游客拍照打卡,这里不仅仅是产业基地,如今已变成了旅游基地。

赤水市充分利用竹林、桫椤、丹霞地貌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围绕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等名片,大力发展全域生态旅游,共打造景区景点40个,成功创建遵义首个5A景区。2022年,该市旅游综合收入达100亿元以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赤水以绿色为底色,绘就了景美、业兴、民富的乡村振兴新蓝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8 11: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遵义日报◇余志勇盛夏时节,凌晨五点,在“中国竹都”赤水市大同镇天桥红托竹荪基地,基地管理员正带领工人们穿梭在竹林中采摘即将“开花”的“竹荪蛋”。再过几个小时,这些“竹荪蛋”就
2023-07-17 09:40:00
赤水市宝源乡:林下乌骨鸡 富美两相宜
多彩贵州网讯 近年来,赤水市宝源乡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山林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产业,谋求绿色发展之路,林下养殖乌骨鸡便是其中的一大亮点。走进宝源乡回龙村乌骨鸡养殖
2025-02-24 16:46:00
赤水:林下养殖助增收
本文转自:遵义日报近年来,赤水市天台镇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公司”的组织方式,引导村民发展林下生态蛋鸡养殖,提供从鸡苗发放、技术指导到回收销售的全程保障,让竹林资源得到充分利
2023-06-22 09:48:00
...一垄垄茶树的湄潭到遍地古木参天的务川,从茂林修竹的赤水到花团锦簇的桐梓,处处游人如织,美景如画,与《上春山》适配度拉满,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活力满
2024-03-12 06:13:00
工行遵义赤水支行:金融助力“山珍之花”撑开致富伞
走进中国竹都赤水,群山耸翠,处处茂林修竹,绿意盎然。竹子不仅装点了赤水的山,也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在赤水,无竹不成席,竹荪是“赤水全竹宴”中最为重要的一种食材,它味道鲜美,营养
2024-09-23 15:34:00
遵义习水:“绿”韵悠长 “富”景在望
...城的人们,尽享“生态红利”。高位推动 逐“绿”奋进赤水河流经云贵川三省,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筑坝并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作为连接云贵川的一条经济动脉和人文纽带,也是众多珍稀特
2024-10-31 10:39:00
赤水:林下竹荪采收忙
本文转自:遵义日报近年来,赤水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运用林下空闲土地资源,通过“党建引领+村社合一”组织方式,带动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竹荪种植,并延伸“产+销”一体化产业链,推
2024-05-16 09:50:00
...者 张云开)近日,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组织召开2024年赤水市红托竹荪栽培技术培训研讨会,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技术交流和提升农技人员技能,加快推进我省红托竹荪产业发展。技术培训研
2024-05-16 06:06:00
江西广昌:林地延包给林农吃下长效“定心丸”
...说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带来的变化,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赤水镇天咀村林地承包大户谢善发喜上眉梢。天咀村有林地14662亩,是典型的林业村。过去,村里常住人口一度不足20人,林地成了
2023-11-16 21:18: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36集系列文献纪录片《档案里的山东抗战》开播暨图书出版发布会在省档案馆举行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月11日,山东省档案馆、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36集系列文献纪录片《档案里的山东抗战》开播暨图书出版发布会
2025-08-11 22:04:00
16个城市32支球队“竞”逐观山湖|2025“游学杯”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在贵阳开赛
听闻远方有你,动身跋涉千里。来自全国16个城市、22所学校的32支青少年足球队齐聚“爽爽贵阳”,共同开启这场以“快乐足球
2025-08-11 22:18:00
一泓活水激夏凉,富民链起四季长!贵州桐梓水银河漂流激活县域经济新动能
持续高温炙烤下,水上漂流已超越单纯娱乐,跃升为激活县域“避暑经济”的关键引擎。位于遵义市桐梓县木瓜镇的水银河景区,这股“清凉动能”正澎湃涌动
2025-08-11 22:19:00
凤冈:第三届神兽狂欢季邂逅锌硒“抹茶” 解锁制作新体验
多彩贵州网讯 近日,在“悦·遵义|品凤冈”第三届神兽狂欢季活动期间,市民朋友在欣赏精彩的节目表演的同时,还能来一场沉浸式抹茶文化探索之旅
2025-08-11 22:50:00
记者从贵阳北控水务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为提升经开区域供水保障能力,中曹水厂拟实施管网扩容改造,8月11日(星期一)23时至8月12日(星期二)11时
2025-08-11 22:50:00
山东友泰科技获“红钥匙杯”党建案例比武特等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鹏飞 通讯员 成帅 袁波为深入贯彻《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加强对现代企业制度实践探索
2025-08-11 18:39:00
万名医护进乡村|毓璜顶医院护理专家下沉帮扶,送服务也送理念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实习生 安晴 通讯员 李成修 侯瑞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接连收到烟台市奇山医院、烟台芝罘医院护理部发来的感谢信
2025-08-11 18:39:00
烟台第六批“业务院长”基层履职,毓璜顶医院韩鹏进驻海阳行村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李成修 李凌峰近日,一场简单而庄重的欢迎活动在海阳市行村镇卫生院举行。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专家韩鹏作为烟台市第六批“业务院长”
2025-08-11 18:39:00
电商拓市场,热蒸汽变“底气”!小酸菜做成千万大产业
8月8日上午,安顺市普定经开区工业园内的贵州三颗草食品有限公司里,一包包酸菜经流水线打包封装后,正通过快递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2025-08-11 19:11:00
火箭路学校主体完工,小学部下月迎新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周贤林)8月11日,记者从张湾区教育局了解到,火箭路学校主体建设已全面完成,小学部下个月将迎新
2025-08-11 19:14:00
金豆传情 “科技小院”绽放中赞合作之花
近日,赞比亚驻华第一大使Ivan率代表团,开启了一场深度聚焦长发农业集团育种科技实力的交流之旅。此次高规格、高密度的考察行程
2025-08-11 19:31:00
中国网8月11日讯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为规范和加强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教育部近日修订印发《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2025-08-11 19:32:00
【多彩新论】绿色藏在贵州的温度里
19℃的浪花、23℃的森林、15℃的溶洞、25℃的院坝,这些带着清凉体感的温度背后,是贵州生态优势的生动注脚,更是不一样的生态游最动人的底色
2025-08-11 19:42:00
【多彩新论】青年夜校热彰显城市温度
近日,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的“筑农夜校”无人机培训班火了,原本预估只有五六十人,实际报名的却有800多人,培训地点临时从村里搬到学校
2025-08-11 19:42:00
【多彩新论】减负赋能,为担当者注入澎湃动能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这是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批准
2025-08-11 19: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