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很多人愿意相信马谡会被诸葛亮所杀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07 20:2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谈起三国,我们能想到刘、关、张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瑜三尺青峰怀天下等等。三国历史荡气回肠,无数英雄横空出世,引无数后人为之瞻仰。

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便是其一。情节波澜起伏,让人记忆深刻。但这仅仅是演义中的情节,并非正史,却早已被许多人认为这是真相。

那么,为何很多人愿意相信马谡会被诸葛亮所杀呢?马谡最终结局到底是怎样的呢?

为何很多人愿意相信马谡会被诸葛亮所杀呢

街亭之战事关蜀汉决定性复兴,因而马谡兵败会斩首?

街亭位于现今的甘肃天水,这里山高谷深,地势险要,进可攻汉中,退可守陇右,是汉中咽喉之地,历来兵家必争。

诸葛亮北化时期,刘备已病逝,蜀汉政权早不如刘备在世之时团结,趁老一辈将领还在之时,蜀汉尚有一战之力,因而诸葛亮决定尽快北伐。

若想撕开北方据口,诸葛亮选择靠蜀中较近且魏国兵力薄弱的陇右,而占据陇右,就必须守住街亭。只要守住街亭,就能为吞下陇右地区争取更多的时间,以便展开据守进而继续北伐。

为何很多人愿意相信马谡会被诸葛亮所杀呢

可以理解为守住街亭算是“北伐加油站”,若在还未吞下陇右时被魏国占领街亭,便危及诸葛亮大军后方,汉军将会进退维谷,最终只得全线放弃。

正因首次北伐中,街亭之战是重中之重,但由于马谡的愚蠢自大导致的街亭迅速溃败。

这其中也有诸葛亮用人不当之责,在这之前,他认为有魏延、高翔屯兵附近,有赵云、姜维吸引司马懿火力。而马谡身边有谨慎小心的王平,定会让街亭之战无所疏漏。

但一切事与愿违。

公元228年,马谡到达街亭后,不听诸葛亮的命令,不依山傍水在山下据守城邑,而是私自远离水源屯兵山上。

为何很多人愿意相信马谡会被诸葛亮所杀呢

副将王平多番劝阻认为,深入敌境,若有失利,士卒必然丧气。魏军强大,应以防守为主要目的。若魏国在山下断绝水粮,我军心将乱,容易一败涂地。

然马谡刚愎自用认为守不如攻,据守山上,可俯冲包围魏军,若魏军断我粮草,我军必破釜沉舟,殊死搏斗。

王平见劝说无果,无奈请缨自带一千人马据守山下。

果然等到张郃来到街亭,探察到马谡背离水源屯兵山上的行为,大喜过望,即刻命令部下将山围住,掐断其水源、粮道,并纵火烧山。

为何很多人愿意相信马谡会被诸葛亮所杀呢

然而蜀军并不像马谡所说,有背水一战的决心,而是不战自乱。张郃乘势出击一举击溃。

通过上述,这场战事的败绩主要主将马谡自大造成,因而此次蜀国北伐功败垂成的情形才令人扼腕。

所以立即斩杀马谡,无论为整顿军纪,还是为应和读者及情节发展都是十分合理的。这也是为何会很多人愿意相信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故事的重要原因。

为何很多人愿意相信马谡会被诸葛亮所杀呢

马谡非诸葛亮正法,他也很可能逃跑了

名著《三国演义》虽广受大众喜爱,但毕竟只是小说,暗含许多虚构成分。而陈寿所记的正史《三国志》中多篇提及马谡,但关于马谡失街亭后的结局记载有多种。

首先,有关马谡的哥哥马良《三国志·蜀志·马良传》记载:“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就此可知,马谡应该在战败后入狱病死。

其次,同样出自《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记载:“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就此可知,马谡还有一种可能便是兵败后逃亡了,还牵连向朗贬官。但马谡后续是否有被抓住,再被处死便不得而知。

为何很多人愿意相信马谡会被诸葛亮所杀呢

最后,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就此可知,马谡应还有可能被诸葛亮带回汉中再杀掉。

综上所述,马谡的结局有以上出自陈寿《三国志》的三种可能,记录人是同一个,很难造成前后不统一的错误。那么,马谡结局到底是陈寿为掩盖什么而故意所为,还是这三种结局都应该是马谡的结局?

或许三种结局综合编排在一起是真相。

马谡在街亭兵败后便逃亡,但不久便被抓住,马谡入狱,然诸葛亮想押送回汉中再处决他,还未到达汉中,马谡便在狱中病死。

为何很多人愿意相信马谡会被诸葛亮所杀呢

这样结局似乎很合理,也符合上述三项记载情况。但这是基于论据的猜测,应慎取之。我们最能确定的是,诸葛亮在得知马谡兵败街亭后并未立即处死他,所以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不成立。

那么,正史中为何会出现一个人三种死法的情况呢?

原因多在于,蜀汉没设史官,导致资料残缺,使得陈寿记载多有遗落。我们可推测马谡最有可能便是那三种说法的综合体,即马谡很可能在兵败后逃跑了,再被抓住后死于狱中。总结:

《三国演义》只是一部历史小说,虽借用三国局势,大抵结局也符合史实。但某些细节为符合人物或情节的设定,有虚构成分实属正常。

为何很多人愿意相信马谡会被诸葛亮所杀呢

主要在于,读者应多阅读其他书籍作为补充,而非把演义当真实历史。

历史之所以为历史,便是其的不在场性,需要通过媒介来得以证实。但文件材料真伪由人来判断,这便考验读者的阅读量了。

三国街亭之战的失败,部分原因在于诸葛亮用人不当,但时不我待,错过这次难逢机遇,接下来的多次出祁山已难逢天时地利,蜀国大抵响起了丧钟。然胜败乃兵家常事,马谡兵败逃亡,实在令人不耻,他的结局必然是要被处死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7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有意为之吗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看似情深意切,实则暗藏杀机。一直以来,关于马谡失街亭,很多人都会将罪责归在马谡身上。正是马谡的骄傲自大,自恃才高,熟读兵法,不听诸葛亮“下寨必当要道之处”的命令
2023-06-18 20:49:00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个十分著名的桥段。马谡被诸葛亮看重,在诸葛亮北伐时把看守街亭的重任交给了他。但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让街亭失守,蜀国陷入危险诸葛亮的北伐也被迫中止。诸
2023-04-21 15:26:00
马谡真的是被诸葛亮挥泪所杀吗
...知道的。他因骄傲自大,导致街亭失守,为了安抚人心,诸葛亮忍痛将他斩首。马谡镇守街亭之前,诸葛亮特意立了军令状。虽说只是一次战役,但诸葛亮十分看重。因为诸葛亮看重的不只是街亭这
2023-05-29 11:05:00
诸葛亮为何不顾刘备临终遗言,执意让马谡守街亭
...,除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三国志·马谡传》“诸
2023-06-08 09:32:00
正说三国:挥泪斩马谡,背后有什么难言之隐?
...、越嶲太守等职务。因为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对他倍加器重,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并被用为参军。但马谡却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因作战失利而失守街亭,导致蜀国兵败撤军
2023-04-19 07:02:00
诸葛亮为何要把马谡挂出来示众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小说《三国演义》后期的一个经典桥段,其目的是为了体现诸葛亮的大公无私。因故事过于出彩,京剧还将这个故事吸收,与“失街亭”和“空城计”合编为“失空斩”。但在正史
2024-03-27 16:55:00
马谡为何不听从诸葛亮的安排?他为什么要在山上安营扎寨?
魏太和二年,诸葛亮率兵攻打曹魏,率诸军进攻祁山,发动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响应,关中震动,震惊曹魏。魏明帝亲身到长安督战,并派张郃抗击进攻祁山的诸葛亮。
2023-01-13 13:10:00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非常有名的三国故事,京剧中有所谓“失、空、斩”的传统剧目,也即《失街亭》《空城计》和《斩马谡》。故事大意说:司马懿率军出关,马谡自告奋勇,立下军令状去守街亭。在
2023-08-31 20:13:00
诸葛亮用人有没有出过纰漏呢
前面我们说了#诸葛亮#选人的七条标准,也讲了孔明利用关羽把守华容道的用人智慧,诸葛亮的牛叉之处,就不用多说了。那么,诸葛亮用人有没有出过纰漏呢?当然有,而且一出就是大纰漏。甚至为
2023-04-21 09:45:00
《三国演义》中马谡的真正结局是什么?
马谡失街亭发生在诸葛亮平生第一次北伐之际,这次北伐是诸葛亮最有希望拿下陇右五郡的唯一一次,战前,诸葛亮力排众议让马谡担任守卫街亭的重任,马谡的任务就是拖住或者阻挡住魏军支援陇右的
2023-08-24 16: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