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云南政协报
驻村队员到村民小组采集信息
■李兴
连续四个月没有下雨了,孟夏的绿春县三猛乡巴东村,本就瘠薄的土地已经饥渴难耐。
农人们先知先觉、未雨绸缪,为梯田提早储存的雨水,足以使水稻成长无忧。瘠薄的旱地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村委会的菜园子里,瓜果几近干枯,蔬菜奄奄一息。作为来自省城的驻村队员,我们吃喝拉撒自然不愁。但是,直面眼前这些枯萎的果蔬,我的心像针扎一样疼痛。每天早餐前和晚餐后的一个小时里,运水浇地成了我雨季来临前的每日“功课”,在期盼中见证果蔬的成长。情意,总会相互回馈,我为这些果蔬的茁壮生长付出了汗水,它们无私地为我“捧出”了全部果实。享用这些鲜美的瓜果,香在嘴里、甜在心头。
在巴东村,我“领教”了哈尼族群众的热情好客。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经过家门口,他们总会主动递烟、倒茶,招呼吃饭。村委会所在地五十多户人家,跟我都很熟悉。在我每个季度回省城轮休期间,村委会的同志都会悄悄将我的被褥拿回家洗晒好,然后默默放回我的房间。真正的情意,建立在彼此的真诚之上,在村民们真挚情意的关心下,我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五月,秧苗疯长的季节。蓬勃的稻禾契合我急切地想放开手脚在这里做些实事的初衷。真正住下来后,我却发现自己根本无从下手,群众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太多了。虽然已经脱贫摘帽,但是,一些家庭还存在着返贫风险。摸清家底才能有的放矢。
前三个月,我和一起驻村的两名队员都放弃了所有轮休,对全村十三个村民小组、十二个党支部进行了全面走访,列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清单。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钱要花在关键处。经商议,我们拿出了5.5万元驻村工作经费,为四个村民小组更换了路灯,为下沙普村修建了人畜饮用水池。群众赞许的目光,让我们感到欣慰。
列为监测户的都是非常困难的家庭。党委、政府领导们虽然尽心尽力,但受限于地方财力,根本无法面面俱到。我所挂钩帮扶的三个监测户虽然都由政府兜底,但依然比较困难,因病致贫的风险非常大。
一年来,我们四次慰问他们,除了鼓励他们通过勤劳与困难作斗争,每次都会给他们买一些生活用品送去家里。
我挂钩帮扶的李才(化名),在监测户中非常特殊,这个苦命的孩子,尽管只有十四岁,但在三年前就是户主了。其母五年前离家未归,父亲又在三年前患抑郁症去世。他的内心有常人无法体会的疼痛,我不能对他形只影单的落寞境况视而不见,于是专程去了他就读的学校,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据班主任老师说,这个孩子性格内向、孤僻,缺乏学习兴趣,成绩属中下游。经与老师们沟通,我们达成了共同帮助这个孩子的共识,我也主动承担了他日常开支的费用。现在,李才已经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唯有书声能聚气。独在异乡,是与住所一墙之隔的巴东小学传来的读书声驱散了我内心的寂寞。尤其是清晨,那天籁般童稚的诵读声,总会令我萌发对新一天的热望。去学校转转,是我工作之余的日常。记忆最为深刻的,是我第一次去巴东小学时的情景。当天正值“六一”国际儿童节,我受邀到学校与师生共度节日。节目高潮处,倾盆暴雨袭来,我们就近到教学楼避雨。难得有机会到各年级教室看看,顶楼六年级的情状让我们瞬间惊呆,只见楼顶漏下的雨水“滴滴答答”落在教室里,课桌上来不及收拾的书本全部被打湿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解决?这怎么能上课?校长面对我们的疑问,无助地说:“反映很多次了,村委会和乡政府都没有钱啊!”那些天,学生手拿被雨水浸透的书本的场景在我心里挥之不去。问题的关键在于,雨季期间,根本无法实施防水工程,这就意味着,师生们还得在教室里坚守到雨季结束。
后来我们了解到,教学楼漏水的情况在整个三猛乡都非常突出。我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好这几所学校教学楼的防水问题。
节气比钟摆还准,秋叶最知冬信。山里的雨季很长,几场冷雨之后,待秋叶枯落,很快就入冬了。
在雨季里,根据群众的所需所盼我们做足了功课。经与省政协派到绿春县三猛乡爬别村的驻村队员王建强商量,决定共同发起一个“‘暖冬三猛’爱民助学活动”。经过多方奔走,这项活动得到了时任云南省民营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赵道顺的大力支持,他组织的十余名企业家很快赶赴绿春县三猛乡。昆明万合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勇主动承担了巴东小学教学楼的防水工程,不但斥资4万元做好了防水工程,还给巴东小学和巴东村委会捐助了3万元现金。昆明欣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冠麟则认领了三猛乡民族中学、乡中心完小总投资12万元的防水工程。昆明同兴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志祥答应为三猛乡民族中学和乡中心完小解决太阳能洗浴设备。看到两所学校的学生冬天都在用冷水洗碗,得知巴东村和爬别村两所幼儿园还没有太阳能设备,冯志祥直接将6万元捐赠额提高到了15万元。随行的企业家纷纷献出了自己爱心,孔德云捐赠了价值6万元的文具,陈彦龙、王明科、李维红、杨国忠等人为困难群众捐赠了8万元现金。
润物无声,但善行却能感召他人。得知我们发起的“暖冬三猛”活动后,云南省河南商会也主动参与进来,企业家周扬为急需改善办公条件的村委会捐赠了10台电脑,商会也为三猛乡退伍军人捐赠了6万元的物资。经过协调,社会爱心人士杜亚、杨晓琴、徐婷也相继为学生和幼儿园捐赠了价值4万元的衣物、被褥、文具。
在与一帮村干部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深切地体会到了绿叶对根的情意,这是融洽的干群关系给我的直观感受。他们土生土长于这个边远山村,对家乡的爱,使他们放弃了外出打工谋求更多收入的机会。他们每月拿着两三千元钱的工资,日子过得清苦,鲜有节假日,却非常敬业。守望乡梓,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血脉真情。我必须与他们融为一体,在观照自己中关照他们。
在与他们的日常交往中,得知他们也需要纾困解压。通过一次闲聊得知,他们竟然没有去过红河县城,我于是租了两辆车,并为他们解决食宿,组织他们前往红河县考察学习。鉴于他们大多数人没有去过省城,我自费组织他们于今年“五一”期间到昆明游玩。
不与时间赛跑,但也要与光阴同频。一年来,虽然为群众做了一些事,但压力却使我们无法躺在功劳簿上,这里需要解决的困难还有很多。比如40间教室的护眼灯、几台电子教学白板、几个村委会的党课教育投影仪,以及随时可能冒出来的各种需求。哈尼族群众的感情很朴素、需求也很直观,他们需要通过我们做些看得见、摸得着、吹糠能见米的实事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作为驻村队员,如果将“存在感”建立在群众的获得感上,两年时光也就不虚此行、问心无愧了。因为,群众的认可和赞许,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馈。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政协机关干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8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