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央广网厦门5月25日消息(记者 邬眉 吴馨骅)火星上的环境怎么样?我们能在火星上干什么?火星为什么值得我们奔赴?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能在厦门科技馆的《走!去火星》硬科幻科普体验展找到。据介绍,本次体验展将从5月24日持续至2025年2月。
《走!去火星》硬科幻科普体验展现场(央广网发 厦门科技馆供图)
作为太阳系中自然环境与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之一,火星被很多科学家认为是最适合人类移民的星球,也承载了无数人对外太空的遐想和希望,为此,厦门科技馆与果壳数字科学馆团队合作研发,打造《走!去火星》硬科幻科普体验展,以深度硬核的天文知识和奇思妙想为切入点,将100年后的火星基地搬进了科技馆。
小观众在现场探索火星奥秘(央广网发 厦门科技馆供图)
“火星基地分为廊道、前厅、矿区、实验室、居民区五大主题板块呈现,在前厅,观众可以“乘坐”观光飞船遨游红土大陆、领略火星风光,在矿区,观众可以操控火星车,体验小行星带“淘金”的乐趣;在居民区,观众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火星‘八卦’,了解火星‘文化’……”据厦门科技馆展览策划负责人董凯琳介绍,《走!去火星》通过在1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里,将硬科幻情景和互动体验结合,为观众构建一个具象的、触手可及的火星世界,使天文、航天的宏大叙事可以为微观个体所切实感知。
《走!去火星》硬科幻科普体验展现场(央广网发 厦门科技馆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展览不仅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慧眼”天文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双南,深空探测领域研制人员贾阳,卡尔·萨根奖获得者、“火星叔叔”郑永春,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天体粒子物理学教授、广州大学天体物理中心特聘教授巴丹尼(Denis Bastieri)等学术界“大咖”的支持,还特邀《流浪地球2》视效制作团队,用电影级虚拟置景技术为基地营造了逼真沉浸的火星环境。
此外,中国境内现存最大的火星陨石也将在展览中首次公开亮相。“我们希望通过这场未来的火星之旅,让观众深刻感受火星的壮丽景观和火星探索的艰辛刺激,直观领悟火星之于地球和人类不可替代的意义,从而全面了解火星的科学与未来。”董凯琳介绍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5 1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