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有自杀倾向的人发出的预警信号,你能识别吗?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0-11 17:53:00 来源:健康报
有自杀倾向的人发出的预警信号,你能识别吗?

企图自杀的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吗?当然不是。

研究显示,90%以上的自杀者在自杀前都会有意识、无意识地发出预警信号。这些信号就是他们在对这个世界发出最后的呼唤,他们呼唤着能有人关注、帮助他们。

如果能及时识别有自杀倾向的人发出的预警信号,尽快给予适当的关怀和帮助,就有机会挽回一个鲜活的生命。

有自杀倾向的人发出的预警信号,你能识别吗?

侦察迹象

冲动自杀与蓄谋自杀

一般情况下,自杀可以初步分为两种:冲动性的自杀和蓄谋自杀。

●冲动性自杀

这类有自杀倾向的人往往存在难以控制的、强烈波动的情绪,他们很容易被一些事情激惹,产生烦躁、愤怒的情绪,通常在一些应激事件发生之后,出现剧烈的情绪变化,从而产生冲动性的自伤甚至自杀行为。

●蓄谋自杀

主要是因长期抑郁而产生自杀倾向的人,他们会在情绪上变得消极,各项生理和认知功能减退,出现厌世的言语和与惯常不一样的行为改变。具体来说,有以下表现。

消极的情绪:指情绪低落、悲观,常常不明原因地落泪,对身边的人和事物都不感兴趣或者兴趣减退。

各项功能的减退:指身体疲乏易累,记忆力变差,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变多或者减少,食欲不振。

厌世的言语:指“活着好累、好痛苦啊”“活着没有意义”“我死了,所有问题就都解决了”“什么都改变不了,没有希望”……会与人讨论自杀的地点、方式等相关问题。

突然变化的行为:指立遗嘱,安排财产、家人相关事宜;清理自己所有的东西,将自己的贵重物品送人,写告别信;生活习惯发生改变或者表现出和平时不一样的行为,比如购买一些与自杀有关的药物或工具,饮酒量或吸烟量突然增加,搜索关注与死亡有关的艺术作品或媒体报道;做出极端和不计后果的冲动行为,如独自去爬山、飙车等。

挽回生命

“五不要”+“三要”

如何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我们需要注意“五不要”。

一是不要歧视和排斥有自杀倾向的群体。

研究表明,社会对自杀想法和行为的谴责(即自杀污名)是经历过自杀的人及其亲属的额外压力源。而且,自杀污名被认为是寻求帮助和披露自杀行为的主要障碍。所以,我们要理性、冷静地看待自杀行为,避免歧视和排斥有自杀倾向的人。

二是不要批评、指责他们。

父母面对自杀的孩子很容易产生愤怒的情绪:“出这么点事就想死,你太没用了。”其实,有自杀倾向的人往往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当遭到身边的人如此指责时,他们会觉得没有人理解自己的痛苦,从而进一步增强“自己确实没有用,活着没有意义”的感受。于是,死亡成为一个选择。

有些人会以家人的名义进行道德绑架——“你想想你的爸爸妈妈,你自杀的话,对得起他们吗?”殊不知,一些人选择自杀正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存在给家人造成了负担,自杀就是帮助亲人脱离这种负担。还有一部分人的绝望来源于家人,选择自杀就是为了表达对家人的攻击和惩罚。

三是不要否认或忽视他们的感受。

“你还这么年轻,怎么就想死呢?”“比你惨的人多了去呢,别人怎么没想死呢?”有些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劝慰有自杀倾向的人,但他们忽视了,已经有自杀倾向的人对自己的人生是绝望的,这样的话只会让他们觉得没有人理解自己活在这个世上的痛苦。并且,将他们和他人相比较,只会加重他们的内疚和自责。

四是不要忽视或者轻视他们的自杀想法。

每天口口声声说要自杀的人不会真的自杀?会!

当自杀者有这些言语表达时,他实际上是在释放求救的信号,如果身边的人能给予重视,冷静地、耐心地倾听与陪伴,他往往就不会走到最后一步。

五是不要做出无法兑现的承诺,如答应为他们的自杀保密。

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我们需要及时联合多方力量,为他们提供帮助。

同时,我们可以做到“三要”。

一是要和自杀者讨论自杀这件事。

在一些青少年自杀自伤群体中,父母往往极其避讳和孩子谈论自杀,认为谈论自杀会进一步触发、强化孩子自杀的想法。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有自杀倾向的人反而更需要有人与其讨论自杀相关的内容。当没有人愿意和他谈论自杀,意味着没有人能和他一起面对内心的痛苦。反过来,谈论自杀的过程其实也是帮助自杀者表达和疏泄情绪的过程,能有效降低自杀风险。

二是要以尊重、关切的方式,做好陪伴和倾听。

自杀风险高的人,需要有人24小时贴身陪伴。请不要让其独处,并且要尽量控制自杀者获得可能用于自杀的工具或途径。

三是要鼓励他们寻求专业帮助。

有自杀倾向的人通常处于心理危机状态,内心正在承受巨大的痛苦和压力,并且,这些痛苦和压力是他们用以往熟悉的应对方式处理不了的。此时,鼓励他们积极寻求专业帮助,是降低自杀风险的关键。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

文: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杨丽 周洋

策划:吴卫红

编辑:李君 杨真宇

校对:管仲瑶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3HSFX3CY】获取授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1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突然情绪消极、行为发生变化?别错过TA的这些求救信号!
...行为的发生。这些预警信号需要注意研究显示,90%以上的自杀者在自杀前都会有意识、无意识地发出预警信号。TA们会在情绪上变得消极,各项生理和认知功能减退,出现厌世的言语和与惯常
2023-09-10 16:28:00
一晚上接到20多通求助电话
...受到影响,而这些受到影响的人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潜在自杀者。从业二十年的危机干预中心副主任医师马辉深有感触。“任何一个人不到了最后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都不会选择自杀。即使他做出
2023-09-11 01:26:00
...病的诊断。绝望,是一个微妙但又非常危险的自杀信号。自杀者往往会把一切事情都怪罪在自己身上,从而产生自责、自罪的想法,在他们的眼中,自己是罪人,是被指责、被厌弃、被排斥的。由于
2023-07-06 20:57:00
...自杀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还要刊登信息,告诉其他自杀者能在哪里寻求帮助。而今,距离菲利普斯这篇论文的发表时间已逾50年,我们的媒体进步了么?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他们听取了么
2024-10-27 17:55:00
...自杀时,如果有的人自杀身亡,有的人中途放弃但没有对自杀者进行救助,活着一方的自杀行为和言论加强、促进了对方自杀的意图,涉嫌故意杀人罪。相关群组禁而不绝帮助自杀须担责任记者在一
2023-05-13 14:18:00
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地方!风景如画,年轻人却接连自杀,坟墓堆满
...大概150人,其中与安达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更少,这10个自杀者几乎是这个年龄段里的绝大多数人了。在安达的记忆里,这是一段漫长又悲伤的时光,被尸体、哭泣和葬礼充斥。1985年,
2023-02-20 15:09:00
巴厘岛“真相”迷局,死亡男子母亲首发声:“他曾向我求救过”
...克。“对着自己戳伤一百多刀的也有”。法医说,一般,自杀者用刀或其他利器自杀时,往往会先试下,比如在自己身体上划开试试看,这在法医学上叫“试切创”。自杀者身上往往留有多处创口,
2023-05-23 12:56:00
...及时告诉家人朋友。同时作为家人朋友,要及时发现身边自杀者的求救信号。其实陪伴其到专业机构寻求帮助。最后要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遇到事情没做好受到批
2025-06-10 11:24:00
吴谢宇,还是死刑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陈碧的解释,扩大性自杀指的是:自杀者在抑郁情绪的影响下,考虑到自杀后亲人的不幸或痛苦,从同情和怜悯的角度出发,先将亲人杀死后再自杀。获奖的吴谢宇(左)吴谢
2023-05-30 14:43: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掌握这份健康指南,跑马后“少疼3天”
掌握这份健康指南,跑马后“少疼3天”专家详解马拉松赛前赛后注意点□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婕妤今天,备受期待的2025南京马拉松鸣枪开跑
2025-11-16 08:43:00
脊柱微创手术优缺点一次说清楚
随着脊柱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腰椎管狭窄)发病率升高,手术治疗需求逐年增加。传统开放手术因切口大、创伤重、恢复慢
2025-11-17 04:59:00
早产儿救治的关键是什么?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足37周(小于259天)出生的新生儿,他们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生存能力较弱,需要特殊的医疗干预和护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
2025-11-17 04:59:00
年年体检正常 为什么癌症发现就是晚期
提起癌症,不少人都觉得“只要年年体检都正常,就不用担心”。可在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5大主要癌症中,我国患者确诊时处于Ⅰ
2025-11-16 07:58:00
胎动异常的信号及紧急处理
近期,我遇到了一个孕妇,产检过程很顺利,她也很高兴地等着“瓜熟蒂落”,可是有一夜,肚子却忽然很频繁地动起来,有时还伴有轻微的收缩
2025-11-15 05:22:00
肝癌介入治疗全解析:微创“精准打击”如何为患者赢得生机?
提到肝癌治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开腹手术切除”,但对晚期患者或身体虚弱的老人来说,大手术风险难以逾越。如今,肝癌介入治疗这一“精准打击”的微创技术
2025-11-15 05:22:00
0-6岁体检时间表:关键检查别错过
0到6岁是宝宝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各个微小的变化都牵动着家长的心,也会影响着宝宝的健康。为了保障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定期体检十分重要
2025-11-15 05:22:00
儿童扁桃体炎高发期,家长须知的饮食与护理禁忌
每年春秋季是儿童扁桃体炎的高发期,门诊中因咽痛、发热就诊的患儿占比显著上升。作为人体第一道免疫防线,扁桃体在儿童期因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
2025-11-15 05:22:00
化疗后没胃口? 3招让消化道肿瘤患者吃得香
在消化道肿瘤治疗过程中,化疗为重要方式,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但会产生较多消化道不良反应,其中食欲不振为典型性影响,如何让消化道肿瘤患者吃得香
2025-11-15 05:22:00
直面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带来的“血栓风暴”
你能想象吗?一次普通的感染、一次常规的手术,甚至一次小小的创伤,都可能成为引爆身体的“开关”,在数日内导致全身器官接连衰竭
2025-11-15 05:22:00
什么是肩周炎?如何科学锻炼康复?
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冻结肩”“五十肩”,是一种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它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
2025-11-15 05:22:00
子宫内膜上的“小疙瘩”——子宫内膜息肉需要治疗吗?
子宫内膜息肉(EPs)是女性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形成的一种常见宫腔病变,好发于育龄期妇女,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上升
2025-11-15 05:22:00
反复感冒是不是免疫力低?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的真相与应对策
孩子三天两头流鼻涕、咳嗽,家长们常常焦虑不已,第一反应往往是“孩子免疫力太差了”,但儿童反复感冒、呼吸道反复感染的背后
2025-11-15 05:22:00
颈椎病手麻:西药营养神经+针灸选穴,循证依据在哪?
手麻像过电、像戴了“隐形手套”,夜里常被“麻醒”——这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常见的反应。不少患者跑遍骨科、神经内科,拿到两袋药
2025-11-15 05:22:00
甲亢和甲减症状相反,治疗核心在平衡
甲状腺是人体颈部的“内分泌发动机”,负责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新陈代谢、能量产生和器官功能。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甲状腺常见的两种疾病
2025-11-15 05: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