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乡村振兴丨西藏甲应村:幸福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1-08 08:0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拉萨1月7日电题:西藏甲应村:幸福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新华社记者刘文博、关明辉

翻过一座山,又见一座山,转弯、转弯、再转弯,刹车、刹车、再刹车……每一个开车去甲应村的司机,都要在山巅上、云雾中、悬崖边经历两三个小时这样的考验。

乡村振兴丨西藏甲应村:幸福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这是通往甲应村的路(1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关明辉 摄

甲应村,即西藏林芝市察隅县察瓦龙乡龙普村嘉兴组,位于久负盛名的梅里雪山群峰的西侧。由于路险、景美,近年来,甲应村名声渐起,成为一众越野爱好者的“打卡”地。

从空中俯瞰甲应村,一片开阔的高山草甸将甲应村一分为二。一边是茂密森林、秀美冰湖、巍峨雪山,宛若仙境,神秘又迷人;另一边是嬉闹孩童、藏式民房、牦牛牧场,如诗如画,祥和又富足。

乡村振兴丨西藏甲应村:幸福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梅里雪山群峰和覆盖白雪的冰湖(1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关明辉 摄

美丽生活并非与生俱来。“甲应村以前有12户人家,后来有些村民嫌位置太偏远,搬到了山下,于是变成了4户。这两年发展起来了,又变成了6户。”龙普村党支部书记扎拉说。

说起偏远,村里75岁的老人达瓦江村依稀记得,20年前,他骑马去一趟乡里,大约50公里的路程,要走上一整天。

2016年,全长30多公里、投资1100多万元的进村道路被打通。尽管只有3.5米宽,但改变正悄然而至。

“以前过日子主要是靠去山上挖虫草、松茸,卖了换钱,生活不太富裕。后来游客多了,家家户户都搞起了民宿、餐饮。”达瓦江村说,“每年5、6月份是旅游旺季,有时游客多到房间都不够住。”

乡村振兴丨西藏甲应村:幸福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达瓦江村在自己的民宿二楼眺望梅里雪山群峰(1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刘文博 摄

在政府的帮助下,村民拥有了温室大棚,里面种着白菜、萝卜、大葱等。“现在好了,冬天也能吃上新鲜蔬菜了。”达瓦江村说,为了拓宽增收渠道,有的村民还在大棚里试种起了羊肚菌。

另一边,刚刚上完网课的初二学生仁增多吉告诉记者:“原来村子里不通网,一些同学即使放假也不愿意回来。现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都在附近建了信号塔,方便多了。”

富不忘本。腰包鼓起来的甲应人深知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这里的环境,环境搞糟了,就没人会来了。”村民索朗普布说。他是村里的一名保洁员,负责捡拾被丢弃在树林里、山谷间的生活垃圾。

村民仁青在村里开了一个观景驿站。走进驿站,仁青一家正围坐在火炉边谈笑。仁青家的墙上,全国各地越野爱好者留下的话密密麻麻,有的诉说着游客的故事,有的则是对甲应村的表白:“这里就是世外桃源”“村民们都很淳朴热情”“下次一定会再来”……

梅里雪山脚下的甲应村,虽然只有6户人家,但幸福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他们努力绘就着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山水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8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雪域高原上的小村怎样成为“全国文明村镇”
本文转自:人民网-西藏频道吴雨仁马路上,太阳能路灯、排水管道、垃圾分类箱等基础市政设施随处可见,多彩的文化墙引人驻足;文化广场上,村民三三两两在健身器材上舒活筋骨、拉家常,脸上洋
2023-12-24 13:37:00
平坝区邢江村:乡村振兴风正劲 幸福村景入画来
...截至目前接待游客量已达1万人次。”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从“环境改善”到“生态宜居”反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的提升,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而如何形
2022-12-20 16:55:00
文明乡风吹响乡村振兴号角
本文转自:丽江日报金江村:文明乡风吹响乡村振兴号角金江村村貌。 (通讯员 罗兰 摄)●通讯员 罗兰走进金江乡金江村,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村道,房前屋后整洁有序,文体活动广场一应
2023-07-11 09:53:00
福州濂江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助力乡村振兴
...了参与者,又从参与者变身主力军,源源不断为乡村增添振兴的内生动力。”
2024-03-12 00:55:00
探寻乡村振兴美学“密码”
...文转自:温州日报我市8600名基层干部同堂上课探寻乡村振兴美学“密码”本报讯 (记者 缪眎眎) 审美力也是生产力。全市村社书记美学素养提升培训班于昨日开班,我市6400多名村
2023-07-22 14:03:00
...者徐莹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日前,市乡村振兴局、桂林保险行业协会、北部湾保险桂林分公司组织党员志愿者来到兴安县湘漓镇渔江村,联合开展“党建引领帮扶共建,携手助力
2023-07-04 10:47:00
...对小小江村近年来两个文明建设的微观聚焦,反映出乡村振兴和长江大保护的宏大诗篇。“三变”逆袭渔翁起三更,出没风波里。家住长江边,就有不惧风险,踏浪而行的倔脾气。正是凭借这份果敢
2023-04-22 08:03:00
新春走基层|玉麦乡扎西江村家的“古突”之夜
本文转自:中国西藏网中国西藏网讯 2月19日是藏历的十二月二十九,也是一年一度的“古突”夜,重要程度类似于农历春节的除夕。在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古突”迎接藏历新年,玉麦乡的
2023-02-20 15:37:00
“鱼米之乡”散发新的时代魅力
...明媚,七都镇开弦弓村里,几名老人正有说有笑地围坐在西藏荡边洗菜。水面清晰地映照出老人们的笑脸,一眼望下去,能看见两三米之下的小石子。就在几年前,这条河荡里的水还没有这么干净,
2023-07-13 06:09: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马淑然:“元气·形·神”综合治疗筋膜炎
出诊时间:周二、周四夜诊、周日下午马淑然作为东城中医医院针灸科的特聘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拥有四十余年的中医教学
2025-09-19 10:00:00
减盐周:兰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倡导“人人行动 全民控盐”
2025年9月15日-21日是第7个“9·15”中国减盐周,兰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呼吁大家在购买食品时正确认读营养标签
2025-09-18 14:23:00
为什么说女性从“四七”之年起,要格外注重养精补肾?
都说女人过了35岁后,会出现断崖式衰老:皮肤状态开始悄悄下滑,精力也不如从前熬夜后能快速满血复活,甚至偶尔会感到腰膝酸软
2025-09-18 14:30:00
守味传承30年,爆单日产2万斤|罗庄区俞尚·糕师傅清真月饼中秋备产忙
大众网记者 卞旭 临沂报道中秋未至,味先浓。9月16日,在罗庄区盛庄街道花埠圈村俞尚·糕师傅清真食品的净化车间内,空气中早已弥漫着香甜的油香与馥郁的坚果香气
2025-09-18 14:30:00
驻龄宝新品上市:多维度抗衰修护体系获业界权威盛赞
2025年9月,著名细胞生物学家、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资深教授王耀发与朗斯国际联合推出的抗衰老新品“驻龄宝”正式亮相
2025-09-18 15:02:00
种植体品牌综合评估:种植牙品牌如何选择?
种植牙作为缺牙患者修复的首选方案,是否能种植成功与种植体品牌的选择密切相关。面对市场上众多品牌,患者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
2025-09-18 15:06:00
泰安市中医医院针灸三科“浮针派福”义诊活动即将开始
鲁网9月18日讯四季之约,福友齐聚。每年的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的第三个周六上午举办春夏秋冬四季“浮针派福”义诊活动
2025-09-18 16:16:00
乌当区老年大学“AI课程”惊喜连连
“老师,下节课什么时候上?我今天没抢到位置,站在门口听了半节课!”贵阳市乌当区老年大学开学前两周,“老年教育AI专题培训班”成了学员们最“抢手”的课堂
2025-09-18 16:16:00
乌当区老年大学夜校苗族民歌公益班开课
夜幕刚降,贵阳市乌当区老年大学多功能大厅就飘起清亮的苗歌声,每周五晚上7时至9时的“非遗苗歌夜校”,成了校园里最暖的“夜间风景线”
2025-09-18 16:17:00
远大医药钇90登上国际舞台
在肝癌早期,肿瘤尚小时,因肝细胞无感觉神经,往往仅表现为腹胀、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极易被忽视;一旦进展到中晚期,肿瘤体积过大
2025-09-18 16:18:00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双眼皮术式?厦门美莱双眼皮享福利补贴
双眼皮手术作为医美领域较为成熟的项目之一,早已不是简单的“单眼皮变双眼皮”的技术叠加,而是融合了医学解剖学、美学设计与个性化定制的精细艺术
2025-09-18 16:50:00
青春期也会遭遇雄激素性脱发?大麦脱发医院国贸门诊部王姣姣:早识别早干预是关键
“妈,我的头发怎么掉得越来越多了?” 高中学生钱帅(化名)拿着沾满头发的梳子,一脸焦虑地跑到妈妈面前。面临着高考的压力
2025-09-18 16:51:00
济南耳鼻喉医院:突然听不见?警惕“突发性耳聋”!黄金救治时间只有72小时
济南耳鼻喉医院专家提醒:“早上起来突然一只耳朵听不见了,像塞了棉花,还嗡嗡响……”如果你或身边人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警惕——这可能是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
2025-09-18 16:51:00
倍守康健康管理公司总经理殷鸿业受邀参观科特迪瓦大使馆并达成战略合作 品牌国际化进程再添里程碑
2025年9月14日,倍守康(山东)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倍守康”)总经理殷鸿业先生,应科特迪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邀请
2025-09-18 16:53:00
北京家恩德运医院用医学点亮一位“无言”母亲的生育梦想
有一种母爱,无需言语,却能在绝境筑希望。芦女士(化名)因出生缺氧无法清晰表达,母亲成了她的 “声音”;遭两次宫外孕、双侧输卵管切除
2025-09-18 1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