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报网讯(记者姜静通讯员蒋玲)近日,南京林业大学用十年时间交出了一份人才培养“答卷”:通过林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交叉融合,该校已培养出2600余名既会写代码又懂护林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带着无人机、AI模型走进林区,让林业守护多了“智能”底色。
“过去招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得花半年教他认树种;现在学生一进林区就能上手。”江苏省林科院一位合作导师的直观感受,道出了传统培养模式的痛点。如何破解“懂林业的不会算法,会编程的不懂树木”的难题?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蒋玲团队把两门学科融合到一起,给出了新“配方”:课程表上,“林业物联网技术”旁多出了“林学概论”,“机器学习”课程直接衔接“林业碳汇智能核算”,让技术课程的学习始终扎根林业场景。课堂外,黄山保护区的松树林成了“第二课堂”——学生的毕业设计不再是纸上代码,而是能给松树“体检”的无人机、可识别病虫害的AI模型,成绩单里也多了一个“绿色学分”,学生必须在学校下属林场完成2周护林实习,才算修满实践学分。
十年间,这套模式结出了累累硕果:同学们获得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银奖、“挑战杯”国赛大奖拿了个遍,28项发明专利转化为林区巡检机器人、智能虫情测报灯等实用设备。更让老师们欣慰的是,有20多名毕业生主动奔赴西藏、青海等西部林区。
如今,南林大牵头成立的“智慧+林业教学联盟”已吸引多所农林高校加入,课程包、案例库全部共享。从“懂林业的人学技术”到“懂技术的人护林业”,一场由高校发起的林业智能化转型,正在绿水青山间悄然展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04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