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高校第一省,意味着什么?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11-23 18:42:00 来源:新周刊

作者:阿力米热

疯 狂建高校,这一轮河南赢了。

近年来,新建高校似乎成了不少地区热衷的事情,大湾区、西部、中部等地都在疯狂建大学。《中国统计年鉴2024》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普通、职业高等学校数量达到2822所,较上年增加62所。

在31个省份中,江苏、河南的高校数量达到168所,为全国高校数量最多的两个省份。广东、山东紧随其后,分别拥有162、156所高校,湖南、四川、湖北的高校数量也不少,均超过130所。

这其中,河南凭借12所高校的增量,成为2023年新增高校数量最多的省份。

另据教育部官网在6月21日发布的《全国高校学校名单》显示,截至2024年6月20日,河南高校数量达到174所,超越江苏(172所),正式晋级全国“高校数量第一省”。

作为户籍人口第一大省和六个经济大省之一,高校资源,始终是河南的迫切需求。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且省内高校资源和人口规模的不匹配,一度让河南陷入了“高教洼地”的窘境。因此,“疯狂建大学”就成了河南的必然选择。

不过,虽然目前河南高校数量全国第一,但从占比来看,其本科学校数量仅占全省高等院校的34.5%。这也意味着,河南高等教育资源的短板,仍是质量。

新增多为职业学校

2023年,河南新设立了12所高校,约占全国高校新增数量的五分之一。

分类别看,专科院校占据了绝大多数,共有11所,本科院校仅有1所。而这些新增高校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幼儿师范、新材料、商业、软件、汽车、食品工程和美术等专业。

从分布的城市来看,有5所学校坐落于郑州,且这些学院以工科为主,实操性和技术性较强,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其余过半学校分布在洛阳、开封、南阳等地。

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奇洪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郑州作为是河南的省会,在经济、交通、产业等资源上具有明显优势。而新增高等院校中有7所在非省会地市,有助于提升非省会地市经济发展、增强人口(人才)吸引力、有助于城市建设。

“与此同时,职业院校与企业结合紧密,可以通过产教联合,定单定向培养,为企业培养基层人才。同时也符合河南产业发展对一线人才的需求,如富士康、比亚迪及一些新能源项目。”他说。

目前,郑州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关键时期,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以汽车产业为例,2024年前三季度,郑州市GDP达到10702.7亿元,规上工业贡献突出,其中,新能源汽车实际下线产量同比增长了901.9%。

这也意味着,通过培养与当地产业紧密结合的技能型人才,郑州可以更好地实现产业与教育的协同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高校第一省,意味着什么?

(图/pixabay)

郑州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由汽车市场运营商河南天马实业集团创办。此前,该集团的董事长马锡林曾公开表示,郑州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就建在产业园区内,可以实现把企业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专业办在产业链。

不止郑州,这或许也是全国高校调整的重要趋势。

2023年,国家发改委就曾提出,要新增200所左右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动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对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重点支持。

考生多、学校少

拉长时间线来看,近十年来(2013年-2024年6月20日),河南共新增47所高校,是新增高校数量最多的省份。拼命建高校背后,是河南走出“高教洼地”的破局之举。

公开资料显示,河南的高等教育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上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之后就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也没能赶上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期,导致河南的高质量高等教育资源较为匮乏。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一流大学较少,与河南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

由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不均衡,河南目前仅有河南大学、郑州大学两所“双一流”高校,其中,郑州大学是省内唯一的211院校,无一所985大学。此外,作为“全国高校数量第一省”,河南的本科学校数量为60所,仅占全省普通高校的34.5%,在31个省份中排名倒数第三。

高校第一省,意味着什么?

(图/pexels)

省内优质教育资源不多、本科学校占比较小,再加上省外“双一流”高校,尤其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在河南投放招生计划相对较少,均让河南的高考竞争非常激烈。

激烈的竞争,也导致河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显示,2020年,河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1.86%,较全国平均水平低2.54个百分点,也比全国晚一年进入普及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到了2023年,毛入学率虽然提升到57.54%,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却拉大到了2.66个百分比。

为缓解升学压力并提升高考录取率,河南提出,到202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60%,与全国平均水平一致。面对种种现状,河南建高校,就显得尤为迫切。

留住人才

在河南疯狂建高校背后,反映的也是人口的变化。

长期起来,河南都是全国人口净流出大省。2021年河南人口流出64.3万人,2022年人口流出速度放缓,仅减少10.2万人。到了2023年,河南的人口净流出为47.8万人。

这些外流的人口,不仅包含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也包括在外地高等院校就读的河南籍学生。“这些学生完成学业后,可能会选择直接在就读地就业。人才的外流,会加大河南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刘奇洪说。

从城市发展的视角来看,大学数量越多、越优质,确实有利于提升城市吸引力,从而转化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储备,反哺当地产业和科技创新。

高校第一省,意味着什么?

(图/pexels)

那么,在人口不断流失的背景下,河南能否靠新增高等院校,缓解人口外流?

刘奇洪认为,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考生大多来自农村,专科学校学制短、所学专业面向市场,学费总额低、学期短、就业率高,可以靠此留住人口,缓解人才外流。

但河南高校最大短板就是缺乏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从而使得该省在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方面缺乏优势。因此,河南还需应引进和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强化产学研合作。

为此,河南正积极引进高校资源。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揭牌运行。202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计划引进10家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郑州研究院。

今年5月底及6月初,教育部官网发布了28份同意设置本科学校的函,其中2所位于河南,分别是河南体育学院、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周福林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当前河南高校数量扩张也是在原有学校基础上,转型升级的过程。“河南和全国一样,高校的数量扩展已经接近尾声,取而代之的会是质量提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23 2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豫论场丨郑州有望再添2所本科学校:添高校就是添“后劲”
...构,旨在拓展人才发展空间,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则意味着夯实基础性保障。新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要扩大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计划,满足中职学生接受高层次教育的需
2023-02-25 08:01:00
...中牟新区工作委员会、河南中牟新区管委会正式揭牌。这意味着河南中牟新区正式成立。值得关注的是,作为郑州辖县,最近几年,中牟一直存在撤县设区的传闻。此次虽然设立了中牟新区,但却是
2024-12-16 13:03:00
42城高校大洗牌,不只是省会的“胜利”
...大背景下,提高人口质量并尽早“锁定”一批年轻人,更意味深远。 格局高考报名人数刷新纪录的同时,高校规模也在继续扩张。截至今年6月,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117所,其中普通高等学
2024-06-27 10:48:00
一人出1000元就能建成?“山河大学”火了!
...山河大学”源于一个流传于网络的段子——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个省份的343万名考生,每人出1000元,可众筹出30多亿元,就可以打造出一所面向“山河四省”招生的四省交界综合
2023-07-07 10:53:00
百强县“腰斩”、千亿县“挂零”,中部第一大省如何破题?
...顾问发布《2023中部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中部第一大省河南再度面临尴尬局面。2023年中部百强县榜单中,河南上榜县(市)最多,达到28个,几乎相当于安徽、江西、山西的总和。然
2023-11-23 07:45:00
河南人,为什么爱去杭州?
作者:一猴儿在坊间,杭州一直有着河南省第二省会的名头,人称“豫杭”,这两个地理上并不毗邻的地方是如何搭上关系的?一个直观表现是,在杭的河南人数量众多。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河南
2025-02-03 12:32:00
中国最缺大学的省,加速建大专
作者:哒啵在中国,恐怕没有哪个省份,比河南更执着于“大学”二字。这片中原大地,承载着近亿人口,每年近百万学子步入高考考场 [1][2]。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始终与庞大人口基数不成正
2025-05-08 14:57:00
郑州发力,河南崛起?
...改革委复函,成为全国第10个获得复函的都市圈规划。这意味着郑州在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之后,在发展竞争上又获得了一张新的“国家牌”。2019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
2023-11-04 18:50:00
“山河大学”,被提上新闻发布会!
...构据悉,“山河大学”源于网友的玩笑——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个省份的343万名考生,每人出1000元,总共是三十多亿元,就可以打造出一所四省交界的综合性大学,面向“山河四省
2023-07-06 17:5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东高河村重生记
昔日漫天煤灰 今日漫山花海东高河村重生记——绿水青山这样变成金山银山(二)9月20日,游客在邯郸市复兴区东高河村游览。 河北日报记者 田明摄今年5月
2025-10-06 07:52:00
河北国际陆港创新拓展“班列+”业态临西轴承通过中欧班列发往海外市场河北日报讯(记者贡宪云)9月29日,在临西“国际轴之城”产业园
2025-10-06 07:52:00
创新消费场景 发挥区位优势 推出特色商品“河北游”持续带火“河北购”“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旅游宣传语的含金量不断上升
2025-10-06 07:54:00
省政务服务中心创新推出“四主动”服务法企业换证“线下零跑动、办事一次成”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今年,河北省政务服务中心聚焦企业办事痛点
2025-10-06 07:54:00
从好标准、好设计等“六好”方面推出若干措施我省加快推动“好房子”建设河北日报讯(记者宋平)从遮风挡雨到追求品质,“好房子”的内涵不断升级
2025-10-06 07:55: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雄安新区郊野公园、高宇农业园:农业嘉年华 尽情享快乐
雄安新区郊野公园、高宇农业园农业嘉年华 尽情享快乐9月30日,2025年(第三届)雄安新区农业嘉年华在雄安郊野公园开幕
2025-10-06 07:55: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智能管板栗 亩产翻两番
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智能管板栗 亩产翻两番10月2日,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栗农黄全书手捧丰收的板栗笑脸盈盈。 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摄“你看这地上落的栗子
2025-10-06 07:56:00
聚焦新能源装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精准招引项目邢台以链招商力促两大产业聚链成群河北日报讯(记者王永晨、闫德见)9月28日
2025-10-06 07:57: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兴隆县小关门村:灾后深山村 又闻果飘香
兴隆县小关门村灾后深山村 又闻果飘香10月1日,游客在兴隆县小关门村果园采购蜜梨。 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摄10月1日清晨
2025-10-06 08:00:00
国庆中秋假期 厦门继续跻身外国游客最喜爱的十大“中国游”目的地
鼓浪屿以多元文化、开放包容的魅力受到境内外游客青睐。图为鼓浪屿钢琴艺术周演奏现场。(鼓浪屿管委会 供图)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厦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如春风拂过
2025-10-05 08:35: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光昱)9月30日,由雄安新区农业农村局和容城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第三届)雄安新区农业嘉年华在雄安郊野公园开幕
2025-10-05 08:35:00
国庆中秋假期前三天 厦门文旅市场交出亮眼答卷
连日来,厦门中山路游人如织,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厦门日报记者 陈偲瑶 摄)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 通讯员 彭军)国庆中秋假期前三天
2025-10-05 08:35:00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进入二审严守安全底线 保持市场活力河北日报讯(记者霍相博)9月28日,河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修改情况的报告
2025-10-05 08:38:00
中新经纬10月3日电 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网站消息,为严厉打击盗采盗挖矿产资源等非法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5-10-05 09: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