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杭州市蒋筑英学校位于江城路,更名前为杭州市抚宁巷小学,被居民小区包围,校园面积不大,却是主城区为数不多的以名人姓名命名的学校之一。3月下旬,因为校长陈滔在校门外的岔路口与早晨到校的学生一一击掌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这所有着百年办学史的学校再次受到关注。有网友这样评论:“这个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一定很有爱!”因此,我们决定去学校看个究竟。
没想到的是,从3月下旬到昨天这大半个月里,一个师生击掌声之外的声音吸引着我们先后3次到访杭州市蒋筑英学校:“你相信光吗?”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这可能只是一句网络流行语,但对于学校的孩子们来说,这是融入校园角角落落的生动主题,也确如光一般照亮着他们的视野。
1
校“掌”击出默契 早起上学也可以很幸福
一身笔挺的西装,站在江城路边两面张望,看见早晨到校的孩子就上前击掌——一年多来,这成了陈滔每天上班的第一项工作,几无间断。即便击掌的岔路口与学校正门间还有一条50米左右的社区内部路,家长们也已习惯了“放手”,让孩子们与校长击掌后自己走向校门。“这是一种默契,更是一份信任。”陈滔说,他没和任何一位家长商量过。
2022年8月,刚被任命为杭州市蒋筑英学校校长那会儿,陈滔站在路边,发现孩子们总是低着头猫着腰与他擦身而过,“装作没看见似的”。他试着向孩子们伸出手掌,可回应的总是“避之不及”带起的凉风。路人更不知道这个挂着工作牌的男人是干什么:商店销售?房产中介?还是发传单的?
“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秉持着这一宗旨,陈滔坚持每天“营业”,终于在高年级孩子那里实现了“破冰”。“可以和新校长击掌”的消息渐渐传开后,教室、走廊、食堂、操场,甚至是卫生间,不断有学生向他求证“传言”的真实性。
很快,校长的手掌真的成了“校掌”,全校的孩子都变得乐于和陈滔互动,甚至开发出了各种花样:有猜拳的,有摸高击掌的,有围着陈滔蹦蹦跳跳的,还有高年级孩子认为更酷的“碰拳礼”。更有意思的是,早起的居民也被吸引过来,让还被抱在怀里的小娃儿和陈滔击掌,说是要“沾点读书气”。
“我家孩子好像比从前更期待早起上学了。”一位家长望着儿子的背影说道。而这一切,算是陈滔带着孩子们推开了一道门。门开了,光才能照进来。
2
共创彩虹,这份浪漫成了孩子们新的期待
对于杭州市蒋筑英学校的师生们来说,“光”这个字的意义更为特殊。我国著名光学科学家蒋筑英是学校校友,当年学校更名就是为了纪念他。“我是科学老师,就想培养孩子们对光产生独特的认识和浓厚的兴趣。”陈滔说,或许在校园里,孩子们就能和“老学长”产生某种跨越时空的互动,“走,我带你们看看光。”
随着电箱里的一个按钮被按下,一棵大树很快被水雾包围,显得“仙气飘飘”。上午8点的阳光穿过水雾时发生散射,出现了“丁达尔效应”,最终形成一道道明亮的“通路”。“这其实是一次彻底失败的实验。”陈滔说,“说到光,孩子们最向往的肯定是彩虹。”
原来,陈滔带着孩子们围着大树研究了几个月,学校还专门开设了“筑英第一问”课堂,吸收各种灵感,尝试各种方案,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甚至还用上了人造光,但每一次实验都以失败告终,设想中的彩虹始终没有出现,“丁达尔效应”成了一种“妥协”。“但科学的进步不就是在一次次失败的实验中诞生的吗?”陈滔说,去年他和孩子们重新选定了操场主席台作为实验场地,征集方案并反复调试,算是和彩虹“杠”上了。
随着另一个按钮被按下,主席台上方的一套喷淋装置开始喷射水雾,10秒后,一道清晰的彩虹出现在半空中。“我们终于成功了。”陈滔说,“全校师生共同完成了这样一件浪漫的事。”
这种源自光的浪漫,如今也成了孩子们上学路上的一份期待。
3
连角落都在“发光”,而孩子们就是“光源”
杭州市蒋筑英学校里的“光”不只源自操场上那些大家伙,校园的角角落落也都“发着光”。
教学楼里挂着很多简笔画,画面并不完整,却粘着叉子、针筒之类的物件。这些“怪画”的秘密就藏在画框边的手电筒里——打开手电筒,从固定角度照向画框,那些粘贴着的物件在画面上形成的阴影就会与本不完整的画面无缝衔接,构成创意十足的“神作”。
有一个画框里插着十来块不规则形状的硬片,看着让人摸不着头脑。可是,打开从画框前方吊下的光源,并将它左右摆动,画框里硬片形成的阴影瞬间成了一只只挥舞翅膀的蝴蝶,令人惊叹。
教室的门牌都是“成对”的:镂空的数字牌垂直粘在墙面上,顶光打下来,墙面上就出现了教室所在班级的编号,原本平面的门牌因此变得立体起来。
教学楼四楼的科学参观走廊里还有一个简易的折射装置,只需启动电机马达,棱镜就能将光幻化出多彩的光斑。
这些作品,都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完成的,科学实验室的激光打印机旁,还堆叠着不少“失败的样品”。也就是在一次次尝试中,光的概念变得可感可知。
4
被光引导前行的孩子,终能创造出更多彩虹
课间的操场上,一群三年级的孩子正在玩耍。“光是彩色的,因为我们造出的彩虹就是七彩的。”一个孩子说。另一个孩子却不认同:“光是金色的,因为阳光就是金灿灿的。”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认识世界的方式依然感性,却已经对光产生了兴趣。而伴随着更深层次的探索,孩子们的科学精神会逐渐树立起来。
六年级的课堂上,陈滔正在上一堂名为《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的科学课,教学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观察新物质的产生。实验中,孩子们都好奇地伸长脖子,不时对实验结果表示质疑,而陈滔会鼓励他们再试试看,也许“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让孩子们从寻找答案的人变成发现问题的人。”陈滔说,因此,他会更多地将科学探索留到课堂之外。
充满光学元素的校园里,孩子们渐渐在光的引导下,成了“追光少年”。六年级的王芷妍和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制作了各种光影画,当透明的画纸透射出彩色的光影,她的眼里也放出了光:“我喜欢画画,课内课后都会尝试,用光画画的感觉很奇妙,我很喜欢。”话不多但动手能力极强的陈高铮则是一个“拆解大师”,参加了学校科技社团,目前正代表学校参加各级科技节比赛。“平时我在家没事就会突发奇想,把旧平板电脑、旧手机拆开,看看里面的工作原理。”他说,“我最喜欢科学,因为很有趣。”
上完课的陈滔依旧不愿在办公室待着,小坐一会儿又跑了出去——他正试着记住全校19个班719名学生的名字,并期待孩子们跟科学擦出更多灵感火花。“我希望成为那个帮助他们创造出更多彩虹的人。”他说,“更希望孩子们认识光的语言,努力与光同行。”
网友评论
杭州蒋筑英学校的孩子创造彩虹的故事在杭州日报官方微信和杭州发布官方微信同步发布后,网友们纷纷留言,为学校的教育智慧和孩子们的创造力点赞。
网友“楠律来了”:有光照进来的地方,总能产生一股力量。就像自然界的“丁达尔效应”,透过光,追寻光,成为光,将希望播撒大地。
网友“日月为铭”:建议全杭州推广,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让学校成为照亮孩子情绪的一道光,开开心心上学。
网友“闽”:每个学校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浪漫。
网友“钟爱一生”:用心教育,激发了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自信与动力。
网友“苏慢鱼”:追光校长带着一批追光教师,陪伴追光学生在追光校园里一同书写追光逐梦的动人故事。
网友“归原”:快乐的精神在于互动,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习惯,顺便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6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