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咏春》百场演出回馈深圳市民
主创签售现场,观众大排长龙。
昨晚,《咏春》第100场演出受到观众喜爱和追捧。图为舞剧团队热情谢幕。
从百场,向未来。10月26日晚8点,“深圳出品”原创舞剧《咏春》在深圳保利剧院开启第100场演出。2022年12月22日,《咏春》正是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经历了全国28座城市巡演、新加坡海外首秀大获成功之后,《咏春》第100场演出载誉归来回馈市民,尤显意义。
昨晚,深圳保利剧院大堂张灯结彩、装扮一新,巨幅《咏春》主视觉海报自剧院穹顶倾泻而下。传统的“咏春士多”之外,演出方还特别将剧中的“米铺”“咏春堂”等场景作了还原。《咏春》从深圳出发,第100场“回家”,受到市民、观众的热烈追捧。据悉,从26日至29日,《咏春》将在深圳连续演出6场,其间还将举办“分享会”“研讨会”等活动。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张锐/文 刘羽洁/图
场外 “沉浸式”打卡“回家”氛围温馨
自首演以来,“深圳出品”原创舞剧《咏春》一路“创造奇迹”,不到一年时间,已经行至百场,总编导韩真、周莉亚感叹“时光过得太快”。不少深圳观众感慨《咏春》走过全国28座城市,在深圳演出的场次就“不太够”,呼吁《咏春》“常回家演演”。记者了解到,这次“回家”演出的前几日,所有门票就已经销售一空。昨晚演出前,在保利剧院售票厅,还排满了前来咨询票务的观众,在得知门票早早售罄之后,都格外遗憾。观众杨小姐说:“一直很期待,上周工作忙,忘记买票,没想到这就售罄了,希望加场啊。”
此次《咏春》在深圳连续演出6场,也吸引了不少“咏春粉”从外地赶来深圳观演。26日下午5点多,就有外地观众进入剧院。“我一路追着《咏春》看。这次深圳演6场,说什么都要来。”观众张小姐说,她已经看了5遍《咏春》,跟随《咏春》走过长沙、武汉、广州等城市,“每次看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我想,这就是《咏春》的魅力,百看不厌,常看常新,《咏春》永春。”早早来到剧院的张小姐还饶有兴致地逛了“咏春士多”并购买了多款周边。她向记者介绍说,“这些人物徽章是新款,在别的城市没有看到过。”记者注意到,深圳站的“咏春士多”的确“物产丰富”,不仅有扇子、鼠标垫、场刊、水壶、手机壳等“常规款”,还有新增的徽章、卡包等“新款周边”。
这些周边也受到了深圳市民、观众的喜爱,大家纷纷“下单”。“回家”的“咏春士多”更加强调“本土特色”“岭南风韵”,现场还有广东特色的“煲仔饭”与“广式腊肠”销售,这波美食跨界,观众直呼“666”。第100场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数字。当日,演出方还特别制作了“百场纪念门票”,所有观众均可凭借演出门票免费领取“百场纪念票”,红白相间、颇具复古风的纪念票受到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此外,剧院大堂还搭建了“舞剧《咏春》难忘瞬间纪念墙”,一幅幅照片,记录了《咏春》全体演职人员从第1场到第100场,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来的旅程。许多观众在纪念墙前拍照、打卡。
此外,演出方还设计了专门的打卡点。观众不仅可以走进方形“打卡框”内留影,还可以拿起手牌“常师傅嘎嘎棒”“咏春,真香”等作为拍摄道具。当然,现场最受欢迎的,还是复刻、还原的《咏春》舞台场景——“咏春堂”,几乎每位观众都会坐上“咏春堂”的椅子,扮演一把“叶师傅”。对于这种“沉浸式”的还原,深圳市民、观众表示“很满意”。“浓浓的氛围感,感觉到了主创团队的认真。”观众何小姐说。观众程小姐则表示,“《咏春》回家像一场派对,温暖又温馨。希望《咏春》在深圳多演。”当晚的演出结束后,深圳市民、观众大排长龙,在签售现场与《咏春》主创团队互动。
场内 青春深圳风姿舞动“梦想之城”
晚上8点,大幕拉开。《咏春》“追光逐梦”的故事正式展卷。舞台上的一招一式,一步一生风,是舞剧《咏春》留给许多观众的惊艳印象。下半场中,四大功夫门派掌门人过招的舞段更是令人热血沸腾,成为观众们津津乐道的华彩段落。接招、过招,其中凝结着的东方审美、中华精神气节的舞武段落,在几位优秀舞蹈演员劲道的演绎中引发全场的热烈掌声。
这其中,饰演“叶问”的青年舞蹈演员常宏基呈现出了超乎年龄的稳健收放。广东省武术协会副秘书长杨晓立曾评价常宏基在剧中的表现:“其中的打斗节奏,相当于专业武术竞技类选手连续上台表演20多次,速度很快,这是十分辛苦的。”可以说,舞剧《咏春》成就了一批深圳青年舞蹈力量,这群正处于“最好时光”的青年演员,也撑起了《咏春》演出百场的底气。
“今年3月,舞剧《咏春》在深圳演出,那天也迎来了我24岁的生日,当我听到谢幕时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我明白坚守心中的执着和热爱,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位舞台下的大男孩坦言,在得知自己将要饰演这一家喻户晓的经典角色时,内心也经历了从自我怀疑到舒展蝶变的过程。
“我和‘叶师傅’的年龄性格反差较大,如何跨越性格和阅历上的巨大差距,塑造出大家心中的定位,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常宏基说,在长达一年多的排练时间里,没有武术功底的他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练咏春拳,身上出现淤青是家常便饭。“作为一名舞蹈演员,我认为比起舞蹈技巧,演员对人物的理解和在舞台上的感染力至关重要。如果无法把角色内化于心,注定不能外化于行。”
为了能够走进人物的内心,真正表达出舞剧《咏春》所要传达出“扶弱小以武辅仁”的尚武崇德精神,和在“英雄精神”感召下的平凡人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这位20出头的小伙子下了不少功夫。他告诉记者,从一开始较为单纯而表面地表现角色的冷静,以至于被导演批评“呆板木讷”,再到细细研究影视文学作品,走进“一代宗师”的精神世界,从而“找到了火候,‘叶师傅’也一点一点在我的心里活了起来”。
常宏基向记者分享了一张照片,那是一张剧组演员去佛山叶问堂采风时,在该剧的武术顾问之一、咏春拳(叶问宗支)非遗传承人董崇华的带领下打“小念头”的情景。“那时候,我们对《咏春》即将展开全国巡演还没有什么感觉,甚至没有想到能在海外掀起热潮。”常宏基说,转眼间,全国巡演百场已在眼前,当全体演员阵容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的舞台上听见“咏春”祖训那一刻,“当我作为主角之一,带领大家一起再一次打起‘小念头’的瞬间,我们真的为舞蹈艺术传承中华文化的丰富气韵,为深圳文艺精品在海外得到认可和欢迎而感到万分自豪。”
作为一部从内容主题到审美范式,再到表达手法都极其适合向世界讲述岭南故事、中国故事的精品剧目,诞生于深圳的舞剧《咏春》塑造了一群以常宏基为代表的深圳青年文艺队伍,而这部凝聚着岭南大地的人文审美和中华传统文化哲学与智慧的舞台剧作品,跨越了民族和语言,再一次印证了文艺精品对人的感染。正如该剧编剧冯双白所说,“咏春拳法中的‘搭桥’蕴含了中国传统智慧,是交流而不是断绝,是沟通而不是敌视,是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走过100场的舞剧《咏春》也成为一座深圳与世界、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展现了中国文化气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7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