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行说:汉匈和亲政策的“破坏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17 20:26:00 来源:戏说三国

自从刘邦第一次出兵匈奴被困白登山后,他随后采取的是和亲政策,即用汉室的公主去拴住匈奴单于的心,用“糖衣炮弹”去腐化匈奴人的道德品质。

而吕后在执政期间,素以牛脾气著称的她面对冒顿单于带有“污辱”性的求爱信,竟然可以忍气吞声,再送公主并配以金银珠宝等陪嫁品,以定冒顿之心,可谓隐忍至极。

中行说:汉匈和亲政策的“破坏者”

汉文帝上任后,冒顿又耐不住寂寞对大汉进行了几次骚扰,但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双方“点”到为止,并没有发生大的“流血”冲突。

汉文帝前六年(公元前174年),冒顿单于病死。儿子稽粥继位,号称老上单于。文帝听到消息,自然也不敢怠慢,为了拉拢这位惹不起的匈奴新领导人,他决定将和亲政策进行到底,便将宗室的翁主(汉朝称皇帝的女儿为公主,称众王的女儿为翁主)嫁给稽粥做阏氏。

护送翁主一同前往匈奴的是一个叫中行说的宦官。汉文帝派他护送翁主原因有二:

中行说:汉匈和亲政策的“破坏者”

1、中行说能说会道,是天生做说客的料。

2、、中行说是燕人,土生土长在北方,知晓匈奴的情形,具有先天独到的人为优势。

但接到这出力不讨好的差事,中行说心里并不乐意,甚至在离行前,还一步三回头地对汉文帝说:“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然而,汉文帝此时似已铁了心,回了一句: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没说完温柔,只剩离歌……

中行说没辙了,他知道有的事实是不可能会改变的,只好一百个、一千个不心甘情愿地上路了。汉文帝不会想到,中行说这一去日后会给他带来无限的烦恼和痛苦。

中行说:汉匈和亲政策的“破坏者”

稽粥见了年轻漂亮的翁主,要身材有身材,要脸蛋有脸蛋,三围等都达标,很是满意,当即就封为阏氏。爱屋及乌,自然对“护花使者”中行说也优待有加了。

中行说本来就是赌气而来,此时见稽粥对自己千般好万般恩,于是铺纸研墨,提起笔就是一阵龙飞凤舞,当然,他不是写什么“感谢信”之类的,而是把自己大汉的国籍改成了匈奴国籍。

改了国籍后的中行说极尽“挑拨”之能事,不断破坏双方的关系,不断挑起双方的纷争,他的“反汉”行为主要表现在“言、行、教”三个方面。

中行说:汉匈和亲政策的“破坏者”

1、言(以言离之)。

匈奴与汉朝和亲后,把汉朝所送的许多东西都视为珍宝,他们以锦衣玉食为荣,以寒衣缩食为耻。面对匈奴人的“进口的东西就是好东西,就是珍宝”这一观点,中行说进行了百折不挠地劝导:“咱们匈奴的人数不过汉朝的一个郡,为什么能独霸一方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咱们匈奴人能自食其力,平常的衣食不必仰仗汉朝的缘故。现在单于只是得到了一些蝇头小利就沾沾自喜,小富即安,殊不知这只是汉朝十成中的一成而已,只关注眼前的利益,不展望长久的将来,诚可悲也。”

当时包括稽粥在内的朝中大小官员都迷恋汉物,听了中行说的话,他们虽然有点“心动”,但都还处在犹豫徘徊的状态,都没有“行动”起来。

中行说:汉匈和亲政策的“破坏者”

2、行(以身示范)。

眼看说的效果不太佳,中行说以身作则,做了两个小试验。

试验一:中行说将汉朝送来的丝绸穿在身上,然后在荆棘密布的丛林中“兜兜转转”转了一圈,出来后,但见其身上穿着的丝绸如雪花般片片破碎凋零,如丝如麻般随风飘散。

中行说的结论是:汉朝的东西就这破玩意儿。

试验二:中行说将匈奴人穿的毡裘穿在身上,然后同样在荆棘密布的丛林中“蛇行兔鹘”地转了一圈,出来后,但见其身上穿着的毡裘完整如新,毫发无损。

中行说的结论是:汉朝的衣服比不上我们的,我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舍长取短、自取其辱呢?

稽粥和众贵族都亲眼见识了中行说的“神奇”表演,真理出自于实践,于是他们纷纷脱下身上的丝绸服饰,穿回本国的“天然野生皮”大衣,并且表示坚决和大汉划清界限。

中行说:汉匈和亲政策的“破坏者”

3、教(倾心相教)。

眼看匈奴人已不再看重汉物,中行说并没有满足,他再接再厉,开始教匈奴人读书识字,他要让匈奴人对汉朝最后那一点依赖也从心里消失。功夫不负有心人,中行说的努力没有白费,很快聪明的匈奴人就会用文字来记录人口、牲畜情况。

具体表现如下:汉文帝派使臣到匈奴这里,除了送上美女和一些金银珠宝、瓷器字画、丝绸外,还有一个书简,书简的长度大抵是一尺一寸,开头自然是毫无悬念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大字,然后再就是所赠的礼物清单了。

在中行说没有教匈奴人读书识字以前,匈奴人的答书图不像图,字也不像字,杂乱无章。比如说有时回赠的是一把刀,他们会在答书上画一把简单的刀的形状,是一只羊就画一个羊头的形状,总之这种“象形文字”烦琐又不好记。

中行说:汉匈和亲政策的“破坏者”

在中行说教匈奴人读书识字以后,匈奴人的答书就大不一样了。他们把答书制成复简,长一尺有二寸,所加的封印比汉朝的也要大一号,他们开头也有八个大字:“天地所生,日月所养。”然后才是回复的内容。总之,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匈奴人的心里想法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汉文帝见中行说这样吃里爬外,又急又恨,追悔不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7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行说:“和亲”草原,不要满足于“和亲”
...,老上单于、中行说率14万骑兵抵达甘泉宫,长安震动,汉文帝下令戒严,狼狈不堪。前200年,冒顿单于围困刘邦在白登山,32万汉军惨败,被迫“和亲”,每年还得给匈奴送去“礼物”,
2023-08-20 16:23:00
汉文帝和亲匈奴选错随行宦官,导致历史上第一位大汉奸出现
汉文帝时期,匈奴的老单于死了,新单于即位了。汉文帝为了避免边境战乱,决定还是采取和亲政策,挑选宗室女子作为公主,嫁给匈奴新单于。中行说不想去苦寒的边塞之地,他不愿意接受这趟远差。
2023-01-31 18:34:00
...法,即使皇帝也只有“执道生法”的权力,而不得犯法。汉文帝就是一位不以个人意志破坏法律规定而“循守成法“的皇帝。一次,文帝出行中路过渭桥,有人从桥下走出,使文帝乘车的马受惊而跑
2024-04-23 10:23:00
匈奴为何能“压制”西汉六十余年?真的是因为西汉打不过匈奴吗?
...你宽恕。”之后,不得不再次嫁公主到匈奴和亲。之后到汉文帝时期,冒顿单于的儿子老上单于即位,对汉朝采取“敌休我袭,敌进我遁”的游击策略,数次南下掠夺,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024-02-27 23:47:00
聊聊购买和平的代价“和亲公主”
...是亲而不和。在冒顿单于统治的时代,那时汉朝的皇帝是汉文帝,匈奴右贤王曾经入寇河南地。冒顿单于死后,老上单于继位。在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老上单于又率领14万人突入北地
2024-05-17 15:04:00
谈汉朝和匈奴的宿怨
...上也不允许汉朝对匈奴进行大的战争。《史记》资料到了汉文帝时期,匈奴有过三次打的入侵。第一次是冒顿单于派出右贤王攻打汉朝,一直打到河南之地,并且在汉朝国内凶杀抢掠了一个多月才回
2023-02-16 19:36:00
聊聊文帝十四年前后汉与匈关系变化
...俩效忠的汉武帝之前,西汉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特别是汉文帝时期;所以今天探究一下西汉前期汉匈间和亲政治的衰落,以及对文帝十四年前后汉匈关系阶段性变化的分析!西汉前期的和亲政治1
2024-03-29 19:19:00
...、云中三地,所过之地尸横遍野,寸草不生。忍无可忍的汉文帝拍案而起,决心重兵反击匈奴。这一次,汉文帝咬牙动了血本,调集了13万大军出兵迎敌,意图重创匈奴,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
2023-10-29 20:18:00
从冒顿单于到汉武帝:匈奴与汉朝的国力角逐
...,然而,老上单于在率领铁骑攻打汉朝时,见汉军强大(汉文帝时期),所以没有敢于与汉军正面交锋,可见此时汉朝与匈奴的国力已经是不分胜负;匈奴在退兵后,时常发兵南下,骚扰汉朝边境,
2024-04-06 12:5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