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以杯酒释兵权拿回了属于自己的权力。
做完这些之后,赵匡胤本以为自己能够安稳一段时间了,但是他却忘掉了一个重要的人。而这个人之后竟成了宋朝的大患!
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时忘了谁?这人后来究竟做了什么?
官宦子弟中的异类
赵匡胤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祖上虽然没有做过什么大官,但是小官却不断。
赵匡胤的高祖、曾祖就已经在唐朝当官,他的父亲更是历任了“五代”中的四代,在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都有任职。
而作为一个官员之家的孩子,赵匡胤不同于身边的同龄人。
赵匡胤的父亲之所以能在历朝当官,是因为他自身还是有点东西的。赵匡胤的父亲非常喜欢收藏书籍,尤其是儒家书籍。
他不仅喜欢收藏,还喜欢看,他把自己收藏的书籍都读了个遍。
赵匡胤的母亲出身世家,文化底蕴深厚,也很喜欢读书。
在耳濡目染之下,赵匡胤从小便学习了很多典籍。他的父母还请来了许多名家给他上课,赵匡胤因此有了当官的底子,不至于是个文盲。
当然这些事情仅限于赵匡胤小的时候,因为那时候的他还能被父母管住。
随着赵匡胤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调皮,越来越不喜欢读书。
比起坐在书房里读书,他更喜欢坐在马背上射箭,他认为习武才是正道。
少年时期的赵匡胤,并不像是一个官宦之家的孩子,倒像是个小混混。
谁也想不明白,明明赵匡胤的父母都是儒雅博学的人,生出来的孩子却是一身侠气。少年时期,其他的孩子都在家里读书,但是赵匡胤却跑到街上带着一群小乞丐玩。
作为“小乞丐”的首领,赵匡胤的性格非常强横。在街上闲逛时,他经常会和其他的“帮派”产生冲突。
不要觉得赵匡胤是个小孩子就会被欺负,他可不是一般的小孩子,也不是一般的混混,他比别人有文化。
“不怕流氓爱打架,就怕流氓有文化”,小时候受到的教育,让赵匡胤懂得如何去获取知识。
他虽然不喜欢听那些老学究讲的“儒家经典”,但是他却非常喜欢研究兵书。他学习了武艺,还带着自己的手下们练习排兵布阵。
赵匡胤虽然有些顽劣,受人管教,但是他有着远大的志向。
长大之后,他告别了父母,离开了家乡。
赵匡胤一路南下,寻找着自己的机缘。一路上,他遇到过自己父亲的故交,但是那人并没有收留他,而是给了他一点钱,把他打发走了。
赵匡胤继续南下,拜见了随州的董刺史。董刺史非常欣赏他。
赵匡胤觉得自己终于遇到了一个知音,于是便当了董刺史的手下。
虽然如今的他已经是大小伙子了,看着成熟了些,但是他嫉恶如仇的性格并没有改变。
遇不平之事,他选择拔刀相助。
这天,赵匡胤正在大街上巡逻,突然听到一阵尖叫。他看到一个穿着华丽的人正在调戏一个小姑娘。
一贯喜欢行侠仗义的赵匡胤,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他上去打跑了那几个人,救下了那女孩。之后他还给了那女孩一些钱,让她赶紧离开这座城。
事后赵匡胤才知道,那个穿着华丽的人居然是董刺史的儿子。得罪了上司可还行,所以这随州城他是待不住。在南下的途中,路遇大雨,他只好来到一座庙里避雨。
这庙里的方丈是个精通术法的大师,他告诉赵匡胤,不要再往南走了,他的命定之处在北方。
赵匡胤听从了老方丈的劝导,掉头开始往北走。他换了一条路,一路北上来到了前线地区。
当时赵匡胤的父亲也在战场上,不要看老爷子喜欢看书,就以为他是个文官,他是个货真价实的武将。他在上阵杀敌时,被敌方放的暗箭所伤,赵匡胤顺路探望了一下。
此时,赵匡胤的父亲是郭威手下的人,但赵匡胤并没有借此机会加入郭威的军队。他告别了父亲,一路来到了太原境内,当了河西节度使手下的“镇将”。
当然赵匡胤很快便离开了太原,他认为在此处任职肯定会有大祸。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经过赵匡胤的仔细观察,他觉得天下最强的势力还得是郭威。于是他绕了一圈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跟父亲同朝为官。
不久之后,后汉皇帝认为郭威的势力太大了,于是派来刺客暗杀这位大将军。但是暗杀计划败露,郭威不得起兵造反,父子俩也跟随郭威一起参加了战斗。
赵匡胤加入郭威军中后,本来被任命了一个没什么用的闲职,但是郭威的养子柴荣发现了赵匡胤的才能。
柴荣趁着赵匡胤还没有动身上任,直接就把赵匡胤给挖了过来,将赵匡胤安排在了自己身边。赵匡胤在柴荣手下奋勇杀敌,被柴荣看重。
郭威带领大军击败了后汉,建立了后周,这也是五代中的最后一个朝代了。
但是郭威没当几年皇帝便去世了,他没有让自己年幼的儿子继位,而是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养子柴荣。柴荣当上皇帝后,赵匡胤也随之升了官。
后周建立之后,北边的契丹人一直在蠢蠢欲动。契丹人的傀儡政权——北汉,也在契丹人的支持下向后周发动了进攻。
当时已经继任皇帝的柴荣决定御驾亲征。赵匡胤作为柴荣的副将,一路陪在柴荣的身边。
不得不说,郭威把后周传给柴荣真是个正确的选择。柴荣的确很会打仗,赵匡胤跟在他身边学到了很多。
北汉和契丹人对北周发动了数次进攻,但是都失败了。柴荣多次御驾亲征,把契丹人打得不敢再来。
柴荣活着的时候,赵匡胤是不敢觊觎皇位的。
但是柴荣登基七年后病逝,留下了年仅七岁的小儿子继承皇位。
当时柴荣在临死之前,将朝中掌握兵权最多的官员给贬了,让赵匡胤坐上了这个位子。
在柴荣驾崩之后,当时的宰相听闻北边又有契丹人入侵,也不辨明真假,急匆匆地派出了赵匡胤前往应战。
但实际上那里并没有什么契丹人,这只不过是赵匡胤的阴谋。为了离开都城,他演了这样一出戏。
赵匡胤离开都城后,他的野心很快便藏不住了。他命令自己的亲信在士兵中散布谣言,煽动士兵们的情绪。
最终,在陈桥驿这个地方,二十万大军一起发动了叛乱,将“不明所以”的赵匡胤立为了皇帝,将黄袍披在了自己身上。
最后赵匡胤返回都城,逼迫七岁的小皇帝让位,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宋朝。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并不满足,他认为后周这块地方太小了。
于是赵匡胤又亲自带兵南下,历时四年时间,将长江以南的地区也纳入了大宋的版图。
赵匡胤的抉择
赵匡胤当上皇帝后,为了能让自己坐稳这个皇位,他第一步就是要收回手下的兵权。
他自己就是这么起家的,所以他深知兵权的重要性。倘若赵匡胤还允许兵权四分五裂,那没准几个月之后,什么张匡胤、李匡胤就会来到他面前。
赵匡胤把所有掌握着兵权的大臣找来,跟他们一喝酒。喝酒进行到一半,赵匡胤开始卖惨,说自己最近心神不宁、头痛不已。
这些臣子们自然要关心一下,表一表忠心。赵匡胤说自己总担心有人要抢他的皇位,就跟他上位的时候一样。台下这些领兵的,没准哪天就当皇帝了。
来赴宴的将领们一听,都明白了赵匡胤的意思,但是交出手里的兵权,就相当于交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将领们依然在犹豫。
赵匡胤又对他们威逼利诱,将领这才同意交出兵权。这种宴会开了两次,赵匡胤把全国的兵权都握在了手里。
赵匡胤在位第九年的一个雪夜,他将自己的弟弟赵匡义召进宫中喝酒。当晚,无人知晓二人之间发生了什么,只见屋内人影闪动,还听到了斧子砍地的声音。
第二天一早,赵匡胤便驾崩了。而在他的遗诏上,将他的弟弟赵匡义定为了下任皇帝。
赵匡胤效仿郭威,没有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
但是当晚的“烛影斧声”究竟代表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因此有不少人猜测,是赵匡义逼迫自己的哥哥,将皇位传给了自己。
随后他又隐秘地害死了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让自己这一脉当了皇帝。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这件事众说纷纭,认为赵匡胤对弟弟太放纵了,最后才导致皇位被夺了去。
当年在杯酒释兵权的时候,赵匡胤就应该把赵光义也叫来,要不然这大宋的江山还是他的后代的,也不会被自己的弟弟夺了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6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