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一日两巡揪隐患,六小时踏热浪护通衢——烈日下的橘色身影,修复道路病害的“公路医生”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旖旎
实习生钱研
7月,高温闷热如影随形,栖霞区公路养护人员却在“趁热打铁”。他们紧抓晴好窗口期,对道路龟裂、坑槽等病害进行“微创修复”,以“铣刨+摊铺+压实”一体化工艺,为重载路段实施精细化修补——烈日之下,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护路战”正悄然展开。
7月7日6时30分,62岁的夏仁龙已骑上电动车出发。7时,他准时踏入栖霞区公路管理站花园工区。工单认领、车辆检查、机器调试……一切准备就绪,夏仁龙带领14名组员准时启程,驶向S338。这条南京东部重要货运通道,连接着龙潭港与镇江,大货车昼夜不息地轰鸣而过,路面每日都承受着重压的碾轧。
10时,骄阳已显露出灼人的威力。S338上的柏油路面,在烈日炙烤下温度已逼近50℃,空气中热浪蒸腾,阳光如针尖般刺在皮肤上。夏仁龙一行人身着标志性的橘色制服,时而手握铁锹,时而腰挎工具,在热浪中沉稳穿行。“修补道路裂缝是高温里的一场‘硬仗’。非常艰苦,但我们已经习惯了。”夏仁龙话音刚落,便开始直面这场“硬仗”。
烈日之下,确实艰辛。记者听着灌缝机轰鸣,看着胶料在高温下融化,又在路面被熨平,热浪从机器中一波波喷涌而出,紧紧包裹着夏仁龙。汗水沿着他的脸颊不断滑落,在工装上迅速晕开深色印记,又在高温中迅速蒸干,只留下一圈圈盐霜。“这过程犹如坐在移动的桑拿房里,热力由外而内层层渗透,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结出片片白色盐霜。”夏仁龙说,这正是他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常写照。
这边刚刚完成路面坑槽的修复填补,一行人又转身投入省道边坡的杂草清理作业。夏仁龙的橘色身影在长满杂草的斜坡上起伏,铁锹在阳光下闪动。“除了杂草,还得清理散落下来的树枝等杂物,要确保不堵住出水口。”夏仁龙说,这样的反复日常,他已经坚持了整整25年,“每次养护结束,看着干净整洁的路面和坡面,我们都很自豪。有时候还会有经过的陌生车辆鸣笛致意,这种时候觉得辛苦也值得。”
二十五载寒来暑往,他早已成为栖霞这片区域上的“活地图”。每天雷打不动的两次路面巡查,敏锐的眼睛总能捕捉到最细微的隐患:及时填补坑槽,平整路肩,确保边坡稳定,清理边沟淤塞,随时准备应急抢险与清障救援……他和工友们就像经验丰富的“公路医生”,用脚步丈量责任,以经验守护安全。
栖霞区公路管理站花园工区主任余从斌介绍,面对持续高温,工区已将作业时间调整为“抓两头、歇中间”。“7时30分至11时、15时至17时30分,能避开午间最酷烈的阳光。”余从斌说,作业车上人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常备,“夏季晴热天气是处置公路病害的黄金期,更是道路换板、清灌缝等工序的关键节点。接下来,雨水频袭,道路破损极易蔓延,抢在好天气里修补,才能筑牢防线。若不尽早修复那些细微的裂缝与坑洼,雨水便会乘虚而入,如无形的凿子般侵蚀路基,可能会造成更大面积的损坏。”
17时30分,夏仁龙一行人启动洒水车,水流均匀洒向依然蒸腾着热气的地面,为其送上一阵短暂的清凉。“我们是干一行爱一行!事情虽普通,但自己知道重要,每一天都马虎不得,即使是炎热难耐的三伏天。”夏仁龙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0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