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文化中国行】到博物馆,听文物讲中秋故事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9-17 00:14:00 来源:国际时事讲解

【文化中国行】到博物馆,听文物讲中秋故事

图①:西汉“蟾蜍玉兔”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供图

【文化中国行】到博物馆,听文物讲中秋故事

图②:唐代宝相花纹月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文化中国行】到博物馆,听文物讲中秋故事

图③:明青花瑶台赏月图瓷锺三组人物图像。湖北省博物馆供图

一轮明月,寄托着中国人几千年的团圆情感。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这些中秋时节耳熟能详的故事流传甚广,也被古人刻画在了一件件精美的文物里,留在时间的长河中。

在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有一枚西汉时期的“蟾蜍玉兔”瓦当,这枚瓦当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瓦当直径22厘米,左侧为一只玉兔,右侧为一只蟾蜍,外围布满桂树树枝。瓦当上的玉兔不同于常见的卧兔形态,而是后肢站立,前肢上伸,双耳后竖。制作者捕捉到兔子腾空奔跃的动感一瞬,整体形象带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另一侧,起跳的蟾蜍也活灵活现,它圆目突起,大腹鼓圆,四肢曲张,造型生动传神。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馆长任军宜曾表示,这枚瓦当出自陕西省西安市汉长安城建章宫遗址,“大”是它最大的特点,汉代瓦当大多直径15至16厘米,而“蟾蜍玉兔”瓦当直径超过20厘米,是西汉瓦当中的精品。“可以想象,月圆之时,汉代宫廷之中,古人在‘蟾蜍玉兔’瓦当的屋檐之下饮酒对月的场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但愿人长久’的美好寄寓、‘天涯共此时’的盎然意趣从未改变。”任军宜说。

自古以来,赏月、吃月饼承载着人们对于阖家团圆、幸福美满的美好愿望。那么,古人是如何赏月的,他们吃的月饼又长什么样?一系列问题在文物中也能得到解答。

在湖北省博物馆,明青花瑶台赏月图瓷锺就刻画了一番唯美的赏月意境。据了解,这件瓷锺于2001年出土于湖北省钟祥市梁庄王墓,现陈列于“梁庄王珍藏——郑和时代的瑰宝”展厅的中心位置。走近明青花瑶台赏月图瓷锺,细看白釉光洁肥润,青花温婉如丝。瓷锺外壁的“瑶台赏月图”,绘有远山、祥云、花草和三组人物,图中人物遥望同一轮明月,沉醉于皎洁的月色之中,反映了中秋节祭月、拜月、赏月这一习俗跨越千年的传承。

中秋佳节吃月饼,既是品尝美食,也是传承文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一块唐代宝相花纹月饼正在被市民游客们围观,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一件唐代月饼式食物文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文博副研究馆员孙维国介绍,唐代宝相花纹月饼以小麦粉为原料,模压成型,烘焙而成,反映了唐代人们高超的面点制作技艺。吐鲁番气候干旱、降雨较少,可以使水分迅速蒸发而不变质,这就使得大量的文物,尤其是食品得以保存至今。此外,专家们根据同时出土的文物推测,这块月饼的馅儿里可能含有核桃、枣、葡萄等。

中秋佳节,皓月当空。在各大博物馆的藏品中追寻中秋的踪迹,遇见文物里的中秋往事,品味古人的中秋节俗。我们得以发现,一件件文物中,体现着人们对中秋文化的传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者 赵欢)【编辑:李太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7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文化中国行 博物馆故事】父子两代文物修复师的坚守
5月15日,在姚书文(中)家里,姚书文正在讲述自己与儿子姚敏在文物修复“路上”的经历。(全媒体记者石磊摄)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蔡俊)当你走进博物馆,在展厅看到那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文
2024-05-21 10:09:00
陈叙良:从马王堆连接汉代生活与当代中国|文化中国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湖南博物院位于长沙市中心,5公里外就是热闹至深夜的黄兴步行街。近年来,博物馆和商业街一样热闹,除了闭馆日,馆内馆外都是人头攒动。为了尽可能满足观众高涨的
2024-08-27 10:21:00
文化中国行丨“5·18国际博物馆日”广西推出200多项精彩活动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讯(记者 秦雯)举办特色展览、展开直播接力、组织文物鉴赏、推出公益研学……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我区各
2024-05-18 09:06:00
...”之地,这就是“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今天的《文化中国行》,就让我们走进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走进中国丝绸博物馆的时装馆展厅,“九天阊阖:丝绸之路上的长安”展览正在展出,有不少
2024-10-16 18:01:00
文化中国行 | 走进博物馆 了解一座城
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人身鱼尾金饰片、双人抬物纹彩陶盆、鸾凤铜熏炉盖……一件件历经沧桑的文物承载着青海的记忆与变迁,前来参观的游客聆听青海的历史故事,通过沉浸式观览了解文物的
2024-08-25 11:50:00
文化中国行 | 安徽省唯一!亳州这一案例入选全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
大皖新闻讯 “这次在‘博物馆画文物’的经历,让我对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通过绘画的方式去记录和再现这些文物,不仅是一种艺术的表达,也是一
2024-08-15 18:27:00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郭军鸽 王畅彤 江斌伟 饶俊华)博物馆,承载历史,传承文明。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
2024-05-19 10:28:00
文化中国行|文物“出差”记
《文物“出差”记》 嘿!朋友当你打卡博物馆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原来文物也要“出差”有颜值、有故事的文物们可能比咱还忙通过借展的方式它们走遍全国乃至全世界展览场馆让各地的人们不用出远
2024-05-17 22:20:00
文化中国行|这届年轻人爱逛博物馆,国博35岁以下观众超六成打卡线下展览、购买博物馆文创、分享看展体验……社交媒体上,“博物馆热”持续升温。逛博物馆成为了年轻人的一种休闲、社交、生
2024-12-07 12:4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东南网11月6日讯 近日,三明市生态环境局依据有关规定,责令尤溪县荣福碳业有限公司限期(5日内)修复自动监测设备的湿度计
2025-11-06 14:00:00
超2200家赣企进博会组团“掘金”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黄浦江畔风正劲,“四叶草”中客如潮。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推进重点质量攻关项目153个、批复筹建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5个、全省质量融资增信累计授信额度121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以前买地下车位,总怕“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以后南昌居民不用愁了!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日发布公告
2025-11-06 06:46:00
太重集团11月3日发布消息,太重承制的狮子洋通道项目散索鞍鞍头毛坯全部完成验收,即将进入加工装配阶段。狮子洋大桥剑指“五项世界第一”的双层悬索桥
2025-11-06 07:10:00
11月5日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围绕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六大重点,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将努力当好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2025-11-06 07:10:00
秋风起,澄澈蓝天下,金灿灿、红似火、绿如翠的树叶轻舞,秋季的太原,吸引着各地骑行爱好者打卡。前不久,经专家评审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评议
2025-11-06 07:10:00
为推进跨境法律服务,近日省司法厅发布香港、澳门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在山西省开展合伙联营工作的相关规定,为我省企业和群众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
2025-11-06 07:11:00
近日,省人民医院与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康复医学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省人民医院揭牌,标志着双方在体医融合领域的战略合作迈入新阶段
2025-11-06 07:11:00
11月2日清晨8时,57岁的刘建国轻轻叩响杏花岭区独居老人李奶奶的家门。作为“窗帘行动”的志愿者,他每天的到访已成为建设北路北社区老人最安心的守望
2025-11-06 07:11:00
红叶季 “警”相随 太原公安多维守护景区安全
图为民警在龙山景区开展巡逻防控。金秋时节,太原龙山、崛围山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往登高赏秋,人们或漫步林间
2025-11-06 07:11:0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近日,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
2025-11-06 07:11:00
11月3日,市妇联携手市女企业家协会,走进定点帮扶村阳曲县六固村开展“消费帮扶 金秋行动”活动,帮助村民拓宽农产品销路
2025-11-06 07:11:00
最美“助攻”!南京高校志愿者为“苏超”热血守护
晓庄学院学子进行花球啦啦操彩排。 学校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姜静 通讯员孙兴盛实习生黄佳琪11月1日晚,随着“苏超”冠军的诞生
2025-11-06 07:46:00
南报网讯(记者陈燕飞通讯员宣萱)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下,宣城市锚定与南京的联动发展,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逐步织就两地“无缝对接”的通勤图景
2025-11-06 0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