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科技“通风报信” 灾害提前防范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9-19 03:1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

河池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挥平台守护群众安全

科技“通风报信” 灾害提前防范

本报记者 欧浩坚 文/图

科技“通风报信” 灾害提前防范

预警平台守护群众平安。

“实在太危险了,幸好有平台为我们提供预警,让我们提前撤离。”近日,想起8月底发生塌方,泥土冲进房间的地质灾害,天峨县向阳镇平腊村村民郭春言庆幸地说。郭春言口中的“平台”,就是河池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挥平台。

科学预警成功转移安置群众466人

8月23日上午10时许,天峨县向阳镇平腊村华山屯一处监测点触发橙色预警,提示塌方可能正在发生。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河池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挥平台值班人员张海涛收到预警后,立即通过电话通知天峨县自然资源局,并在微信工作交流群中向相关人员发送了预警区域位置及应急处置信息,提醒他们加强防范。天峨县自然资源局立即联系隐患点监测员郭春赖进行巡查处置。

郭春赖刚上山,就看到预警设备在不断闪烁,同时发出刺耳的声音。经过观察,郭春赖发现监测点后缘已经产生滑动,且仍在变形,必须立即疏散山下的群众。关键时刻,向阳镇镇长和平腊村村“两委”干部等也陆续赶到现场。郭春赖简单地向他们说明了情况,大家分工合作,紧急转移附近居民2户11人,并拉好警戒线,严禁人员在周边活动。

“平台的预测原理是采用地质环境条件与雨量实况、降雨预报以及监测设备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综合分析。”河池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刘伟威介绍,在此过程中,技术人员首先建立地理信息系统(MAPGIS)的基础图形图层,然后将资料叠加到基础图形上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并根据分析结果,划分地质灾害预报的等级,提醒各有关单位采取相应措施对地质灾害进行防范。

截至目前,平台已成功预警了20多起地质灾害,转移安置群众466人,避免人员伤亡71人,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去年实现地质灾害“零死亡”

想要打赢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战,首先要做好平台的“耳朵”和“眼睛”,这必然离不开一个专业的技术团队。

9月14日,天降细雨,工作人员蒙赧正手持弯刀,和同事卢庆作一起小心翼翼地行走在金城江区河池镇枫木村下关屯的一个监测点上。“世上本无路,持刀自开之。”苦中作乐,是他们日常巡查工作的一部分。

河池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山居多且陡峭,工作人员一步一个脚印,排查隐患。截至2022年底,河池市登记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3569处,以崩塌、滑坡为主,其中,崩塌(危岩)隐患点最多,共2800处。

“世间风景多险峻,仍敢绳索攀天梯。”卢庆作从事地质工作已有13年,工作经验丰富,“有时要带50多公斤设备,我们几个人分工,先由一个人爬上去,打好岩钉,再用绳索慢慢地把设备吊上去。”讲起这些经历,卢庆作的语气变得小心谨慎,仿佛正攀爬在悬崖上。

一些设备精度高,或者容易损坏,工作人员就用泡沫、塑料等进行包装。在地形实在复杂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就会发挥“人肉缓冲”的作用,保护着设备步步向前。

根据部署,2020年至今,我市已在41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共计2914套,为精准预测地质灾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硬件的同时,我市还兼顾‘软件’的发展。”市自然资源局地勘科工作人员唐桥说。目前,我市已完成两轮地质灾害防治培训任务,共开展培训201场次,参训人员8700人。市本级开展地质灾害紧急演练1场,参演人数1300人;开展县级演练175场,参演人数16530人。

2022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呈现“零死亡”的良好态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9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河池全力抓好汛期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排查隐患点位3618个,成功避险地灾1起本报讯 目前正处于防汛关键期,也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期。我市启动新一轮地质灾害
2023-08-14 03:23:00
...学青会场地周边监测到的数据融入实况产品,瞄准赛区的灾害识别和监测,做到灾害提前感知和预警,为活动提供递进式、精准化、针对性的气象保障服务。针对学青会自行车(山地)比赛、火炬传
2023-11-21 07:04:00
...实各项防治要求,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筑牢汛期地质灾害“防护网”。落实责任到位。结合县情,该县编制《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落实各地质灾
2025-05-23 22:56:00
...在12个隐患点开展应急演练南丹讯 为进一步提升群众地质灾害避险应急能力,近日,南丹县月里镇党委、政府会同镇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应急办共同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此次演练模拟上
2024-05-20 01:39:00
...水防御工作。针对近期我国多地的持续强降雨天气和洪涝灾害,自然资源部启动对湖南、湖北、重庆、贵州、河南等地的地质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并派出了多个工作组赴相关地方指导当地地灾防治。
2025-06-23 11:16:00
...池市等地一些河流发生了超警洪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防汛形势复杂严峻。据气象部门预报,17—19日,柳州、桂林、百色、贺州、河池等地仍有暴雨、局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据水文
2024-06-19 00:31:00
...路段水位已得到有效控制。自然资源部:启动对多地地质灾害防御应急响应针对近期中国多地的持续强降雨天气和洪涝灾害,自然资源部启动对湖南、湖北、重庆、贵州、河南等地的地质灾害防御应
2025-06-23 11:47:00
...)近日,由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制定的《厦门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其涵盖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风险防控、科技支撑等方面,以指
2023-02-27 14:51:00
如何防范雨雪冰冻天气地质灾害?十堰市地灾防治中心支招
...雨雪冰冻天气,人们如何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科学防范地质灾害?记者专门走访了十堰市地灾防治中心业内人士。据了解,在此轮低温寒潮雨雪冰冻天气中,丹江口市、武当山境内因冰雪量较大,发生
2024-02-22 17:1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黑土地上的“参”奇课堂
2025年11月6日下午,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在地化”学习中心弥漫着独特的泥土气息。四年级的孩子们满怀期待,小心翼翼地将一颗颗人参移栽到花盆中
2025-11-13 15:07:00
临沂第三十四中学学子在第七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山东赛事中荣获佳绩
鲁网11月13日讯硕果金秋,捷报频传!在第七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山东赛事中,临沂第三十四中学学子再创辉煌,以卓越的表现荣获中学生组优秀奖
2025-11-13 16:01:00
在鄂州杨湾街口,辅警李超十年如“陀螺”般不停旋转的身影,是街头最动人的风景,更是全民共治理念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这个毗邻三所学校的丁字路口
2025-11-13 13:45:00
近日,辅警“陀螺哥”李超以饱满激情指挥交通的事迹爆红网络。他像是平凡岗位上的一面镜子,映照出何为热爱、何为坚守、何为担当
2025-11-13 13:45:00
客车喷涂“货拉拉”载客,被阜阳交警查获
大皖新闻讯 一辆客车座椅被拆除,车身有“货拉拉”标识,却从事长途非法客运。11月12日,违法车辆被阜阳高速交警现场查获
2025-11-13 13:26:00
工地电缆离奇“蒸发”?霍山警方上演破案“闪电战”
大皖新闻讯 11月10日,六安市霍山县公安局24小时内揪出盗窃毛坯房预铺电线的“黑手,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7万余元。大皖新闻记者11月13日上午了解到
2025-11-13 13:26:00
初冬的牛庄乡,薄雾含悲,青山垂首。近千名群众自发汇聚,泪水与敬意,共同为一位88岁的老人送行。罗官章书记走了。这位将49年生命扎根于“宜昌小西藏”的共产党员
2025-11-13 12:12:00
泰安高新区助力企业“对话金砖” 精准对接国际市场
鲁网11月13日讯11月10日,由山东省贸促会主办的“对话金砖——山东企业创新发展交流会”在济南山东大厦举办。大会以“共筑金砖合作新纽带
2025-11-13 11:46: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2025-11-13 10:56: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去银行提取个人存款,是否需要向柜员详细说明每一笔钱的用途?手机号码如果因为存在涉诈风险被停机,用户又该如何有效申诉
2025-11-13 10:57:00
一针“探”真相!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引导穿刺术,为颈部肿块患者精准诊断
鲁网11月13日讯近日,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成功为一名颈部肿块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穿刺术,以微创方式精准获取病灶样本
2025-11-13 10:36:00
冬日暖洋洋(图)
一张童年照片的背后,是一家人对他满满的关爱。每一个骑行往来的人们,都在享受冬日暖阳下锻炼带来的健康与快乐。施工现场,大家干劲十足
2025-11-13 10:35:00
一杯美酒的快乐表达——从文化节的延续效应看古贝春酒文化的精准建构
鲁网11月12日讯(记者 赵洪斌)第二十三届古贝春酒文化节举办至今已过去月余,开幕式主题演出“非遗双酿,曲坛流觞”相声大会的视频还在网络上持续热播
2025-11-13 10:35:00
阳光下的守护丨黔东南公安:用心服务群众 用情守护平安
多彩贵州网讯 黔东南公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面对各类突发警情,始终做到快速响应、高效处置,以实际行动守护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5-11-13 09:46:00
我来自易县,是“满族结绳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小时候看太姥姥编绳,我觉得很神奇,几股彩线在她手里绕来绕去,一会儿就能变成漂亮的平安结
2025-11-13 07: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