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谁知青花出中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6-13 18:48:0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在河南南水北调博物馆“丝路华章——唐代青花瓷瑰宝展”上,一件件看似素雅的蓝白瓷器静静陈列在展柜之中。它们跨越千年时光,诞生于郑州巩义窑的熊熊炉火之中,曾一度湮没于历史尘埃,终于在当代考古的发掘中重现光彩。

这些唐青花的珍品与残片,无声地印证着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青花瓷的创烧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而其发源地正是郑州巩义——这片孕育了河洛文化的核心区域。

惊世现真章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自古以来便驰名中外,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代表之作。长期以来,青花瓷成熟并鼎盛于元明时期的说法深入人心。然而,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这个固有认知正在被悄然改写。

谁知青花出中原?

图为青花塔式罐。

1975年,江苏扬州唐城遗址出土了一件唐代白釉蓝彩瓷枕残片。著名古陶瓷专家冯先铭根据其造型、胎质、釉料及工艺特征,判断其为郑州巩义窑的产品。

1998年,印尼爪哇海峡勿里洞水域发现唐代沉船“黑石号”。这艘来自中东的贸易商船,运载着约6.7万件中国外销货物,其中包括3件完整的唐青花瓷盘。经考古比对,其造型与纹饰与扬州出土者高度相似,同样烧造自巩义窑。

2006年,郑州上街峡窝一座唐墓中出土两件青花塔式罐,这是国内首次出土的具有明确地点与考古背景的唐代青花瓷完整器。其罐身以西域氧化钴料绘制“童子步打球”、“卐”形纹与花草纹等,蓝彩晕染自然,人物生动传神,技艺精湛,为唐青花的起源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谁知青花出中原?

图为青花缠枝团花纹碗残件(左)和青花碗(右)。

“1983年到2004年期间,扬州陆续发掘出数十片唐代青花瓷器标本。”扬州市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朱戬在采访中表示,“经检测证实,这些瓷片采用的是高温釉下绘画工艺,以钴料呈色,是一种全新的瓷器品类——也就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青花瓷器。”

唐青花的发现,彻底改写了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刷新了人们对青花瓷起源与演进的认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窑火铸匠心

唐青花缘何诞生于巩义?答案就藏于这片河洛文化沃土的千年积淀之中,也得益于盛唐时期的开放与包容。

“作为北方较早的瓷窑之一,巩义窑拥有丰富的陶瓷原料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早在盛唐时期,这里便已能烧造白瓷、三彩、黑瓷等多种瓷器,工艺相当成熟。至晚唐时期,巩县窑在陶瓷制作技艺、产品质量和原材料运用方面更是达到了较高水准。”在深圳文物考古鉴定所所长任志录看来,唐青花的诞生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据了解,巩义窑不仅创烧了中国最早的白瓷,还孕育出色彩绚丽的唐三彩与素雅静谧的唐青花,成为青花瓷文化的璀璨起点。唐青花以成熟的白瓷烧制技术为基础,创新采用源自中西亚的西域钴料作釉下彩绘颜料,施以透明釉,经1200℃以上高温一次烧成,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青花瓷器之一,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谁知青花出中原?

图为三彩双龙柄尊。

从诞生之初到远销海外,唐青花始终见证着文化的交融。它不仅记录了中国工匠对外来文明的吸收与创新转化,也折射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贸易景象。唐青花的纹饰以花草为主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承袭中国传统风格,多见牡丹团花和草叶纹饰,尽显大唐的华贵与典雅;另一类则专为外销定制,常用菱形等几何框架内点缀散叶纹,洋溢着浓郁的阿拉伯异域风情。

印尼“黑石号”沉船出水的三件唐青花瓷盘极具代表性,其盘心所饰西亚菱形花叶纹,恰是当年中东商人“高级定制”瓷器的实物见证。

河南省文物局二级调研员陈彦堂指出:“‘黑石号’沉船是一艘商用船,船上大多数产品均为定制。这表明,当时青花瓷作为一种极其珍贵的商品,其目标市场已经覆盖全球。”

谁知青花出中原?

图为1998年“黑石号”沉船上发现的巩义窑水青花盘(复制品)。

事实上,西域钴料、阿拉伯纹样与中国制瓷技艺的融合,正是在白地蓝花之间流淌着盛唐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使每一件器物都成为丝绸之路文明的立体注脚。

文明传华彩

唐青花的价值远超其器物本身。它如同投入世界文明之湖的一颗石子,激起跨越时空的涟漪。

唐青花的钴蓝釉下彩技术,不仅奠定了元明清青花瓷辉煌的基石,也深刻影响了西亚乃至欧洲的陶瓷装饰艺术,成为全球制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当牡丹的唐风雅韵与几何的异域情致在方寸瓷盘间和谐共生,盛唐“海纳百川”的胸怀便得到了完美诠释。这种交融之美跨越千年,成为永恒的艺术灵感。

谁知青花出中原?

图为三彩花鸟纹枕。

陈彦堂强调:“自唐代巩县窑在中原地区烧制出青花瓷器以来,唐青花在世界陶瓷格局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其文化影响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扩展至全球,在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以青花为题材的创作层出不穷。”

青花瓷作为跨文明对话的媒介,其精神在后世得到不断传承和发扬。中国工匠将基督教故事、希腊神话以及贵族纹章等西方文化元素巧妙绘制于外销青花瓷上。这些被誉为“白色金子”的瓷器,不仅风靡欧洲王室,成为其社会财富和生活品位的象征,更直接推动了西方制瓷技术的革新,促进了西方本土陶瓷产业的崛起。

如今,“丝路华章”展厅内,郑州上街区唐墓出土的唐青花塔式罐、印尼“黑石号”沉船中长沙窑青釉褐绿彩碗、巩县窑白釉绿彩盏与邢窑白釉杯、扬州唐城遗址出土的青花执壶,以及景德镇陶瓷大学收藏的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纹钵等多件珍贵文物首次联袂展出,共同讲述着青花辉煌的历史篇章。

谁知青花出中原?

图为绿釉波斯陶罐(左)和白釉蓝彩盖罐(右)。

当现代时装秀以青花为灵感,当流行歌曲融入青花元素,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呼应正彰显了青花瓷历经千年而不衰的生命力。这抹蓝白交织的釉色,不仅流露出盛唐的繁华盛景,更承载着黄河文明拥抱世界、在交流互鉴中不断传承与发展的伟大历程。

工作人员介绍,郑州“丝路华章——唐代青花瓷瑰宝展”将持续至2025年8月底。这座作为青花瓷发源地的城市,早已将黄河文明开放包容的基因镌刻进世界文明对话的开篇章节。这方孕育文明火种的土地,正继续诉说着东方美学与世界文化的共鸣故事。(周金淼)

编辑:王晓颖审核 :范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3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不容错过!重量级文物特展将亮相2024河南旅游发展大会
...址的彩陶壶、望京楼遗址的兽面纹铜钺、上街峡窝的唐代青花瓷……上述任何一件文物的亮相都足以引起关注,而这些“星光熠熠”的文物珍品将集中亮相!6月17日,2024河南省旅游发展大
2024-06-15 21:47:00
...中国紫砂壶,到生产出模仿紫砂壶的红泥壶;从引进中国青花瓷茶具,到仿烧中国瓷器制成的软瓷和硬瓷,英国茶具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以茶为载体,中国古人用勤劳和智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
2023-10-29 07:29:00
端午郑州街头掀起“青花风” 萌宝出圈活化千年文物
...起“青花风”。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打造的“大唐·青花瓷移动博物馆”同时登陆金融岛艺术广场与二七万象城,让沉睡千年的巩县窑珍品以全新姿态融入城市生活。作为中国瓷器主流品种之一
2025-05-31 23:43:00
逐梦青花瓷
陈慕筠(右)观赏兰靖霖的青花瓷作品。中国陶瓷闻名世界,而青花又被认为是最具中国风格和民族特色的瓷器之一,在国际陶瓷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花还被誉为“陶瓷之王”
2023-10-30 09:40:00
《lol》2024青花神韵宝典活动上线介绍
...时已拥有奖池内全部皮肤,则获得125神话精萃)、1款全新青花瓷史诗皮肤、1个传说皮肤宝箱(优先奖池内未解锁皮肤)、1个随机皮肤宝箱(优先奖池内未解锁皮肤)、11个盲盒、25个
2024-02-27 22:43:00
元朝人其实并不爱“元青花”
...在元代根本不是主流。我们思考一下,蒙古普通人会喜欢青花瓷吗?不会的,瓷器很容易碎,而且很重,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瓷器根本就不是他们的菜;其次,蒙古人崇尚的是白色,而不是什么白色
2023-11-01 15:32:00
青花瓷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它以含氧化钴的矿料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唐代是青花瓷的滥觞期,宋代青花瓷有所发展,
2025-06-20 12:49:00
废弃渣场变景点 江西钢厂“青花瓷冷却塔”成“网红建筑”
...景点,5月正式对外开园以来,位于江西省新余市的新钢青花瓷公园受到市民追捧,成为该市工业旅游的一道风景线。5月19日,江西省新余市青花瓷公园处处芳草茵茵,游客冒着阴雨游览。谭建
2024-05-20 22:09:00
卢瓦尔河畔 青花传声韵——青铜雕塑作品“青花”献礼中法建交60年
...示,“青花”雕塑展现中国瓷器工艺人的形象,体现了以青花瓷为代表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精神内核。瓷器也是日安市的品牌,雕塑作品在日安市落成揭幕,是中
2024-12-27 23: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