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李东浩委员——
推动特色产业更好发展(改革再深化 奋进新征程·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本报记者 刘以晴
棕黄土地,蓝色大棚,棚里头的参苗刚刚长到大拇指高。全国政协委员、延边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教授李东浩问一旁的参农:“老王,你是种参‘老把式’了,这两年人参好卖不?有没有病虫害?”
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是中国人参的原产地及核心产区,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当地人参一度卖成“萝卜价”。作为土生土长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自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李东浩始终关注人参产业发展。他提交的推动人参产业深加工、将红参纳入保健食品目录等提案,都得到了有关部门重视。
种参乡村、人参加工企业、人参交易市场、高校……去年,李东浩围绕人参产业发展的相关环节做了很多调研,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调研得来的信息和他的思考。经过调研,他意识到,人参产业想要做大做强,光有好政策还不够,更需要多方合力,向“深”加工。
今年全国两会,在整理人参产业从业者的共性诉求、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分析交流的基础上,李东浩打算围绕推动校企合作、鼓励支持高校持续开展人参功效研究工作建言。
“希望小参苗长成带动乡亲致富的‘金娃娃’。”天色擦黑,走出参地,李东浩告诉记者,今年自己还计划前往白山、通化等人参产区继续深入调研,“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就是得深入一线,脚踏实地,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解难题,为产业振兴和地区发展献力量。”
■记者手记
深入田野谋振兴
提案内容反复修改、不断细化,始终围绕“小特产”如何做成“大产业”这一主题。李东浩每一次深入田野,与从业者恳谈,聊现状、找难题、想办法,都是在践行履职初心谋振兴,都是为了让提案更有针对性,更好回应群众诉求。在激发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新动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图景中,还有着无数如李东浩一样的实干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3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