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骄傲!《中医治则学》英文版发布,这本浙江人主编的著作将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8-18 20:32:00 来源:杭州网

潮新闻讯 8月18日下午,《中医治则学》英文版新书在北京发布。

骄傲!《中医治则学》英文版发布,这本浙江人主编的著作将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中医治则学》英文版

潮新闻记者在新书发布会现场看到,来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华中医药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的顶尖专家学者齐刷刷出席,可见大家对这部专著的重视。

发布会上,大家一致认为,《中医治则学》英文版的出版,将极大地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浙江人可以骄傲,这本如此受到重视与推崇的著作是咱浙江老乡周超凡主编的。

周超凡,浙江温州平阳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毕生致力于将传统中医发扬光大。因为在中医基础理论界的卓越贡献,他曾连续4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连续30年(6届)担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执行委员、特别顾问,历任多届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师,享受终身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医治则学》,到底讲了些什么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在我国中医理论界,《中医治则学》中文版自1997年9月出版至今已重印5次,成了一本畅销书。

“中医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法则。‘中医治则学’是一门关于疾病治疗原则、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的理论概括,包括治疗思想、治疗原则、治疗方法这三个部分。”周超凡告诉潮新闻记者。

据了解,《中医治则学》不仅是第一部关于中医治则学学科的专著,也是中医学教育体系中的一部特色教材。它上承《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中医基础学科,下启《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临床学科,是联结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的桥梁,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杨金生表示,中医治则学研究,不仅对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中医临床也具有现实意义。“中医治疗原则是一名中医师必须具备的临床治疗思想,没有清晰明了的治疗思路,临床行为就会趋于混乱。”杨金生说,“只有明晰了中医基本的治疗原则,并能从实践中得以修正与补充,才能进一步优化中医师的诊疗流程,有效精准地进行临床治疗。”

“我认为中医理论的创新与突破,就是治疗观念的转变,即治则的转变。这充分说明治则是治病的关键所在,中医从医者必须认真学习,熟练掌握。”周超凡说,“因为‘治则’是通用的,药物知识也是通用的,然后就是结合各自的临床实践活学活用了。”

6年,一本中医畅销书如何出炉

1936年,周超凡出生于浙江平阳中医世家。自1963年进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以来,他先后从事中药药理研究23年、医理研究24年。

他先后主编《国家基本药物实用指南》等专著,参编《全国中草药汇编》于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几十年来,他还以研究“中医治则学”著称,编写出版《历代中医治则精华》《中医治则学》等多部著作,2010年荣获“中国药典发展卓越成就奖”。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曾给予他高度评价。“周老一直坚持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门诊相结合,在规范化、标准化等方面,为中医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璐琦说,“他不仅是一个中医学家,还是一个中药学家。他讲究药物原理,对很多用药讲得非常透彻,并且与时俱进,就连最新的药理成果都能在他的方子里得以体现。”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1985年周超凡率领团队,把我国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3000多部历代医书,从汉朝到清朝,都翻了一遍;从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书籍300多部,从而慢慢将中医治则学系统地整理了出来,编写出版了《中医治则学》等专著。

此事前所未有,期间他们团队经历的困难,周超凡至今历历在目。

“这3000多部历代医书,从东汉到清朝,都是颇具代表性的。为什么只挑选出有价值的300多部呢?因为这些医书有不同的版本。”他说,“为了完成这项极其繁复的工作,我们克服了手段落后(没有电脑,全靠人工)、人才缺乏、资金匮乏这三重困难,而且还自筹资金召开了7次全国有关中医治则的研讨会,圆满完成了任务。”

那时候没有电脑,他们都是通过做卡片,一张张精心整理出来的。比如“阴阳”做几十张,“五行”做几十张……花了整整6年时间。“这两本书非常独特,市面上一直没有类同的,属于‘独此一家,别无分号’,所以深受欢迎。”周超凡告诉潮新闻记者。

当时他率领的团队共8人。除了他一个是副研究员以外,基本以中级职称为主,还有初级职称的。有些医书北京查不到,他们团队还开了介绍信,跑到上海图书馆去查。

让他记忆深刻的是,那时他们住在东直门中国中医科学大院内,光靠上班时间是不够的。“那时下了班,电梯就关了。我晚上和节假日去加班,那是没有电梯的,得爬楼梯;加完班,再走楼梯下来。就这样坚持了6年。”他说。

《中医治则学》英文版的意义

作为周超凡的多年好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级顾问、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会长兼首席专家卢祥之表示:中医药“出海”任重道远。

因为在欧美发达国家主流医学体系中,中医的声音很薄弱。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1973年内华达州成为美国第一个承认针灸、草药和其他中医疗法合法化的州,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针灸已纳入美国部分地区劳工受伤医疗保险制度,为中医地位和话语体系加强奠定了基础。中医也就进入西方主流社会视野。但欧美发达国家,仍把中医归纳为“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在美国也有学者叫“替代疗法”或“补充疗法”。

发布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还谈到:我国向外介绍中医工作,其实开展得很早。两晋、南北朝,是中医药典籍海外传播正式开始的阶段。中医典籍在朝鲜的传播要早于在日本的传播。公元4世纪中叶(东晋时期),中国僧侣们前往朝鲜,一边传教,一边施疗。随后,葛洪《肘后方》、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等相继传入朝鲜。

在隋唐时期,中医药的海外传播开始兴盛起来;宋金元时期,中医药典籍的传播呈加速之势;明代至清代中期,延续了此前的发展趋势。

但集中力量将中医著作译成外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1995年以后出版的英文、德文、日文、西班牙文、俄文版中医著作,大都集中在经典著作,比如《内难》和历史名著《本草纲目》等。后来,出版了部分教材,尤其以针灸领域为主。

“但遍检当今医坛,中医治疗学,临床经验总结和梳理性的著作,确实不多。”卢祥之表示。

这里面,如何精准翻译是个大难题。“海外传播不仅仅是一个翻译问题,更是一个跨文化领域传播的问题。”卢祥之说。

他还表示:中医著作译成外文,英文也好,德文也好,对应语十分缺乏。由于中医学是中国特有的一门医学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所以中医学中最常见的概念和最常用的词语,在英语及其他欧洲各国语言中一般都缺乏现成的对应语。例如“阴阳”“五行”“精气”“气”“命门”“三焦”等等中医概念,在英语中根本没有相应的说法,英语翻译起来难度很大;所以翻译者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解释。由于缺乏对应语,也为译意的尽情发挥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每一位译者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语境作出“合情合理”或能“自圆其说”的翻译。

好消息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已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并陆续制定颁布了20余项中医药国际标准。这对推广中医、中药,让“中医药走向世界”形成利好。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医治则学》(英文版)的正式出版,对于推进传统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

第一,有利于新时期中医药海外话语体系的构建。通过加深海外中医学者、中医爱好者对中医治则的整体认知,扩大全球共识,继而形成有利于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推广与应用的全球舆论环境。

第二,中医治则学作为上承诊断、下启治法的理论“枢纽”,是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的桥梁,《中医治则学》(英文版)的出版可以带动和推进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相关理论的整理与翻译工作,进而促进整个中医药学科的国际化发展,推动“让中医药走向世界”号召走深走实。

第三,《中医治则学》作为中医学的一部特色教材,将其翻译为英文版,不仅能促进中医药知识在海外的传播,还对中医药海外教育教学具有协调作用。可以推动中医学海外教育相关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推动中医药理论在创新发展中得以普及兴旺。

据悉,《中医治则学》英文版新书推广,准备从“一带一路”切入,而后走向全世界。

目前,中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了32个中医药海外中心,在国内建设了32个中医药交流合作基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8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力。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浙江人敏于挖掘文化传统中的经济元素和商业契机,善于向经济活动中注入更多文化内涵,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从“悟空一棒”
2025-08-11 07:40:00
为何既要勇立潮头,还要永立潮头
...第一潮”而享誉世界。古往今来,钱塘江大潮从未失约,浙江人亦如奔腾不息的潮水般奋勇向前。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时值农历八月钱江潮澎湃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提出“秉持
2023-07-10 09:52:00
...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
2024-06-07 11:55:00
潮新闻讯 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踏出了一条横贯东西的古丝绸之路。正是这条伟大的道路,见证了欧亚大陆不同国家文明互鉴的历史。如今,这条千年古路已被重新点亮。“一带一路”合作
2023-11-20 13:17:00
...中,突破地理环境约束的“人的解放”。“四千精神”是浙江人改革拼搏的共同的精神力量,但在南部浙江无疑呈现得更为经典。从“四千精神”到“爱拼才会赢”,我们可以清晰触摸到南浙江与福
2024-09-23 07:26:00
李依雯:最好的《碇步桥》永远在下次
...自信和新生,我也希望可以努力成就《碇步桥》,见证它走向世界的那一天。”李依雯说,学校接下来还会寻找更多有标识度的浙江文化符号,创作舞蹈作品。李依雯并不认为春晚的演出是最好的,
2023-07-03 14:41:00
...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通过杭州亚运会的窗口,自信地阔步走向世界。浙江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要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浙江大地深入人心、开花结果,不断激荡起干在实处、走在
2023-09-30 06:36:00
第一视点·习近平在浙江的改革故事(下)向改革要动力 向开放要活力
开放,是融入浙江人血脉中的气质从闯荡世界的果敢到“四千精神”里的坚韧“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故事离不开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的双向赋能 相生相伴21世纪初,义乌第一次组建大规模考察团,
2024-07-18 12:44:00
刊研联动共话中医药互学互鉴提升国际传播力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2024传统医学讲坛暨第二届中医药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会议在杭州举行刊研联动共话中医药互学互鉴提升国际传播力春夏之交的杭州,正是“和风熏,杨柳轻,郁郁青山江水平,
2024-05-21 06:2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单霁翔与姚安娜组“旅行搭子”,走进“非遗之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9月16日,文化体验真人秀《非遗之城·宝藏季》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宣布节目将于9月24日播出
2025-09-17 21:00:00
小手机带火“老手艺”,看沂水县崔家峪镇的直播致富“新路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 通讯员 王鹏 刘鑫 李佳琳“家人们看过来,这就是咱们上常庄村的煎饼,用的都是自家种的小麦、玉米
2025-09-17 22:08:00
七旬老人娄山关避暑病发 贵州航天医院暖心守护助归家
多彩贵州网讯近期,79岁的梁爷爷(化名)与老伴从湖南衡阳来到贵州遵义娄山关避暑。不料,梁爷爷因牙痛服药后突发消化道出血
2025-09-17 22:26:00
流程“拆”着学! 德州推出齐鲁云采政府采购网上商城操作分解视频
大众网记者 武红鹏 通讯员 梁超 德州报道为持续提升政府采购全流程运行效率,优化齐鲁云采政府采购网上商城服务质量,推动政府采购工作数字化转型
2025-09-17 19:38:00
山东数文集团两款大模型亮相全省“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工作会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夏侯凤超9月17日下午,全省“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工作会议在济南浪潮计算服务产业园召开。山东数字文化集团现场推介齐鲁文化大模型
2025-09-17 19:13:00
数智赋能,江西赣州产业焕新颜
中国网9月17日讯(记者王静实习生李君怡)在赣南革命老区,一场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引擎的产业变革正悄然发生。从传统家具制造到国际物流枢纽
2025-09-17 19:23:00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我腿脚不方便,正愁没法去银行激活社保卡,你们直接上门来办,还教我查余额,太贴心了!”莒县龙山镇杨家沟村的刘大爷握着农商行工作人员的手
2025-09-17 19:15:00
近日,某演员在拍戏期间,穿着有肩章、臂章的人民警察制式服装直播带货,推销电子产品,引发争议,警方已介入处理。该演员发布道歉视频
2025-09-17 18:32:00
农行泰安山口支行:启动特殊服务为八旬老人解社保卡之急
通讯员 杨玉雪 张梦琪“姑娘,我们的孩子都在外地,今天好不容易来到银行,能不能帮帮我?”近日,86岁的李奶奶在农行泰安山口支行补办社保卡时的一段对话
2025-09-17 12:53:00
东南网9月17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林智岚) 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至8月底,我省企业总量已突破210万户大关。与此同时
2025-09-17 13:21:00
尼泊尔唐卡的使者:德亚院长的艺术传承与文明互鉴之路
又一次见到德亚(Daya prasad joshi),我几乎确信他是某种意义上的使者——缘于他身后那些神秘而瑰丽的唐卡
2025-09-17 13:54:00
妙手仁心筑天路 情系边疆护安康——记泰安市中心医院赵广永援疆纪实
昆仑山脉的余晖漫过新疆戈壁,洒在岳普湖县人民医院的楼宇间,也映照着胸外科医生赵广永忙碌的身影。来自泰安市中心医院的援疆医者
2025-09-17 13:28:00
上饶市广丰区9月“工会晚八点”公益课火热进行中
夏末的余热还未散尽,初秋的晚风已带来惊喜。广丰区9月“工会晚八点”火热进行中!无论你想给自己充能、陪孩子互动,还是帮娃培养兴趣
2025-09-17 13:28:00
泰山景区大津口乡:精准施策助学子 金秋助学暖人心
通讯员 孙钰婧 近日,大津口乡启动2025年度“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项目,通过精准摸排、简化流程、足额发放,为5名即将踏入大学校门或在校就读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供精准帮扶
2025-09-17 12:54:00
当刘慈欣在撰写《三体》初稿时,或许未曾预料到这部诞生于工业小镇的作品,会成为撬动全球文化对话的“中国支点”。9月16日
2025-09-17 10: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