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马鞍山日报
以“材”赋能添动力 集聚发展增活力
和县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短短几年时间,从一家“小不点”企业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安徽禾臣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吸附垫、抛光垫解决了国内卡脖子问题,打破国外垄断的局面,全面实现进口替代,市场占有率达75%。
2016年落户和县,短短几年间,安徽晟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长为锂电池辅助材料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安徽东爵有机硅有限公司现已形成从生胶、混炼胶、绝缘胶、气相胶,直到硅橡胶制品等比较完整的产品链,部分型号产品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并填补了行业空白。
……
新材料是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先导,是提升传统产业技术能级的关键。在和县,以培育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为核心,一个以“先进化工新材料”为主导、其他新材料为辅的新材料产业创新格局正在形成,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和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新动能。
优势叠加 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
“2016年,我和团队在和县创立了晟捷。这里位于长三角地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当地对人才很重视,营商环境优越,我们考察后决定来这里投资兴业。”谈及企业为何在和县“安家落户”,安徽晟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彤如是说。
不只是肖彤,选择在和县开创新事业,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家们的共识。
从长江西岸到“一江两岸”、从蔬菜之乡到滨江生态产业新城、从宁马合作到深度融入长三角,放眼如今的和县大地,一派欣欣向荣。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滨江生态产业新城“芳容初绽”。
作为和县新材料产业的聚集地,位于八百里皖江第一镇——乌江镇的安徽省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在全省“首屈一指”。这里与南京市浦口区一桥相连、一衣带水。两地山同脉、水同源、地相连。天然的区位优势赋予和县融入南京都市圈重要战略机遇,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更是为和县产业转型、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动能。
2.4平方公里的“小土地”,“种植”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大财富”。近年来,和县化工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大经济规模的化工新材料品种和企业,形成了以华星化工、同心化工、晟捷新能源、硅宝有机硅等企业为代表的先进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产业涵盖高端电子化学品、高性能树脂、合成橡胶及功能性膜材料等相关领域。2022年,和县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年产值为175亿元,增幅为27.4%,高于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6.8个百分点。
据和县经开区招商局局长汤庆华介绍,目前,化工园区正在做区域调整,600亩土地已经调整出炉,正在做区域土地连片开发方案,同时,挑选市场前景好、实控人资历较强的企业入驻园区,进一步完善配套产业链,让和县新材料产业“赛道”更加宽广。
创新为要 增强竞争力勇立潮头
“这是我们的低温SCR脱硝催化剂生产挤出成型车间,你看,这就是我们的产品,像这样包装起来的模块,一个模块装1.5立方米,1立方米可卖3万元左右!”在马鞍山方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孟昭华的话语中满是欣喜与自豪。
作为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高新技术企业,方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落户和县,投资2.36亿元建设的年产12000立方米的脱硝催化剂生产线于当年10月实现试生产,公司集低温SCR脱硝催化剂技术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其低温脱硝催化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钢铁烧结、焦化、垃圾焚烧、石灰窑、造纸、工业硅等多个行业,在低温市场有着较高的占有率,已成为节能减排的主力军和低温脱硝的中坚力量。
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进。创新是企业成长壮大的不竭动力。这一点,在安徽禾臣新材料有限公司体现得淋漓尽致。企业产品不仅打破国外垄断局面,且在“领头羊”李加海的带领下,勇攀科技高峰。“我们的新产品8.5世代掩膜版预计明后年就会问世,从而不再依靠进口。”禾臣副总郝兵说道。
为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大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尤为关键。
晟捷打造了拥有31名专业研发人员的自主研发团队,并积极与合肥工业大学建立深度产学研合作关系,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集成了高校9名教授、25名专业人才参与的高水平研发团队;禾臣与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谭鸿教授长期合作,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方信和北京工业大学合作研发更低温度的低温脱硝催化剂,和浙江大学研发碳补给吸附剂,和中国科技大学合作研发公司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科技是企业赋能增效的第一要素。
创新驱动、龙头引领,立足现有材料工业基础,和县立足人才条件、市场需求、资源优势和环境承载能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配套企业为支撑的新材料产业体系。通过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产品研发创新,和县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把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成长三角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预计到2025年,和县新材料产业工业产值有望突破500亿元。
链式发展 特色产业集群绽放异彩
根据集群现有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方向,和县重点围绕特种电子化学品产业、聚烯烃产业、有机硅产业、聚氨酯产业等新材料、生物医学产业,以产业集聚为方向、以项目推动为抓手、以招商引智为助力、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任务推进为牵引,通过实施强链、延链、补链工程,着力推动产业链、项目链、招商链、创新链、政策链、任务链6链协同,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打造具有全国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
在电子化学品产业链中,和县主要集中上游领域,涉及制造材料、封装材料、液晶显示、光学膜等相关产品的部分领域。未来,和县将围绕电子化学品产业链,重点发展半导体配套电子化学品、锂电池产业、光学薄膜产业等,计划到2025年末,电子化学品产业链产值不低于150亿元。
在聚烯烃产业链中,和县相关企业及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下游领域,中游领域包含聚乙烯等其他聚烯烃生产企业,下游产品包括薄膜、管材型材、纤维、改性塑料等产品及相关制品,主要应用于建筑、包装领域。未来,和县将继续以同心新材料、裕河新材料为载体,重点发展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高性能薄膜材料及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计划到2025年末,聚烯烃产业链产值不低于100亿元。
有机硅产业链中,和县相关企业及产品主要集中在下游领域,现有硅宝有机硅、东爵有机硅等规上企业2家。未来,和县将重点发展高性能有机硅及下游产品。计划到2025年末,有机硅产业链产值不低于150亿元。
聚氨酯产业链中,和县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下游领域。未来,和县将继续提升聚氨酯产业技术及产品水平,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涂层材料、高性能胶粘剂、可降解新材料等产业,提升产品性能,计划到2025年末,聚氨酯产业链产值不低于100亿元。
在生物医学产业链中,和县主要依托上市公司齐鲁药业旗下的华星化工。近年来,化工园区生物医药发展也开始取得一定进展,如华东医药旗下的安徽美华高科制药有限公司的核苷核酸类药物等。
跟踪服务 全力要素保障助力腾飞
好的服务就是生产力和吸引力。
针对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点和产业发展趋势,和县在《和县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的若干规定》《和县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若干政策》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专门出台了《新材料产业集群(基地)评价激励办法》,进一步强化对全县化工新材料产业的政策导向叠加作用,举全县之力推动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投入2亿元,参与马鞍山支点科技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投入1亿元,参与南京都市圈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全力支持化工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新产品研发和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建设,支点基金为迈得特光学新材料提供D轮融资5000万元。同时,引入总规模1.2亿元的鸿信利基金,为瑞高新材料提供3000万元建设资金。
据和县科技局副局长赵国庆介绍,和县修订完善了《和县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在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加大科技人才招引、优化创新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全县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下一步,和县还将继续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全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产学研融合,同时,聚力招引创新人才,进一步提升优化发展环境。
此外,围绕要素保障、项目推进等方面,和县将产业集群工作任务分解到19个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合力推进集群建设。同时,化工园区持续加大产业承载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双电源系统、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园区配套服务功能。
高校强智、创新赋能、人才涌现、补链强链、要素保障……相信,多项优势合力必将铸就和县新材料产业新辉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1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