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以数字技术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活力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6-24 00:1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梁晓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财富,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智慧和思想内涵,代表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具有显著的历史价值、精神引领价值和文化感染价值。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国更应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传承历史文化记忆、构建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等方面的作用,助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如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实现数字技术在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中的有机融入和全面应用是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力的重要途径。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载体进行数字化转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具有总量大、类别多的特征。以往,由于工作量较大、难以归纳整理等问题,使得工作效率普遍偏低。数字技术在资源收集、整理、储存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合理应用数字技术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工作提质增效。大多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都有物质载体,要想利用数字技术保存资源,则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进行数字化转化。对传统典籍可以通过电子书的形式进行转化;对传统书法、传统绘画应以高清图片的形式进行转化;对传统音乐应以数字音乐的形式进行转化。此外,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缺乏现实载体的支撑,借助数字技术能够为其传承提供数字载体。例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可以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拍摄相关系列视频,以视频的形式保存这些传统文化资源。在收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利用数字技术积极建设数字资源库,分类整理、收集资源,并为资源库增添检索功能,以便资源高效使用。针对资源库建设,地方政府要作为主体,负责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具体开展,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各地资源库的互联互通,形成完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库体系。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应用

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较强的实用价值。秉持在应用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的核心理念,通过数字化应用推动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承。举例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具有思政育人价值的思想资源,如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顺其自然思想等,应将这些资源融入线上思政资源课程的开发工作中,挖掘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实现传统和现代思想的有机结合,不断推出精品线上课程,为学生思想觉悟的提升提供优质渠道。通过丰富课程教学的形式实现文化传递,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将学生培养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力军。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应用时应始终坚持适度原则,避免出现盲目应用而破坏资源文化内核、随意篡改资源内容的情况,否则将会阻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良性开展。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平台进行数字化构建

平台建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过程中的关键,优质平台可以发挥“文化中转站”的作用,便于人民群众学习想要了解的文化。各地文化机构应加强传统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在平台中设置新闻中心、文艺理论、专题活动、文化名家、原创作品等模块,在每个模块定期发布关于本地区特色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并将平台和数字资源库相连接,以充足的资源储备支撑平台的良性运行。除搭建专门用于传播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外,还要积极利用现有的数字化平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渠道传播,使其全面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利用媒体平台发布相关内容的新闻报道和主题推文,提升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和讨论度;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和传承者聚集起来,共同交流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利用短视频平台发布吟诵传统诗词、表演传统舞蹈、演奏传统乐器等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优质短视频,以此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播。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式进行数字化改革

数字技术的应用衍生出线上传承的方式,而线下传承同样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应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优势结合,从而显著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实效。在开展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活动如传统书法展、古诗词吟诵比赛之前,应利用多样化的线上平台对活动开展的相关信息如主题、时间、地点等进行宣传,吸引更多民众参与其中;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根据活动主题灵活应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化传统文化资源来增强活动的体验感,并利用直播平台对活动全程进行网络直播,同时增设互动环节,为线上观众提供远程参与的机会;在活动结束以后利用大数据技术广泛收集线上和线下活动参与者对于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将其作为改进和完善下次活动的重要依据。

蓬勃发展的数字技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新的手段,应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载体的数字化转化、相关资源的数字化应用、传播平台的数字化建设、传承方式的数字化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发展活力,助力建设文化强国。

(作者系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商学院高级讲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4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不是创新,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不是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关键在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把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不断进行再生再造、
2023-06-10 06:38:00
...艺术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大量艺术实践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促进技术与艺术融合发展的不竭源泉和丰富矿藏。以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容资源和思想内涵,滋养数字技术赋能下的舞台艺术,不
2023-02-17 05:30:00
淄博文化产业如何玩转“数字”前沿
...的展现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对于赓续历史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来说,创新运用数字技术助力更多人接触中华文明,感知中华文明的内在魅力,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3-09-08 02:19:00
“数字科技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交流会”举办
...下午,由人民灵境研究院主办的“数字科技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交流会”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办。本次交流会邀请了国内数字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代表
2023-05-09 09:39:00
...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弘扬传统文化,就要顺应时代需求,借助数字媒介,在继承和创新中寻求平衡点,实现文化与技术的充分结合。科技赋能为文化传播注入数字力量
2024-04-12 05:16:00
第21届常州动漫艺术周:展现数字文化产业多元融合的新活力
...项目的创作理念、艺术价值以及背后的故事,深入挖掘了传统文化内涵,以现代纪录片的形式呈现给观众,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展览:火星文化艺术IP平台项目,由NE
2024-12-27 16:33:00
...振奋精神、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过程。近年来开封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持续发力,“清明上河园”“万岁山武侠城”等文旅产品持续翻红,城市出圈、文化焕彩,形成文旅融合
2024-05-14 03:26:00
...价值,为观众提供文化盛宴。新兴数字技术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相融合,让历史和文物“活”起来,为其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以科技的力量赋能文物保护。文
2023-10-10 18:12:00
...苏考察时强调:“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传统文
2023-07-11 12:1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