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秦始皇王翦的“舍”与“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1 06:33: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有两个人真正称得上是秦始皇的左膀右臂。其中一个是文臣,一个是武将。这个文臣就是李斯,这个武将就是王翦。

显然李斯和王翦结局是不一样的,王翦得以善终,而李斯最终被赵高给害死,而且死得非常惨。那么,同样是秦始皇最信任的两个人,他们的结局为什么这么不一样呢?

咱们先来看看,为什么我们认为李斯和王翦是秦始皇最重要的左膀右臂?

秦始皇王翦的“舍”与“得”

(秦始皇)

秦始皇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固然与之前的秦国大将们的南征北战不无关系,固然与白起对赵国的沉重打击,为秦国统一奠了坚实基础有关。但是最后实现全面胜利的是王翦。而且在扑灭六国中最强大的楚国的时候,王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帮助秦始皇实现中央集权,为秦始皇订立规章制度的,则是李斯。李斯对于法家的张扬,对于“书同文,车同轨”的提倡,乃至于对于“焚诗书坑术士”的建议,对整个秦王朝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而且秦始皇对他也是言听计从,绝对相信。

照理说,在国家实现统一以后,武将更容易被清洗,而文臣一般都能够保命。就像刘邦建立汉朝以后,韩信、彭越、英布被清洗,而萧何、张良被保留了下来一样。按照这样的套路,王翦就是一个被清洗的对象,李斯就是一个被保留下来的人物。可以为什么?最终的结果却完全相反呢?

我认为,这其实就是一个“舍”与“得”的问题。王翦在该“得”的时候“舍”了,而李斯在该“舍”的时候“得”了。

秦始皇王翦的“舍”与“得”

(王翦)

王翦无疑是秦朝建国过程中,功劳最大的那个人。再加上秦朝对军功是很重视的,它大于一切出谋划策的人。按照秦朝的军功奖励制度,封侯的人,一般都是在打仗中建立了军功的,文官很少有被封侯的。因此,王翦的功劳是硬靠上去的,是没有任何人能够撼动的。

但是王翦非常清楚,一个人的军功越大,君王对他越忌惮,越害怕他会夺了君王的王位。而王翦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一直在想办法避祸。事实上,在打楚国的时候,王翦最初向秦王要60万大军,而李信只向秦王要20万大军,明显就是王翦在想办法推脱。

但是最终李信打败了,王翦不得不出面。不过,王翦就算答应出面了,他知道秦王依然对他的怀疑是存在的,所以这个时候,他才五次向秦王要地。

他之所以五次要,同样是为了避祸。

王翦在攻下楚国以后,他迅速就交出兵权,回乡下养老。这又是为了避祸。

我们不知道后来赵匡胤采用“杯酒释兵权“除掉大将兵权的时候,是不是读过王翦的故事,是不是因为王翦的事迹,给他带来了这样的灵感?

王翦的做法,其实是一种“舍”,因为“舍”去兵权,因而保全了自己。

而且事实上,王翦的这种“舍”,也并不是真的“舍”。王翦并没有想过要当君王,因此兵权对他来说,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放在手里,反而会引起猜忌,得不偿失。同时,王翦在“舍”兵权的时候,“得”了大量的土地,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如此看来,王翦实际达到的效果,并不是一种“舍”,反而是一种“得”。

秦始皇王翦的“舍”与“得”

(李斯)

李斯刚好相反,李斯一直在试图“得”。

秦始皇活着的时候,李斯就不断地通过权力斗争,打败一个又一个对手,扩大他自己的权力。比如他打败韩飞,打败蒙毅,打败淳于越等等。而李斯也通过不断把别人踩在脚下,最终他获得了秦始皇的高度信任,得到了更多的利益。

秦始皇去世以后,李斯通过权衡,选择和赵高站在一起,扶持秦二世上位。李斯这样做,也是为了“得”。因为这样可以确保他自己的宰相之位,可以确保他在朝廷中能够独断专行,所以他才和赵高、胡亥一起,把扶苏和蒙恬给害了。

但是李斯反复索求,反复想“得”的结果,最终使得他自己不但没有“得”,反而由于他和赵高在权力上形成了巨大的冲突,李斯被赵高杀掉了。

所以李斯想要“得”的结果,反而最终什么也没得到。假设李斯一开始就像王翦一样,看清楚形式,丢掉权力,获得更多的土地,回去当富家翁。那么李斯也不会走上那样悲剧的结局。

由此可见,“舍”与“得”显然是任何一个人,在他生活期间所面临的一个大课题,是所有的人都要认真思考的。

(参考资料:《史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1 11:45:4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斯和王翦为何一个善终一个却死的凄惨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有两个人真正称得上是秦始皇的左膀右臂。其中一个是文臣,一个是武将。这个文臣就是李斯,这个武将就是王翦。显然李斯和王翦结局是不一样的,王翦得以善终,而李斯
2024-05-08 18:46:00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九大功臣谁排第一?
...,也不能否认李信个人的能力和功劳。而老将王翦,作为秦始皇时期,秦国头号名将,在秦国灭掉六国的战争当中,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六国当中,能够有实力跟秦国PK的国家有三个国家:赵
2023-07-11 10:59:00
李斯得到秦王的重用,他的下场为何如此悲惨
...终灭掉六国夺取了天下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历史成绩。在辅佐秦始皇嬴政建立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过程中,李斯是个不可忽视的人物。李斯起初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卒
2024-05-23 11:24:00
李斯备受秦始皇重视为何结局会那么惨呢
在秦始皇一统六国的过程中,李斯的谋略可谓是必不可少。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李斯也协助秦始皇做了对中国影响深远的许多事。李斯剧照可以说,李斯是备受秦始皇重视,既然如此,李斯结局会什么会
2023-06-14 16:34:00
历史上李斯的死与赵高有何关系
...且还升官了。这说明,李斯这时候肯定是选择了一个倒向秦始皇一边的政治站位的。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显然,这也体现了李斯有极高的政治智商。第二次是秦王逐客。秦王逐客,其原因,表
2023-06-20 20:06:00
...有封建君主制的开端——秦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能力非同一般,靠着六世君主兢兢业业留下的家底,毫无意外地完成了统一大业,以一种近乎平推的方式结束了几百年的纷争。从开
2024-06-23 06:33:00
...正在热播中。该剧作为大秦帝国系列的收官之作,讲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吕不韦、李斯、王翦等的辅佐下平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秦朝的故事。播出至今,《大秦赋》引发不小的争议,特别是电视剧
2024-06-04 11:11:00
《史记》李斯和韩非的法家思想思路更清晰,获得秦王的重用
...使阴谋诡计,最终让秦王杀掉韩非。第三个事例,李斯劝秦始皇焚书坑儒。当然了,有人认为,秦始皇所坑杀的并不是儒生,可能是一些方士。但不管是儒生还是方士,事实上这些人都是一些新崛起
2023-08-11 06:42:00
他是荀子的学生,对后世的影响比荀子还大
...之间长期分裂割据,语言、文字颇有差异,李斯及时地向秦始皇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他以秦国文字作为基础,将异体字废除,简化字形,整理部首,创造了笔画比较简单、形体较为规范,而且非
2023-02-02 20: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