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三秦都市报
护城河清淤(资料照片)
西安护城河与西安城墙相伴相生。护城河也被称作“护城壕”,一直护卫着千年古都。历史上曾多次对护城河进行大规模清淤、疏浚河道。但由于雨污不分的问题,导致每逢雨季,河道淤泥淤积,河水又被污染。
1998年10月,西安市政府委托部队官兵,首次针对护城河开始大规模清淤、疏浚河道。10月10日,一辆辆军绿色的装载车,一队队精神抖擞的解放军某部指战员,唱着歌挺进西安护城河。80度护坡上,指战员们用锯子锯、用斧子砍、用背包带、绳子拉,把一堆堆树木杂草拉上河岸,开辟出了一条条“运输”通道。砌筑750米的导流明渠,需要近百万块砖、60多吨水泥、200多吨沙子。战士们搭成人梯,把砖、水泥和沙子,用双手从堤岸上传送到十几米深的河底。
如何把淤泥从河道清理出来?除了定点搭建支架,用卷扬机把淤泥一架子车一架子车起吊到堤岸上以外,其他地方主要靠肩挑人扛。冬日里,河水刺骨,河底的指战员们站在齐腰深的淤泥中,一盆一盆把淤泥装进编织袋,在护城河外侧护坡上摆开“长龙阵”向河岸上传递,每人每次平均负重30多公斤……就这样,200多个日日夜夜,先后有5000余名解放军指战员奋战在护城河,共清理河底淤泥21万立方米,护城河水质得到改善。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西安市委、市政府不断对城墙景区进行综合改造。如今的西安城墙、护城河、环城公园,已经不再是困扰城市发展的“围城”,而是一个彰显文化自信、讲述中国故事的文化品牌。冬日的午后,迎着暖阳漫步在护城河边,碧波荡漾、微风习习,更能感受到古城墙浓厚的历史韵味。
再回首,多少感动在路上。
2006年7月1日,穿行在世界屋脊上的青藏铁路全线开通,本报派出4名记者分两路赴天路新起点格尔木和终点拉萨,第一时间报道青藏铁路开通。2007年9月30日,全长260公里的西(安)汉(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西安到汉中驱车由此前的6小时缩短为3小时。西安至成都驱车仅需8小时。2011年9月16日,西北地区首条地铁——西安地铁二号线开通试运营,该线纵贯西安南北中轴线,从西安北客站至会展中心段。开通后,交通拥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城市发展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本报记者 李永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2 08: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