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徐婧钰
本报讯 “心音很平稳,没有什么问题。”日前,记者在市中心医院门诊部心血管科内看到,医生将智能电子听诊器放到患者胸前,屏幕上便会出现类似“心电图”式的图标。“过去我们只能凭耳朵去听,有了智能电子听诊器后,可以协助我们判别是否有杂音,让诊疗变得更加精准。”医生程震锋说。
去年7月,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与市中心医院共建了创新实验室,智能电子听诊器便是其研发的产品之一。目前,该产品已运用于日常诊疗中,可协助医生“听音辨病”,更好地了解患者心脏的基本情况。
创新实验室的建立是为了让科研成果更好地走向市场化,这也是南太湖新区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新区不断深入推进“院地合作”“院院合作”及“院企合作”,推动多家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让科技绽繁花、结出产业硕果。
浙江中科国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中科湖州应用技术研究院与产业化中心孵化的企业之一,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江河湖库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该企业一直与“臭水沟”“污水河”等打交道。“我们就像是‘水医生’,专门诊治‘生病’的河湖,如今已成功‘治愈’了百余条黑臭河道。”该企业总经理马洪良说。
在中科湖州应用技术研究院的支持下,企业的新技术及新产品快速迭代,可适用于多种环境的生态治理,这使得订单纷至沓来。“我们会根据企业及市场需求对科研方案进行优化与调整,这样可以最大程度让科技成果走向市场,更好地助力新区经济发展。”中科湖州应用技术研究院负责人张旭中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中科湖州应用技术研究院等新区重点科研平台已累计与33家企业形成产学研横向合作,孵化企业77家,去年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6.8亿元。
新区科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科创平台载体集聚的优势,积极打造科研成果转化“加速器”,创新搭建“平台+企业”结对模式,推动“研究院经济”发展,让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2 0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