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父报仇的少年英雄,孤军三次北伐,一步步成为祸国权臣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31 16:43:00 来源:戏说三国

上篇文章貌似谈到了东晋那些英年早逝的犹如“过家家”般的皇帝,庾亮一手操作导致苏峻叛乱,最后也算认识到错误,将功补过。

走了舅舅,来了女婿

关于桓温,凡是谈及东晋的历史总归是少不了他的。据考证桓温的祖上是桓范(对,就是之前讲到的劝曹爽挟皇帝曹芳以号令天下的那位,骂曹爽兄弟像猪像牛的那位,被司马懿杀掉的那位),其父桓彝曾参与平定“王敦之乱”,在生下桓温之后,其父于“苏峻之乱”被叛将韩晃所杀,江播参与了谋划。

为父报仇的少年英雄,孤军三次北伐,一步步成为祸国权臣

桓温

那时桓温才十五岁,便密谋为其父亲报仇,等到江播去世之时,桓范假扮成去吊唁的客人,趁机杀掉了江播的儿子。

后来娶了晋明帝司马绍的长女为妻,这便是走了舅舅来了女婿。

雄心壮志好男儿

年轻人嘛,血气方刚,为了建功立业选择出兵伐蜀地,于是奏请皇帝我要攻打巴蜀之地的成汉(五胡乱华入主成都),结果人家皇帝还没有同意,便屁颠屁颠的带着人去了。

当时所有人都不看好桓温这一战,因为首先带的兵少,其次巴蜀之地道路崎岖,粮草供应不足,易守难攻,在者劳师以袭远不为明智之举。

为父报仇的少年英雄,孤军三次北伐,一步步成为祸国权臣

桓温准备北伐

然而桓温血气方刚好男儿,我偏要去(招呼都不打的那种),结果还真的连战连胜,一举攻到了成都。成汉末代皇帝李势(到他手里江山本来气数就将尽了,加上他不好好治理,荒淫无度,亡得更快了)不得不与桓温一决高下。

当然结果就是桓温胜利,成汉政权灭亡。

朝廷就是这样,立功了又担惊受怕

桓温平定巴蜀之地的功劳很大吧?这时候皇帝就开始忌惮他功高震主了,又是派人牵制他,又是不分封给他更好的爵位等等。

不过这些在桓温眼里不值一提,为什么呢?因为其手下有八州之地,可以自己征调士兵,相当于这些地方已经是属于他自由管理了,这时候朝廷也遣派不动他了,他难道有不臣之心吗?

为父报仇的少年英雄,孤军三次北伐,一步步成为祸国权臣

影视剧

我打仗那么猛,不让我去?

公元349年,后赵皇帝石虎薨,北方大乱。桓温又想搞事情了,于是奏请皇帝请求北伐,结果朝廷又无回复,想也不想带五万小弟就去了。

接着就是各种劝啊,不要去不要去,皇帝司马昱亲自给他写信才把他劝回来。

派出了殷浩(为了牵制桓温而提拔的大臣)数次北伐,可谓是次次惨败,整个把国家都给打穷了,这下桓温彻底看不下去了,心想:不让我去北伐,后果可见一般。

于是上奏朝廷列举殷浩数十条罪状,终于把殷浩搞下台了,这下朝廷大权尽归桓温,北伐之心已无人可挡。

为父报仇的少年英雄,孤军三次北伐,一步步成为祸国权臣

北伐战争

北伐前秦没粮食,失败

公元354年,桓温率兵与梁州刺史司马勋合击前秦军,击败前秦军大将,顺利入主关中。

接着就是之前曾经提到的收麦子环节,想要在关中地区收麦以解决军粮不足的问题,但被前秦苻健得知桓温晋军军粮不足的问题,这可了得,我能让你安稳的补充粮食吗?就是派人把麦田破坏了许多。

桓温率军被迫撤退,前秦军趁势猛追,晋军大败。就是这个时机遇到了可媲美诸葛亮的贤人王猛(读过之前文章的人肯定知道这个人做了哪些事,为何能与孔明相比,淝水之战战败就是因为没听王猛之言),大概是王猛看出了桓温的本质,宁愿继续卖草席也不愿跟随桓温建功立业。

为父报仇的少年英雄,孤军三次北伐,一步步成为祸国权臣

桓温率军北伐

北伐姚襄又生寿春之乱

公元356年,羌族首领正在围攻洛阳,桓温带兵来攻,大败姚襄。过了几年,前燕大将吕护(这个人名声不咋滴,谁强就跟谁混)来攻洛阳,又一次攻打洛阳失败,之后前燕又有前来攻打洛阳。

公元369年,桓温率兵伐前燕,虽之前有小胜,擒获前燕将领慕容忠,在一片形势大好的情况之下,桓温不听郗超速战速决,直攻前燕都城邺城,或者储备粮食明年再战的建议(进入秋季,北方水量减少,而且还很冷,想打速战速决,不打等到明年春暖花开再打),却都被桓温否决了。

为父报仇的少年英雄,孤军三次北伐,一步步成为祸国权臣

桓温

结果就是前燕慕容垂(特别会打仗,之前有讲过)与桓温对峙上了,晋军再次败在了粮食不足上面,死伤三万余人。

后来桓温把此次的责任怪在袁真身上,袁真不满勾结前秦、前燕反叛,桓温攻破了寿春,平定了反叛。

前秦皇帝这样嘲讽他

桓温以为平定的寿春的叛乱能够一雪前耻北伐的失败,显然是不能够的。于是在郗超的建议之下废除司马奕的帝位,迎司马昱为帝。

前秦皇帝苻坚得知此时不禁嘲笑桓温多次北伐使得国势越来越衰弱,不痛定思痛,以死谢罪,六十岁的老头竟然还行废立之事,有何面目见天下之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1 18: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本是少年英雄,因父亲的死改变一生命运
...,桓温带领晋军一路攻城掠地,收复了不少失地。但因为孤军深入,粮草供应不足,导致北伐失败。第二次的目标是姚襄,这一次桓温大获全胜,并且收复了不少失地。第三次的目标是前燕,但因为
2023-04-20 09:02:00
从权臣到皇帝的逆袭传奇,如何在三国风云中谱写自己的历史?
...默默无闻地过日子了。他心里盘算着,既然自己是魏国的权臣,那为何不做个大事情呢?于是,他决定“篡”一个魏国,建立一个新朝——晋朝。这个决定可真是个“天大的主意”,简直像是给自己
2024-12-22 09:48:00
司马懿的高平陵之变,针对的是权臣曹爽,而李善长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很多人说李善长虽然年纪大,但你可以参考一下司马懿,司马懿年纪也很大,一样夺得了权力!然而,他们两人不管是内部,还是
2024-04-24 16:06:00
揭秘刘禅:蜀汉末代皇帝的冷血真相
...实是大智若愚,聪明绝顶。反倒诸葛亮才是架空皇帝的大权臣,刘禅只能表现出愚笨才不被废掉。甚至最后刘禅投降,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也是为了保命的大智慧之举。然而,这样的评
2024-04-16 03:01:00
权臣不听劝讨伐一天才,结果惨败与六个儿子都被杀
...扬州刺史,还暗示朝廷解除他父亲的职权,他则成为当朝权臣,年仅17岁就开始执掌东晋帝国。不过,执政之后,司马元显就表现出了在治理方面的短板,他为了充实帝国的兵力,发明了“乐属”
2023-05-13 10:32:00
史上最牛权臣刘寄奴,熬死六帝造反成功,刚上位就被赶尽杀绝
汉朝作为延续国祚长达四百年的封建王朝,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并列为世界上先进的文明强国,对后世影响深远且广泛,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
2023-03-07 13:01:00
三国时期的权力斗争:司马懿为何惧怕曹叡
历史上,权臣和皇帝之间勾心斗角,互相提防的例子屡见不鲜,有的皇帝忌惮权臣功高盖主,为了不给子孙后代的江山留隐患,对昔日功臣痛下杀手,连家人都不放过。而有的权臣即使处于一人之下,万
2023-11-13 07:47:00
同为权臣幕僚,王坦之与郗超为何走向“敌对”?
...然而并负盛名的两人并没有携手并进,他们中的一人支持权臣篡位,另一人则始终维护晋室,一个甘当乱臣贼子的爪牙,另一个临终前还在忧国家之事,王坦之和郗超是如何走向对立面的呢?一、高
2023-06-14 17:53:00
从权臣之子到西晋皇帝:司马炎的传奇人生
...。他的爷爷是“三国待机王”司马懿,父亲是曹魏的头号权臣司马昭。(司马昭)对,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那个司马昭。但作为儿子,他很显然对自己父亲的了解程度并不是很够。甚至
2024-02-13 20: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